最近,滨海高新区传来喜讯,高性能钠离子电池项目正式筹建。钠离子电池的稳定性和低温性能均优于传统锂电池,是全新“风口”,天津生产的钠离子电芯能量密度将达到当前国内最高水平。这样的优质项目,就是增量从“有”到“优”的一个缩影。
增,要增出质量,而非仅仅是数量,这也是从“培育增量”到“做优增量”的应有之义。增量的优化,在专精特新企业的茁壮成长中可见一斑。2021年至2023年,天津该类型企业数量年均增长60%。良好的态势延续至2024,目前全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有283家,有效期内专精特新企业已达2069家,优质增量“后劲”足。
城市里的“梧桐树”越植越多,空间不断升级,也使增量中有了更多“凤凰”栖。去年,天开华苑园、天开东丽园、天开河西园相继加入,天开园“一核两翼多点”总体空间布局进一步形成。“长大”的同时又“长高”,天开园累计注册企业已达2500余家,平均每天就有4家科技型企业注册。
天津还有一个独家优势,那就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算力底座”更坚实。河北区联合华为公司建设天津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创新孵化了128个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同时,“津产”CPU销量已突破1000万片,为各型设备提供核心算力支撑。算力底座更强大,助力城市科创能级提升。去年前10个月,天津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链规模超过了1100亿元。
天津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外景。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人才增量。去年底,由智联招聘等单位发布的一份高学历人才吸引榜单上,天津位列第八。“海河英才”累计引才已超50万人,“升级版”即将推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天津的人才增量还在进一步做大做优,智力支撑作用也将越来越强。
有了这些“软增量”加持,天津彰显硬实力底气更足。
盘活过去存量,种下未来种子
行走在五大道上,一幢风格独特的建筑令人眼前一亮。只见小洋楼聚集的街区中,竟藏着古色古香、韵味纯正的中式庭院。它还有一个十分“中国风”的名字——樘院。
樘院是个“90后”,建设于上世纪30年代。而它重新敞开大门,则是在去年。此前将近20年,这里一直被闲置。对于这样优质的存量资源,盘活是关键一招。仅试营业前5个月内,累计进院就达25万人次,樘院再次重放异彩。
图片来源:津云·徐锡成工作室
盘活,必然讲求策略,需要创新思维与改革手段。原九策城市广场因经营不善,商铺黯然离场。这时,电商巨头京东有意在津布局线下体验店,泰达控股瞄准时机,与京东合作推出“泰达荟·京东MALL”项目,实现了双赢。一子落而满盘活,近日京东再次牵手天津,京东MALL超级体验店预计在年内落地泰达。
有学者认为,京东MALL的焕新蝶变,“是有为政府、有效市场与资本运作通力合作的结果,堪称一段教科书式的城市更新故事”。这一项目诠释了何为“善作善成”,从中也能看到“天津智慧”的慧光闪烁。
盘活后的一栋栋楼宇,不仅装着人气与热闹,更装着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国际航运大厦,原名泰达大厦,并无业态聚焦,专业特色不鲜明。盘活后,该大厦瞄准“航运服务”功能,吸引了航运金融、航运法律等服务企业聚集,使整体出租率超过80%,全口径年税收实现1.2亿元,“全国特色楼宇30强”实至名归。
天开园核心区,曾经是一片因资金链断裂而闲置的烂尾楼,矗立于津城最有“科技范儿”的区域。如今,存量楼宇资源与高校创新资源在这里实现了“握手”,盘活的同时也增添了“科技成果转化”这个新标签。去年5月“天开园政策2.0版本”发布后,创业者更争相到这里抢滩造梦。
2025,高质量怎么拼,新目标如何赢?
新年第一天,再传好消息,全市首个实现商业化运营的智能网联公交项目在中新天津生态城正式运营。我们希望2025年的天津,出新又出彩。其中关键,在于提升质量。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已为我们指明方向。
“跳起来摘桃子”的工作精神,要更加昂扬。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新一年经济工作目标任务与重点工作,“桃子”就在眼前,只等“纵身一跃”前去摘取。“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多一分拼搏奋斗的干劲,就多一分收获精彩的可能。
让我们以信心开年,
推动经济持续向上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