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年初七,明天就是工作日了,接下来的一周就要“做4休1”了。有人感叹,“怎么感觉闭眼是除夕,睁眼就初七?”
平时5天的工作日过得像半个月一样漫长,春节假期却嗖一下就结束了,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这可能不是你的错觉。当人们对过去的时光进行回想时,对时间长短的评估,是根据那段时间汇集了多少“新鲜事”决定的。普通人在两周的工作日内,记忆中只会增加6到9件新鲜事,因而会感到时间过得很慢;到了假日,一天内突然增加很多新鲜事,大脑回忆时会觉得经历了很多,从而认为时间过得特别快。我们对时间的感觉与经验和行为有关,是一种不稳定的主观感受。情绪、注意力以及周围发生的事情,都会改变我们的感觉,让我们觉得时间加快或变慢了。比如,越着急的时候,锅里的水就越烧不开。研究显示,大脑对时间的掌控还和心跳有关。心跳可以影响我们对外部刺激的感知,就像大脑所使用的一个节拍器。研究人员认为,有些时刻相对于每秒钟的客观时间似乎会拉长或缩短,这种“时间褶皱”则缘于心脏。
在假期最后一天,你有没有不想上班、不想上学、不想起床?突然从“假期模式”切换到“工作模式”,不太适应是正常的。长假后,出现失眠、疲乏无力、精力不集中、情绪不太好,甚至有些人会感觉心慌胸闷,从而影响工作和生活,这就是“节后综合征”。哪些因素会导致“节后综合征”?专家提示,如果您出现下面几种表现,就需要引起注意了。
有“节后综合征”也不必太担心。从医学角度来讲,“节后综合征”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病症。北京安贞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医师谢江建议,在假期后半段,要有意识地去限制睡眠,不要让睡眠过长,避免出现“星期一综合征”(即,上班前夜睡不着,到工作那天就非常疲劳的状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病区主任刘竞提出,可以通过放松、正念冥想、闻香,还有其他的一些运动,来调整状态。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假期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增加,“节后综合征”的情况相对更明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李瑛表示,这些症状一般都找不到明确的器质性因素,个体差异较大,在这个群体当中,大部分孩子可能很快地去调整自我,但是会有一小部分的孩子可能会存在一些困难。李瑛表示,“节后综合征”症状比较严重的孩子往往伴随电子产品使用过多的情况。帮助这部分孩子调整情绪,很重要的一步是帮助他们缩短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不过,在电子产品使用上,从心理角度的建议一般是替换策略,创造更有趣的时间,去占用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而不是强有力的管控。专家介绍,帮助孩子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要一刀切。在初期,家长可以寻找一些适合孩子观看的纪录片,陪伴他们一起观看。经过三到五天的调整,大部分孩子都能消除“节后综合征”的症状,适应规律生活。
假期期间,因饮食不规律和作息颠倒等原因,除了会容易患上“节后综合征”,还有可能会加重心血管的负担。因此,假期休息还要警惕另一种综合征——“心脏综合征”。
专家提示,假日“心脏综合征”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可能出现心慌、胸闷、憋气,大部分人是由于疲劳和生活节奏改变引起的。此外,对于患有心脏疾病的人,要合理安排作息,避免心血管疾病发作几率上升。
专家介绍,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或许能让症状在短期内消失,如改善睡眠、清淡饮食,少饮酒不酗酒等。
对于有心脏疾病的患者来说,哪怕是熬夜,都可能会使得疾病变得更加严重。假日期间,更应该合理安排作息,规律服药。如果通过改善不良习惯,症状不能得到缓解,则要及时就医。
无论是放假还是工作
祝大家都能享受每一天
来源:江西共青团综合整理自央视网、北京日报、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账号、健康中国、生命时报、央视一套。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