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争”有我 | “双争”说:老教授扎根山区“育金菇”,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政务   2024-11-12 17:51   河北  

我是文明市民 要为城市争光


我是燕赵儿女 要为河北争气



他们因信诺而忠义

他们因善良而坚强

他们因大爱而至诚

燕赵大地,

一种向上向善的热潮在涌动,

一股奋发奋进的力量在凝聚。

2024“双争有我广播特别节目——

《“双争”说》。

我是文明市民、要为城市争光,


我是燕赵儿女、要为河北争气。








让“食用菌”走向全国




侯桂森,廊坊职业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中国北方食用菌知名专家。他致力于推广食用菌种植技术30余年,他常年扎根在太行山区,足迹遍及16个省(区、市)1500多个村探索出一条发展食用菌产业扶贫新路径。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中国好人”“燕赵楷模”“最美河北人”“李保国式科技扶贫突出贡献者”“河北省优秀教师”“河北省先进工作者”“廊坊楷模”“最美廊坊人”等称号。



出身于农民家庭、毕业于农业学校的侯桂森,曾这样解释自己当初选择农校的原因:在他儿时,正赶上国家三年困难时期,人们经常吃不饱饭、忍饥挨饿,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所以他小时候就立下大志,如果能上学,一定要报考农业学校,他要学农,让庄稼多打粮食,让人民吃上饱饭,让乡亲们再也不饿肚子。这是树一样朴素的梦想,这是山一样崇高的追求。


1992年至1994年,侯桂森被公派到罗马尼亚交流食用菌栽培技术、开发科研成果。这是我国首次将食用菌技术推广到国外,填补了中国在国外种菇的空白。看到食用菌的大好发展前景,侯桂森回国后第一件事,就是着手在廊坊市的农村中进行技术推广。数不清在蘑菇棚里熬了多少日夜,说不清指导技术时吃了多少苦,更算不清试种过程中失败了多少次。据不安全统计,他在廊坊市总计推广食用菌种植面积2万多亩,为10多个乡镇、40多个村街、上万名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使每户年均增收8千到1万元。


2013年,侯桂森受邀来到阜平县红草河村讲授香菇种植课。第一次来到这里,对当地种植环境走访调研时,侯桂森内心受到了极大震撼:村民穿着破烂的衣服,住着老旧的房子,一年到头人均纯收入才几百元,始终在贫困线以下挣扎。看着台下乡亲们渴求的眼神。菌棒如何照管、大棚何时放风、怎样采菇……面对毫无种植经验的村民,侯桂森手把手地传授技术。两个月后,第一茬香菇出菇喜获丰收,卖了个好价钱,每个大棚平均收入2万多元。看到种香菇能挣钱,第二年,全村大棚数量就发展到了100栋。


司机刘建村每天与侯桂森形影不离。在他印象里,来到阜平后,侯桂森的生活便没了规律,常常凌晨5时许,侯桂森就起床了,草草吃完早餐就出门,一忙就是一天。即使在晚上,不是接听农民的咨询电话,就是写研究报告。


常年在外,侯桂森在廊坊老家待的时间一年也超不过20天。老伴儿在电话中免不了抱怨,“这么大年纪了还整天到处跑,连命都不要啦。”每次,他都跟老伴儿打哈哈,“等我干不动了,整天在家守着你。”



2020年2月,河北省政府正式公布阜平县脱贫摘帽,而阜平县食用菌产业也入选了2019年全国产业扶贫典型案例。如今,阜平香菇已经“走”出河北,销往全国14个城市。2022年,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陪伴“神十五”开启太空之旅的,就有产自阜平的试管香菇种子。


当前,已近70岁的他,依然像拓荒牛一样干劲十足,面向未来,侯桂森依然会深深扎根太行山区,在他的计划里,以阜平县为样板,在全省及京津冀地区科学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更多的农民实现增收致富,用实际行动描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新蓝图,让广大农民群众端牢“金饭碗”。



来源:河北交通广播

编辑:孔飞  陈博

编审:杨涛  安娜  魏安乐



文明河北
传播文明 引领风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