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提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我省新冠疫情自8月中旬达到高峰后出现连续下降趋势。随着气温逐渐降低,呼吸道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节,在公共交通、商场等人流密集的地方,要坚持做好个人防护,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防护措施:
1.强化高风险人群保护。对基础性疾病患者、老年人群等高风险人群采取针对性措施使病例能够被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治疗,尽可能减少重症及死亡病例发生。及时发现并处置托幼机构、学校、养老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可能发生的聚集性疫情。
2.注意个人防护。居民日常出行,应坚持佩戴口罩,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聚集,保持社交距离。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洗手,常通风,注意休息,注重营养,增强体质。
3.合理用药,按需就诊。感染后,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落实居家自我照护,减少与同住人接触,按照相关指南合理使用对症治疗药物,做好健康监测,如病情加重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由肠道病毒(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引起,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我省每年一般在13周至15周疫情开始上升,4月至6月为发病高峰。目前已经进入秋季学期,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场所人员聚集性有所增加,预计全省手足口发病将有所上升。
防护措施:
1.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衣被”。
2.定期清洁家居环境,特别是对孩子的餐具、衣物、玩具等物品进行清洁消毒,并对家里地面、桌面、门把手、床围栏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3.接种EV71疫苗可以预防由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推荐6月龄~5岁儿童尽早接种。
4.儿童在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应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避免与有发热、出疹的儿童接触。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如发现儿童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现疱疹,应及时带孩子就医。托幼机构、学校应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做好室内通风消毒工作。如果发现病例异常增多时,要立即报告当地疾控部门和教育部门。
流行性感冒
防护措施:
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主要通过飞沫、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一般在1周至3周,是我国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但5岁及以下儿童也可发病。
防护措施:
1.个人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注意手卫生,外出归来、接触鼻涕唾液后可使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进行手消毒;少去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要时规范佩戴口罩;均衡营养、充足睡眠、适量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或寄生虫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组肠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但具有明显的季节高峰,其中轮状病毒腹泻和诺如病毒腹泻主要发生在寒冷季节。天气日渐寒冷,病毒性腹泻进入流行期,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喝开水和使用清洁水。
防护措施:
来源:河南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