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黎停火,是真和平还是假把式?
时事
2024-11-27 20:45
广东
当地时间11月26日晚间,以色列同意与黎巴嫩真主党停火,停火协议定于27日凌晨生效。根据停火协议的规定,双方在60天的过渡期内分三步彻底达成停火。一是冲突双方停止敌对行动,真主党武装撤至利塔尼河以北地区;二是以色列国防军从黎南部撤出;三是双方就争议边界地区进行谈判,以确定以黎两国边界。一年多的冲突暂时告一段落,这本该是件值得庆幸的事。然而,这份停火协议真的能带来和平吗?还是说,它为下一场战争埋下了更大的伏笔?中东地区的复杂局势和双方积怨的历史,注定让这次达成的停火协议充满了悬念。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以色列和黎巴嫩就开始了不和。作为一个以犹太复国主义为基础建立的国家,以色列自建国以来便与周边阿拉伯国家关系紧张。1982年,以色列大举进攻黎巴嫩时,真主党作为什叶派武装组织在伊朗的支持下应运而生,成为黎巴嫩抵抗以色列非法占领的重要力量。一直以来,真主党视以色列的存在为对阿拉伯土地的非法侵占,立誓要将其驱逐,于是双方渐渐成了死敌。此次双方冲突爆发于2023年中旬,当时以色列指责真主党在黎以边境地区发动了多次袭击,而真主党则称以色列不断侵犯黎巴嫩主权。随后,双方军事行动进入了“你来我往”,期间又叠加了新一轮巴以冲突,以色列的空袭与真主党的火箭弹攻击几乎成为“常态”。一年多的交战,不仅使边境地区的民众流离失所,还让黎巴嫩本已脆弱的经济雪上加霜。而且这些年来,两方多次交手后多次停火,但几乎没有一场停火能维持长久。尤其是2006年那场持续34天的冲突,双方就曾在联合国斡旋下实现停火,但冲突的种子从未消失,最终演变成一轮又一轮交火的死循环。 以色列方面,巴以冲突、黎以冲突中,以色列的野蛮战争行径早让其承受了巨大的国际压力,更让其国内不满情绪急剧升温,社会撕裂愈发严重。特别是最近欧盟对以色列政府的倒戈,让停火成为内塔尼亚胡争取喘息的策略,但绝非长期的和平计划。内塔尼亚胡在声明中就给自己留了余地,其称:“如果真主党再次对以色列发动袭击或重新武装,以色列将立即恢复对黎巴嫩境内激进分子地点的轰炸。”正如以色列资深媒体人阿米特·塞格夫评论:“内塔尼亚胡只是暂时止血,他不会真心拥抱和平,因为战争对他来说更能掩盖内部危机。”冲突中,真主党虽然强化了其“对抗以色列”的行动,但黎巴嫩的民生经济也随着更加困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黎巴嫩的GDP自2021年以来已经萎缩近70%,生活成本飙升,而真主党与以色列的交战无疑也是重要原因。同时,战争开始以来已导致该国2000多平民死亡和10000多平民受伤,迫于国内外的双重压力,真主党选择退让,并不意味着他们放下了武装抵抗的理念。分析人士杰弗里·费尔特曼直言:“真主党永远不会与以色列真正妥协,停火只是为了保存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以黎的成功停火让国际社会上有些国家洋洋自得了。消息一出,美国总统拜登和法国总统马克龙连忙表示,华盛顿和巴黎将确保“全面实施”停火协议,标榜自己在此次停火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然而,这些国家此次的斡旋带有明显的双重标准和利益导向。以美国为例,其一方面支持以色列的军事行动,甚至为其提供大量军事援助,另一方面却又希望通过促成停火来避免地区局势失控,影响自身在中东的战略布局。这种矛盾心态使得美国的调停更多是一种短期操作,而非解决问题的长远规划。 法国则以“黎巴嫩传统盟友”的身份积极介入,但其出发点更多是为了维护自己在黎巴嫩的利益,尤其是保护其在黎的经济和文化影响力。学者迈克尔·赫尔兹曼曾评价:“法国的外交行动,看似关心黎巴嫩民众福祉,实际上更关心自己的利益安全。”其实如果我们仔细研究这次的停火协议,会发现停火并未触及双方争端的核心问题。以色列始终将真主党视为“伊朗代理人”,并且坚定认为其武装力量对以色列构成了“生存威胁”。而真主党立场鲜明,以色列的存在本身就是对黎巴嫩和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威胁。同时,真主党依靠伊朗支持,而以色列仗着美国撑腰,与伊朗的敌对关系早已超越了边境纠纷的范畴,成为地区格局的缩影。以色列最近还加大了对伊朗核设施的威慑行动,而伊朗则通过真主党传递信号,表达强硬态度。这些因素都让以黎停火协议随时可能因外部因素而崩塌。 最后还是希望停火协议的签署能给紧张的中东局势带来有效缓解,但和平的代价并非一纸协议就能承载,关键还要取决于各方是否能够抓住这个机会,通过更深入的对话和和解,推动加沙地区实现停火止战来解决中东地区本轮动荡的根源,为未来真正实现以黎和平、中东和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临江仙客
管窥世间万象社会百态,杂说文史趣谈人生妙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