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
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指导
积极谋划着力推进宁夏特色改革任务
雷东生
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时指出,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各地要因地制宜,主动作为,制定切合实际的具体改革举措,不断创造和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我们要一体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及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九次全会部署,积极推进具有宁夏特色的改革任务,为加快建设美丽新宁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确保宁夏特色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根本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确保特色改革对标党中央决策部署、体现党中央战略意图,切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成效转化为谋划和推进宁夏特色改革的成果。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保证。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最根本的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必须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贯穿到谋划、部署、推进改革的全过程各方面,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集思广益中凝聚共识,确保宁夏特色改革走得正、行得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坚定立场。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必须始终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特色改革思路,根据人民诉求设置特色改革议题,以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特色改革成效,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守正创新这一本质要求。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最有力的守正。必须紧跟美丽新宁夏建设实践新要求,坚持和运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以自我革命精神解放思想、求变求新,突出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协调推进各方面改革,始终走正道、善于闯新路。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这一鲜明特点。改革动的是既得利益、改的是体制机制。必须聚焦深层次、根本性问题,融通“制”与“治”,坚持制度先行、从制度上发力,与时俱进完善各方面制度机制,推动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这一重要保障。改革重在突破创新,法治重在立规明矩。必须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以改革之力完善法治,更好发挥法治在排除改革阻力、巩固改革成果中的积极作用,推动法治和改革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坚持系统观念这一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范围广、触动利益深、攻坚难度大、关联性联动性强。必须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特色改革,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同步推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靶向发力抓好宁夏特色改革任务落实落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我们要牢牢抓住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重大任务和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重点工作,以点带面提升宁夏特色改革整体效能。
围绕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深化特色改革,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上实现新突破。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要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大力实施市场主体梯次培育计划,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坚定不移推动国资国企做强做优做大。实施国有企业强基培优工程,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支持国资国企参与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增强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持续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制定促进全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行动,推行“综合查一次”机制,让民营企业和资本敢投愿投能投。深度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建立动态清理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各种做法规定长效机制,强化标准实施和质量安全监管,深化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努力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
围绕高质量发展深化特色改革,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高质量发展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要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走特色化、差异化产业发展路子,打造全国重要产业基地。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在统筹推进“六新六特六优+N”产业基础上,进一步聚焦现代煤化工、新型材料、清洁能源、数字信息、特色农牧业、文化旅游等重点产业,完善促进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体制机制,着力培育“千百十亿”级产业、园区、企业和项目,主动融入服务国家关键产业备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协同高效、优势突出、集约发展、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建立跨园区项目招引流转、统计核算、利税分享、利益补偿机制,深化“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薪酬能增能减等改革,激发园区发展内生动力。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中卫市和银川市“双城”驱动,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建设“聚储通算用”一体化产业集群,加快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实现产业数智赋能增效。
围绕强化宏观调控深化特色改革,在提升经济治理效能上实现新突破。有效的政府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要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进一步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体制机制,提升经济治理精准性。突出重大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完善以发展规划为导向、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为支撑的统一规划体系,建立规划引导下的项目形成机制,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空间两大规划体系的衔接贯通问题。推进资源高效统筹开发利用。加快建立资源高位统筹配置机制和综合开发政策支持体系,引入有能力的市场主体,优先保障新能源大基地、特色优势产业绿电园区建设和产业协同发展,推动资源体系由碎片化、低效化向整合式、集约式转变。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以新能源开发建设为牵引,推进“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化”供需协同,带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产业转型优化升级、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构建。
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深化特色改革,在贯通科技创新全链条上实现新突破。教育、科技、人才是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统筹推进“三位一体”改革,提升创新整体效能。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与城乡融合发展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和发展格局,健全高校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需求适配机制。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深化东西部科技合作和周边省区创新合作,用好各类实验室、中试平台,吸引更多国内外创新资源,打造成果转移转化洼地。强化人才“引育用服”。围绕重大平台布局、重要学科建设、重点产业发展,构建多层次全链条人才培育体系,优化高端人才引进配套保障政策,让更多人才进得来、留得住。
围绕城乡融合发展深化特色改革,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上实现新突破。城乡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要顺应人口流动趋势和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共同繁荣发展。推动城乡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用工业化理念统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业,着力构建产业协同发展带动城乡融合发展新机制。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加快构建“一主一带一副”城镇发展新格局,走紧凑型发展路子,通过地质灾害点群众转移安置、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高校扩招、吸引周边省区群众等渠道,形成全区城镇人口新的增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着眼解决农村“人”和“业”的空心化问题,统筹规划建设乡村基础设施,规范引导龙头企业参与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创新产销对接、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
围绕提升开放水平深化特色改革,在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上实现新突破。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完善内外联动开放制度机制,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升级版。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主动融入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完善中阿博览会办会及成果落实机制,加快建设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深化外贸外资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提升内陆开放水平。深入推进对内合作。探索省际合作新模式,推动闽宁协作向全方位多层次拓展,加强与周边省区、东部地区联动,打造新时代东西部协作样板。
围绕促进民族团结深化特色改革,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实现新突破。宁夏作为民族地区,首要的就是维护好民族团结生命线。要坚定担当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使命任务,有形有感有效把铸牢工作做实做细。构建示范区创建评价体系。着眼为全国探索经验,构建示范区创建评价标准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建立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指标,推动示范区创建步入规范化、标准化新轨道。统筹推进民族团结和共同富裕。坚持“富口袋”和“管脑袋”一起抓,探索统筹推进民族团结和共同富裕新机制,努力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互嵌,在好日子中增进认同感,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依法加强宗教治理。注重做好“导”的文章,加强对宗教界思想政治引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深化特色改革,在筑牢西北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上实现新突破。宁夏生态地位重要,保护责任重大。要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加快构建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让塞上江南越来越秀美。严格实行“三区三线”管控。强化“一河三山”基准线制度设计,建立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机制,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建立重大项目统筹、多元化投入机制,整体推进以“一河三山”区域为重点的生态修复工程,加快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深化“四水四定”、“六权”改革,健全区内全流域、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围绕防风险守底线深化特色改革,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上实现新突破。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没有安全一切都无从谈起。要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推进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高水平平安宁夏。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完善党委(党组)国家安全责任制落实常态化机制,健全重大安全风险研判防控机制,构建风险预警监测体系。强化公共安全治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1+37+8”政策文件,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坚持“四防”常态化督查,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探索完善基层法治工作机制,分层分类推进社区治理服务体系建设,夯实长治久安坚实基础。
围绕全面从严治党深化特色改革,在提高改革落实力上实现新突破。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要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改革发展效能。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以调动党员干部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健全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制度机制,完善干部政治素质专项考察机制,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建设提质增效工程。健全五级贯通责任体系。明晰区市县乡村五级职能职责,深化人口小县机构改革,全面建立乡镇(街道)履职事项职责清单,全力推动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形成上级组织领导有力、中层运转高效、基层做强做实的整体格局。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坚持科学方法论,系统施策推动宁夏特色改革走深走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需要讲求科学方法。我们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确保宁夏特色改革任务不折不扣落地见效。
准确领会原义。对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和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的意见》,逐项逐句理解掌握特色改革举措的现实意义、目标指向、深层逻辑,把牢特色改革的正确方向。
服从改革大局。以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工作安排为前提谋划推进特色改革任务,正确看待改革带来的利益关系调整,防止和克服本位主义,防止借特色改革为部门扩权赋能。
深入调查研究。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把每一项特色改革任务的基本情况摸清、症结要害找准,制定更接地气、更加具体的改革方案。
稳妥有序推进。通盘考虑特色改革的点线面,科学制定原理图、工艺图、施工图,根据轻重缓急明确优先序、把握时度效,稳扎稳打推动特色改革任务落实。
坚持试点先行。对已经确定必须取得突破但还没有实践经验的特色改革任务,通过试点探索取得经验,看准后再推开。对新领域新实践遇到的新问题,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大胆探索。
做到先立后破。坚持谋定而后动,充分论证、精心设计特色改革举措,该立的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在立的前提下及时破,防止未立先破、留下制度真空。
抓关键的具体。注重抓纲带目,把准特色改革任务落实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和环节,在操作层面拿出具体办法一抓到底。
突出结果导向。把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作为衡量特色改革成效的基准线,建立健全责任明晰、链条完整、环环相扣的工作机制,推动特色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作者系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区直机关工委书记)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共产党人》杂志)
来源:《共产党人》2024/24
责编:赵志强
制作:胡亦茹
审核:赵志强 张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