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枳为橙
来源:读书369(ID:dushu369com)
前些日子,看到一个真实故事感慨万千:
上海一处老居民楼检修时,维修的师傅发现一户人家的水流有问题,已经渗了出来。
随后便去敲门,但无人回应,跟邻居沟通后以为房子中无人居住,只好进入屋中检查,没想到却在房间里看到了极其残酷的一幕。
屋子的主人不知何时,躺在沙发上静悄悄离开了人世,被发现时已经化为白骨。
经过鉴定,这具白骨正是之前在此独居的老人胡阿姨,去世时间长达两年。
根据邻居回忆,胡阿姨曾有过两段婚姻,也有一儿一女,但随着婚姻走向终点,她和儿女间的联系也慢慢减少。
到了人生暮年,胡阿姨的身体状况开始出现不适,自那时起便很少出门,生病时也无人照料,儿女们更是不管不问。
最终她因为发病没有及时得到救治,就这样孤独地走到了生命的终点。
而在胡阿姨离世后的这两年时间里,她的儿女也从未问候过她,直到房屋检修时,才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
悲剧的发生让人感到心酸,也令不少人警醒:
人到晚年,最残忍的真相,不是没房没车,而是血脉亲情的冷漠,日复一日的无人问津。
孩子对父母的近况一无所知,父母余生只剩下孤独的等待。
01
晚年最悲哀的莫过于:
子女的孝心,是有前提的
《时间都去哪儿了》中有句耳熟能详的词,道出了为人父母的心声:
“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这句歌词的后面,还有一句话也说尽了人间百态:
“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当一个人年龄大了,回望曾经走过的路,历经风风雨雨,熬过了多少酸甜苦辣,可再多的苦和累,都没有“儿女变成陌生人”更让人心痛。
听一位网友讲过自己的一段经历:
她在医院的急诊室里,曾遇到一位掩面哭泣的老人,正在无奈地向医生讲述自己的状况。
老人90多岁了,身体不适却只能自己想办法去医院,她有五个孩子,可这五个孩子没有一个陪在她身边。
眼看着自己年龄越来越大,离走的那一天也不远了,她希望自己能体体面面的老去,不想带着病痛离开。
她操劳半生,养大了五个儿女,可到头来,五个儿女却像路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没有一个愿意照顾她。
在别的老人安享晚年的年纪,她却要一边忍受病痛的折磨,一边接受儿女不孝的现实。
年轻时总以为养儿防老,到了晚年才知道,这世间最悲哀的莫过于:子女的孝心,是有前提的。
虽然残酷,但不得不承认,在有的儿女眼中,“孝心”二字往往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
或许是金钱的索取,或许是生活的牵绊,但离开了这些,通常都难以窥见孝心的显现。
不禁想起前段时间刷屏的一则新闻:
重庆一位72岁的老人付某,生病期间独自住院,三个儿子、一个女儿都不曾来医院探望。
老人曾向身边人诉说过自己内心的悲凉,面对无法改变的境遇,以及精神上难以释怀的痛苦,她逐渐有了轻生的念头。
有人担心老人想不开,也曾通知过她的孩子,但孩子并未当回事,也没有去看望过她。
住院几天后,老人走到楼道尽头的窗边,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得知老人离世的消息,她的儿女终于赶来,但一心寻求的却只是赔偿金。
老话里常说:感情到最后,靠的都是良心。
仔细想想,父母和子女之间的血脉亲情,走到最后的结果,其实也是全凭良心。
如果把孝顺只看作是利益交换的筹码,又何谈“亲情”的存在,又如何看得到“人性”的良善。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最怕的就是丢掉了自己的良心。
一个人在前行的路上,最悲哀的莫过于:以为自己走的足够远,站的足够高,就再也不愿回头看看,一路护送自己前行的父母。
不管到了什么年纪,都别忘了自己的根在何处,都别让那个悉心养你长大的人寒心。
人生在世,凡事都有因果,你付出了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你付出在家庭中的爱与温暖,自会有来自家的满满能量包裹着你继续前行。
你带给父母孝心与和颜悦色,在数十年之后,也会一点一滴回到你身上。
02
父母老了
最怕的是成为儿女的“拖累”
主持人金星讲过一个很深刻的观点:
当下一些人身上,有三个属性快要丢失了。
第一个属性是血缘,意味着子女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远。
第二个属性是地缘,大意是说,很多老人为了孩子或者帮忙带孙子,去了孩子所在的城市,远离了生活了几十年的环境,地缘也渐渐没了。
第三个属性是社缘,有的人在退休之后,社交慢慢减少,社缘也随之慢慢消失。
当这三个伴随人一生的属性全部消失后,人的内心就会被孤独填满,直到人生的尽头。
可即便如此,也有很多老年人,担心成为孩子的负担,选择独自承受生活和身体的巨大变化。
就像那位得知自己生病的父亲,怕拖累孩子,也怕花钱,不想再住院,准备偷偷离开。
女儿看出父亲的意图后,一路追到父亲面前,跪下磕头求父亲能够好好接受治疗。
女儿那一声声哭喊“我就剩你了,爹啊,我给你磕头,我求求你了。”看哭了无数人。
父母老了,往往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顾虑,在儿女面前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小心翼翼。
他们会强忍身体的病痛,怕治疗花费太多钱,也怕耽误孩子的时间。
他们会担心自己跟不上当下事物的发展变化,笨拙的想要学习更多新事物,却又担心被孩子嫌弃。
他们会一次又一次在电话这头强忍着思念,只怕打扰到孩子的工作,扰乱儿女的生活节奏。
节目《旅途》中,曾采访到身处养老院的几位老人。
距离过年越来越近,老人们都直言即将在养老院度过春节。
记者不解:“儿子不接您回去吗?”
62岁的鲍大叔表示:“就一顿年夜饭嘛,在哪吃都一样,初一饺子初二面,这也能吃到。”
90岁的退休教师余老师坦言:“八年了,就回家过两次,人家放假都要休息,总不能每天把孩子都叫起来给自己做饭。后来就想着别去了。”
那段采访中,有一句话戳中了很多人的心:
“之前拿车接回家了,但没几天又送回来了,别看这一拉走再送回来,人的心情翻了好几个儿。”
在他们看来,自己能在养老院解决的,就自己解决,不要任何事都去烦子女,也没有用。
《透明人》里这样写道:
“子女越独立,父母越孤单,即便这样,父母仍然学着懂事,总是跟你说:我很好,我没事,你忙吧。”
有多少老人,心里的话无处诉说,多少个日日夜夜,都在望眼欲穿的等待儿女回家。
人总说,百善孝为先。
其实,为人子女首先要学会的孝顺正是:理解父母的难处,共情晚年的凄苦,不要再让父母带着不安走向晚年。
照顾父母,多一点细心,就像你小时候,他们照顾你那样。
陪伴父母,多一点耐心,就像很多年前,他们养育你那样。
永远别让亲情的亏欠,成为此生最大的遗憾。
更不要让这世上最疼爱你的人,在白发苍苍的年纪里,活得孤苦无依。
父母子女一场,有今生无来世,趁来得及,趁人还在,常回家看看,不要等。
03
人生走到最后
最可靠的是握紧自己的底牌
白岩松说过一段很残酷,却很现实的话:
“我们注定是孝顺父母的最后一代,被儿女抛弃的第一代。
趁现在腿脚还能动弹,还能自己做主,就赶紧为未来做好准备,提前给自己的晚年预留一份尊严。”
若是晚年有所依靠,家庭关系和谐,儿孙满堂、依偎在旁,自然可喜可贺,令人暖心。
但不可避免的是,世上的问题,通常不是只有一个答案。
如果一味地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指望别人为自己遮蔽风雨,那晚年生活终究会充满太多的不确定因素。
唯有学会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各个阶段的安排,才不至于到了关键时刻,手忙脚乱的应对。
人生走到最后,别忘了为自己撑好伞,握紧手里的这3张底牌,储蓄养老的资本。
(1)投资自己,丰富身心:
别再久坐不动,每天坚持锻炼身体,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爬山、散步、跑步、八段锦等都可以尝试,在锻炼的过程中,强身健体,减少生病的几率。
闲来无事时,多读书、多记录,在阅读的时光里,丰盈自己的头脑,在未曾接触的领域里,认识全新的事物,用充足的生命力去热爱生活。
(2)懂得存钱,留好退路:
钱多的时候多存,钱少的时候可以少存,但不能不存。
懂得“有备无患”的道理,你有多少存款,就会有多少退路。
多警惕网络上针对中老年人的骗局,遇到金钱相关不确定的问题时,可以多求助身边人。
(3)情绪稳定,保持乐观:
古语有言,怒伤肝,悲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余生,不要为鸡毛蒜皮的事思虑过度,也别再因不值得的人耿耿于怀,稳定好自己的情绪,有利于身心健康。
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做好自己的靠山,凡事平常心,就是最好。
04
很喜欢《人世间》的主题曲里唱的那段:
“祝你踏破千层浪,能留在爱人的身旁。
在妈妈老去的时光,听她把儿时慢慢讲。
也祝你不忘少年样,也无惧那白发苍苍。
若年华终将被遗忘,记得你我。
火一样爱着,人世间值得。”
点个“在看”,愿天下父母,都能身体健康、老有所依,幸福圆满的走完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