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北大才女王承书留下一封信,便抛下丈夫孩子离开,从此杳无音讯。直到17年后,她顶着满头白发回来,孩子们抱着她失声痛哭:“母亲啊,这些年辛苦你了!你是我们的英雄!”
芳华绝代,鬓云凌乱,一袭朴素的长衫,王承书怀抱着一捆行李,踏上了前往兰州的火车。身后,丈夫和年幼的儿子目送着她远去,一脸茫然。没人知道,这一别,竟是整整17年。
王承书。从小,她就对理科学科有着异乎寻常的热爱。1930年,她凭借优异成绩考入燕京大学物理系,成为仅有的几名女生之一。
四年后,王承书以年级第一的优秀成绩毕业,渴望深造的她很快获得了硕士学位,并留在燕京母校任教。
1939年,王承书遇见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张文裕,两人一见钟情结为夫妻。1941年,王承书与丈夫一起踏上了前往美国的船只,她渴望在学术之路上有更大突破。
在密歇根大学,王承书师从物理学大师乌伦贝克教授,杰出表现令导师赞叹,合著多篇引起国际轰动的论文,声名鹊起。
就在事业腾飞之时,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身为海外华人的王承书欣喜若狂,对丈夫说:新中国需要我们,我们要尽快回到祖国。很快,他们便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回国。
然而,美国当局无理阻挠,终于在周恩来总理亲自斡旋下,1956年,王承书一家获准回国,踏上祖国的那一刻,她热泪盈眶。
回国后,王承书决心将自己的所学回报祖国,被招入原子能研究所热核聚变室。为掌握专业知识,她不得不前往苏联学习。
在归国的长途火车上,王承书全程奋战,一字不漏地将最新热核聚变书籍译成中文,为国内科研奠定理论基础。
1961年,王承书被邀请前往504厂从事铀浓缩研究,为国家需求,王承书欣然应允,抛下了丈夫和孩子。
在504厂,王承书从零开始钻研浓缩铀理论知识。她废寝忘食,数千页计算推导塞满抽屉,钻研去除杂质、提纯铀的方法。这位曾被视为富家小姐的她,展现出了不输男人的顽强意志。
三年不懈努力,王承书终攻克高浓铀提取技术的重大难题,成功制造出第一批高纯度浓缩铀产品,为国家首枚原子弹研制铺平道路。
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成功爆炸,王承书功不可没。
铀浓缩项目完成后,王承书并未停歇。她随后担任总设计师,亲自参与大型扩散机选型设计,为国家核工业长足发展贡献智慧。
1977年,事隔17载,王承书终于完成了祖国交给的重任。当她风尘仆仆归来时,儿子们见到沧桑母亲,激动得痛哭相拥。当年抛下的丈夫等候数年亦未放弃,温馨天伦自此重聚。
王承书的一生,见证了国家核武器事业从无到有,见证了整个核工业的振兴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