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齐越传媒学院副院长、“齐传添智” 团队负责人安琪及团队主要成员——广告学教研室主任于园园,广告学专业教师赵子剑、白冰和刘忻怡,带领学生赴泊头市明光火柴厂、泊头市人民公园和泊头市大运河景观带,开展“近代民族品牌泊头火柴集体记忆的建构与价值传承”和“大运河(河北段)集体记忆的传承”田野调查活动。
团队成员首先到泊头明光火柴厂参观调研,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泊头火柴制作技艺传承人、明光火柴厂总经理田向农带领师生们参观了解火柴生产的技艺及流程,师生们亲眼实地了解火柴生产的全流程,从精选木梗、制作火柴、包装,直至制盒、装盒,每一道工序都凝聚了工匠们的辛勤劳动和智慧成果。令人感慨的是厂院内堆放着原泊头火柴厂的生产机械,民族火柴工业的发展缩影依稀在目。
参观结束后,团队成员对原泊头火柴厂的老领导、技术骨干、销售骨干等进行深度访谈,就泊头火柴厂的发展历程、品牌建设和企业文化传承进行口述史料采集,以深入探讨民族品牌在近现代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传承路径。
团队成员参观火柴生产工艺与流程
团队成员了解工艺火柴
团队成员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泊头火柴制作技艺传承人田向农进行交流
访谈结束后,团队成员前往泊头市人民公园开展面向泊头市民的街头访谈,了解市民们购买使用泊头火柴的经历,挖掘市民个体关于泊头火柴的品牌记忆与情感。随后,团队成员一行又去往泊头大运河景观带开展实地考察并对沿岸居民进行访谈,听取泊头市民与大运河相关的经历与生活故事,收集不同年龄段人群对于大运河的记忆片段,以丰富的一手资料构建起大运河的集体记忆图谱。
团队成员在泊头市人民公园开展街访
团队成员到泊头大运河景观带开展实地考察
本次调研活动旨在探究近现代民族品牌集体记忆的构建及其价值传承以及大运河(河北段)集体记忆的传承与传播,将作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媒体语境下大运河(河北段)集体记忆的传承与传播研究》的重要研究资料。
近年来,沧州师范学院 “齐传添智” 团队凝聚专业智慧,致力于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大运河集体记忆、区域品牌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团队深入挖掘和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专业优势助推地方品牌发展,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为地方文化的传承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供稿:齐越传媒学院
排版:周城晓
编辑:齐纪
审核:李健 何渔阳
识别二维码关注“沧州师院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