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推荐 | 结合逻辑模式的地震诱发滑坡变化检测方法

文摘   科学   2024-08-23 09:20   江苏  

点击上方「城市遥感与地理智能」关注我们

题 目: Mapping Co-Seismic Landslides in Vegetated Areas by Incorporating Tri-Temporal Logical Information in Change Detection Method

期 刊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1. 论文首页

1.成果简介

地震诱发滑坡制图对于应急响应和灾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准确的滑坡空间分布信息能显著提升救援效率和重建策略的科学性。近日,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杨承翰(2023级硕士生)等提出了一种基于三时相变化检测的地震诱发滑坡制图方法。该方法结合三时相逻辑信息和遥感影像光谱特征,实现了对植被区地震诱发滑坡空间范围的精确、快速识别。成果以“Mapping Co-Seismic Landslides in Vegetated Areas by Incorporating Tri-Temporal Logical Information in Change Detection Method”为题,发表于遥感领域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论文通讯作者为杜培军教授。该成果为地震滑坡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2

论文导读


















地震诱发滑坡是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快速准确地绘制地震诱发滑坡区域对于灾后救援和重建至关重要。遥感领域的变化检测方法是识别滑坡的重要技术,通过比较不同时期图像提取地表变化信息。然而,处理地震诱发滑坡时,边缘模糊和噪声干扰等问题影响检测精度和可靠性。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三时相逻辑信息的变化检测方法(CD-TLI),结合四种植被指数突出滑坡特征,利用变化矢量分析(CVA)生成初步变化结果并计算逻辑信息,生成可靠训练样本,基于集成学习策略实现滑坡区域精确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显著提高了滑坡制图的准确性,相较于传统方法更加稳定可靠。


3

研究方法


















为了实现快速、准确且鲁棒的地震诱发滑坡制图,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三时相逻辑信息的变化检测方法(CD-TLI),其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五个关键步骤:(1)特征提取:通过四种植被指数突出滑坡区域的特征;(2)变化矢量分析:对每个像素的逻辑模式进行分析,以确定滑坡区域的变化特征;(3)自动样本选择:从初步变化结果中自动选择高质量样本,以提高制图的准确性;(4)集成学习:通过集成多个分类器对滑坡区域进行精准绘制;(5)逻辑融合:基于逻辑信息生成最终的滑坡制图结果,进一步提升了制图的可靠性。
图2. 算法流程图

      (1) 特征提取在滑坡制图中,植被指数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滑坡常常会破坏周围的植被。本研究采用了四种植被指数来有效突出地震诱发滑坡的光谱特征,这些指数包括:归一化差异绿度指数(NDGI);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以及Green-NDVI(GNDVI)。这些指数经过指数函数调整,确保了特征值为正。通过特征提取的操作,能够显著突出和增强地震诱发滑坡的光谱特征,为后续的滑坡识别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 变化矢量分析为了获得每个像素的变化模式,我们应用了变化矢量分析(CVA)来检测三时相图像之间的变化。CVA 通过对每对图像执行差异操作,来计算每个像素的变化矢量。变化矢量的大小表示变化的强度,而变化矢量的方向则指示变化的方向。我们使用Otsu方法,来确定变化的阈值。通过对三幅不同时相的影像的两两之间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每一个像素在三个时间点之间的变化逻辑信息。

假设历史图像、震前图像和震后图像分别为T1、T2和T3,形成了三对双时相图像对T12、T23和T13。对每对图像,应用变化向量分析(CVA)检测变化,得到变化检测结果CD12、CD23和CD13。由于每个结果有两个可能的类别:“变化”或“未变化”,因此每个像素存在总共23=8种可能的逻辑模式。如图3所示。
图3. 八种逻辑模式及其对应的三时相变化检测结果(其中 U 和 C 分别代表未变化和已变化)

      (3) 自动样本选取针对上文提及的八种逻辑模式,我们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与解释。以从中得到可利用的信息。

图4展示了八种逻辑模式及其对应的变化特征和分类结果。其中,模式1代表没有变化,显示了稳定的地表类型,如未变化的植被、河流和建筑物,排除滑坡情况。
模式2表示T1到T2以及T2到T3之间发生了两次变化,且T1和T3的特征相似,展示了“回归”特征。然而,滑坡通常会导致显著的地表变化,T1和T3的特征往往差异巨大。因此模式2被分类为与滑坡无关的变化,例如阴影、云层或水面反射。
模式3表示在T2到T3期间,即地震发生时,发生了显著的地表变化。这种特征符合地震诱发滑坡的典型特征,因此模式3被认为是可靠的滑坡标志。
模式4表示在T1到T2期间发生变化,而T2到T3期间没有变化,因此无法归因于地震诱发的滑坡,分类为其他变化。
模式5展示了每个时相之间都发生了变化,因此难以确定地表变化类型。因此,该模式被归类为不确定变化。
模式6展示了“渐变”特征,在达到变化阈值之前,变化强度逐渐增强,这不符合地震诱发滑坡的突然性和显著性,因此被识别为其他变化。
模式7模式8也显示了“回归”特征,类似于模式2,归类为其他变化。
根据上述讨论,像素被根据其特定模式分类为不同类型。然后基于表Ⅰ,选择滑坡样本和非滑坡样本。模式3的像素被选择为滑坡样本,模式1、2、4以及6至8的像素被确定为非滑坡样本。模式5的像素由于变化复杂未被选为任何样本。

图4. 一个模式案例及其对应的变化特征分类结果。红色和绿色分别代表变化和未变化,n 代表阈值

表Ⅰ. 不同地表覆盖的变化模式

      (4) 集成学习由于地震诱发滑坡通常发生在复杂环境中,单一分类器可能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性能。因此,采用基于多数投票策略的多分类器集成方法,以提高模型的可靠性和精度。所使用的分类器包括:1) 支持向量机(SVM);2) 随机森林(RF);3) 多层感知器(MLP)。

为整合这些算法的优势,采用多数投票方法进行地震诱发滑坡预测。多数投票方法是一种集成学习模型,其基本原则是“多数规则”,通过投票确定最终结果,有效提升模型的鲁棒性和准确性。

      (5) 逻辑融合通过上述方法获得了每个像素的逻辑模式和初步的滑坡结果。在此基础上,采用了“逻辑融合”方法,结合变化模式和光谱信息,以生成更可靠的滑坡结果。

在研究区域中,如果一个像素的变化模式符合模式3,并且通过集成学习方法被识别为滑坡,则该像素被确定为地震诱发滑坡。相反,模式1、2、4以及6至8的像素被归类为非滑坡。对于模式5的像素,由于其复杂且不稳定的特征,直接采用集成学习的预测结果。这种方法通过以下方程生成最终结果,如以下公式所示。

其中,Cfinal代表最终结果,而 CMV代表通过多数投票方法生成的滑坡图。

4

实验数据集与实验结果


















(1)实验数据集
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选择了三个典型的地震滑坡区域进行测试。第一个区域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米林县,地处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第二个区域位于中国四川省的泸定县,是中国最为地震活跃的区域之一。第三个区域位于日本北海道,处于日本列岛的东北段,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图5. 本研究的研究区域分布图。A: 米林;B: 泸定;C: 北海道

选取了上述三个地区的Planet遥感影像作为研究数据,并通过目视解译获取标签。如下图所示。

图6. 米林地区的PlanetScope遥感影像。(a) 历史图像;(b) 地震前图像;(c) 地震后图像;(d)参考标签,其中红色、绿色和黑色分别代表滑坡、非滑坡和背景。

图7. 泸定地区的PlanetScope遥感影像。(a) 历史图像;(b) 地震前图像;(c) 地震后图像;(d)参考标签,其中红色、绿色和黑色分别代表滑坡、非滑坡和背景。

图8. 北海道地区的PlanetScope遥感影像。(a) 历史图像;(b) 地震前图像;(c) 地震后图像;(d)参考标签,其中红色、绿色和黑色分别代表滑坡、非滑坡和背景。


















(2)实验结果
为了验证CD-TLI的优越性,采用了六种典型的变化检测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在上述数据集上表现良好,在多数指标上都领先于对比方法,展示出了良好的精确性和鲁棒性。图9和图10展示了不同方法在米林数据集的对比结果。表Ⅱ展示了其定量指标对比。

图9. 米林地区的实验结果:(a) 历史图像;(b) 地震前图像;(c) 地震后图像;(d) 参考标签,其中红色、绿色和黑色分别表示滑坡、非滑坡和背景。由以下方法生成的滑坡识别结果:(e) ITPCA;(f) SAM;(g) DCVA;(h) SFA;(i) IRMAD;(j) TLCVA;(k) CD-TLI,其中白色和黑色分别表示滑坡和非滑坡。
图10. 米林地区的实验结果示例:(a) 历史图像;(b) 地震前图像;(c) 地震后图像;(d) ITPCA 方法结果;(e) SAM 方法结果;(f) DCVA 方法结果;(g) SFA 方法结果;(h) IRMAD 方法结果;(i) CD-TLI 方法结果,其中白色和黑色分别表示滑坡和非滑坡。

表Ⅱ. 不同滑坡检测方法在米林地区精度评估

5

研究结论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三时相模式分析的地震诱发滑坡制图方法,利用三组遥感影像实现准确的滑坡识别。主要贡献包括:1) 采用四种植被指数以突出滑坡特征并减少干扰;2) 基于逻辑模式的深入分析,提升了对滑坡的识别准确性;3) 结合光谱信息和逻辑信息,显著提高了滑坡制图的准确性和鲁棒性。这一方法有效克服了传统方法的局限,为地震灾害的应急响应和重建提供了有力支持。


                                

论文信息

C. Yang, X. Wang, S. Guo, H. Fang and P. Du, "Mapping Co-Seismic Landslides in Vegetated Areas by Incorporating Tri-Temporal Logical Information in Change Detection Method," in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vol. 62, pp. 1-19, 2024, Art no. 4706019, doi: 10.1109/TGRS.2024.3427145.
全文链接: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10596327






  第一作者简介




供稿:杨承翰

编辑:杨承翰
审核:郭山川
指导:杜培军

点击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详情



城市遥感与地理智能
面向城市遥感与地理智能科学前沿,探索时空大数据智能处理前沿技术,揭示城镇化及其资源环境效应,助力遥感科技创新和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本公众号将不定期发布最新学术成果和科研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