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对于年画的称谓可以说是各式各样,北京叫“画片”“卫画”,苏州叫“画张”,浙江叫“花纸”,福建叫“神符”,四川叫“斗方”,不一而足。
如今,各地对年画逐渐约定俗成地简称为“年画”。
历史上,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呼: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
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由此定名。
明代,人们对驱魔逐鬼的门神、钟馗信仰渐渐淡化,而盼望百福临门、五谷丰收、子孙昌盛、长生不老的思想日渐浓厚。
因而,寓意吉庆祥瑞题材的绘画广泛流行,年画也得以发展。
年画的分类与文化息息相关,有春牛图、岁朝图、嘉穗图、戏婴图、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等,并有以神仙、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作题材的。
似乎只有有了这些象征着吉祥富贵的年画装饰,才有了记忆中的年味儿。
百姓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辟邪除灾,表达自己对新的一年可以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年画内容主要表达人们祈望丰收的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年画,虽然已经淡出我们的视野,但其承载着的几代中国人的记忆不会死去,它已经融入我们的血液里、灵魂中。
相信在某一天,它一定会以一种现代的形式,回到我们的视野中。
E·News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召开2024年度教职工代表大会
跨越国界的青春历练——韩国访学之旅
图文来源 / 网络
责任编辑 / 丁晟起
美术编辑 / 丁晟起
初 审 / 陈天盈 王子杰
审 核 / 冯静尘
终 审 / 蒋育忻
--山东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
投稿:jsjxyxmtgzs@163.com
微博:山东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