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探索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率先实现“同城待遇”。
人社部门会同社会各方齐心协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国之大者”,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紧跟时代步伐,响应群众需要,持续推动社保卡政策标准健全完善、专业技术迭代更新、服务应用走深走实,建设以社保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探索实现“同城待遇”,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坚定创新开放的发展方向
不断推动社保卡迭代升级
按照“一卡多用、全国通用”目标,原劳动保障部于1999年12月22日在上海发出全国第一张社保卡,支持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开创群众持卡直接结算服务模式。2004年,金保工程启动建设,全国联网应用开始形成,部分地区探索社保卡在求职登记、社保服务等业务中的应用。2010年底,全国社保卡持卡人数突破1亿。
按照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2011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中国人民银行开展战略合作,发行具有金融功能的第二代社保卡,为群众持卡缴费、待遇领取、现金消费等提供支付手段。2014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明确人社领域102项用卡目录,社保卡进入发用并举、以用促发的新阶段。2015年,社保卡持卡人数突破8亿,全国社保卡持卡人员基础信息库正式上线。社保卡广泛支持本地就医持卡即时结算和省内异地就医持卡结算;部分地区实现通过社保卡领取养老金、财政补贴等,支持凭卡办理社保登记、求职招聘等,探索将社保卡作为图书馆、公园等的入场凭证。2017年,社保卡持卡人数突破10亿,跨省异地住院费用持卡直接结算服务覆盖所有省份,社保卡初步实现全国“一卡通”。
为顺应时代发展、满足群众需要,2017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开展第三代社保卡技术验证,进一步增加了“一晃而过”的非接触读写功能,采用SM系列标准密码算法,加载数字证书并引入生物特征识别技术。2020年按照“稳妥有序、自然过渡”原则,全面启动第三代社保卡推广应用工作,鼓励各地研究加载办事凭证、医疗服务、政府补贴发放等功能,集成更多公共服务,探索在公交出行、借阅图书等领域应用。
2018年4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签发第一张电子社保卡。电子社保卡具备身份认证、支付结算等核心能力,支持就业、社保等政务服务的线上化、移动化。2019年,电子社保卡应用工作全面开展,实现与实体社保卡协同并用,社保卡进入线上线下融合应用阶段。截至2024年底,电子社保卡已提供二维码、亲情服务、亮证服务等基础功能,并开通105项全国服务和千余项各省市属地服务,可通过政务服务平台、人社部门、银行、社会的400多个线上渠道访问。
随着社保卡的技术迭代升级,社保卡安全体系不断完善。通过建立全国统一的密钥管理体系、采用标准国产密码算法、加载数字证书等方式,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一卡通规范》《社会保障卡检测规范》《电子社会保障卡识读终端技术规范》等一系列标准和规范,逐步构建社保卡安全基座。同时结合电子认证、生物特征识别等安全技术以及电信运营商、银行等第三方认证方式,适应不同应用场景的安全需要,形成多层次身份认证体系,确保“实名、实人、实卡”,形成持卡办理业务安全可靠、应用风险安全可控以及应用信息可追溯的安全机制,实现个人数据安全、线上业务安全和资金交易安全。
践行初心使命
加快推进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
人社先行、试点引领。2020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启动信息化便民服务创新提升行动,推动人社领域“全数据共享、全服务上网、全业务用卡”。2022年,会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交通、文旅等12个部门,在9个省份和河北雄安新区开展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应用试点工作。2023年,启动数字人社建设行动,推动居民服务“一卡通”生态化发展。2024年,按照国务院“高效办成一件事”要求,推动就业和人力资源服务、社保服务、就医购药、交通出行、文化体验等领域社保卡居民服务“一件事”。印发通知加快推进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建设,提出到2027年基本实现社保卡全国“一卡通”应用。
建章立制,法治保障。全国20多个省份在省委、省政府层面出台“一卡通”政策文件。各地陆续发布“一卡通”应用场景目录,编制“一卡通”应用建设规范。2019年,海南率先出台社保卡一卡通服务管理条例。2022年,江西立法出台社保卡一卡通条例,长三角三省一市协同立法出台推进长三角区域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规定。2024年9月,北京、天津、河北协同立法出台推进京津冀社保卡一卡通规定,四川、重庆协同立法出台社保卡一卡通条例,广东立法出台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条例。上述实践为规范管理、区域协调发展、高质量推进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协同联动,融合共享。国办推动全国社保卡服务平台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总对总”对接,为社保卡跨地区应用提供服务入口、共享通道、身份认证等支撑。财政部等7部门联合推动相关省份,以社保卡为载体发放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交通运输部等7部门推动具备条件的地区在社保卡中增加交通功能,便利群众日常出行。教育部等3部门推动高中阶段国家助学金通过社保卡发放。各地成立“一卡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积极探索社保卡在政务服务、就医购药、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发放、养老服务等居民服务领域应用。
区域协调,共商共建。长三角坚持以共建共享为目标,建立“任务清单”工作机制,形成统一的“一卡通”制度体系和“一卡通”应用项目清单,每年组织集中调研,边总结边推广,加快推进长三角“一卡通”协同建设,推动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京津冀签署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发布京津冀“一卡通”应用场景,聚焦群众关心关切的就业、就医、教育、养老等需求,将更多事项纳入“一卡通”服务范围。川渝建立区域联席会议机制,推动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成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纽带。
活动惠民生,服务暖民心。各地每年开展“社会保障卡惠民服务季”主题宣传活动,线下组织创业沙龙、爱心义卖、文艺汇演、春日诗会等,线上组织“我和社保卡的故事”“绿色发展、低碳生活”“关爱山区儿童”等活动,讲述社保卡故事,为群众了解、使用社保卡提供帮助。安徽“居民服务‘一卡通’ 皖美约会长三角”、山东“社会保障卡 惠享山东行”、河南“助农年货节”、湖南“湘聚一卡 相伴一生”、青海“社保卡伴您过大年”“暖心社保卡 爱在重阳节”“以书润心 与卡同行”等便民惠民活动定期开展,形成了政府惠民生、群众得实惠、商户赢流量、银行增活力多方共赢的局面。
身边“一卡通”,服务看得见。山东青岛建成全国首个“社会保障卡主题公园”,连续举办两届社保卡艺术节,创新推出社保卡在传统文化、旅游、商业、市集等场景中的融合应用,探索打造“一卡通”新生态。天津在全市建立18家“社保卡体验中心”,为群众提供社保卡申领、金融服务、交通充值等服务,打造就近办、集成办、多点办的社保卡服务品牌。浙江、海南陆续建成“一卡通”体验中心,打造面向群众的一站式、全方位体验空间,模拟社保卡申领以及各领域应用场景,深度展示“一卡通”建设成果,带来贴心的办卡用卡体验。
坚持久久为功的实干精神
持续提升社保卡服务效能
截至2024年底,全国社保卡持卡人数达13.89亿,覆盖98%以上的人口,其中10.70亿人同时在手机中领用了电子社保卡,覆盖75%以上的人口。建成全国社保卡服务平台和“一卡通”服务专区,支持社保卡“全国通用”“跨省通办”,2024年共提供电子社保卡服务193.04亿次。社保卡的普及发行,为“一卡通”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让每一位群众都可以享受“一卡通”的便利服务。
群众持卡或者扫码即可快捷享受身份凭证用卡、缴费凭卡、工伤结算持卡、补贴待遇进卡等服务,比如青年人办理参保登记、享受就业服务,中年人参加职业培训、办理社保关系转移、办理个人养老金业务,老年人进行社保待遇资格认证、查询社保权益等等。“全业务用卡”在推动实现社会保险全民覆盖、提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水平、服务人口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电子社保卡为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和28个省级政务服务平台提供扫码登录及身份认证服务,并支持通过社保卡办理政务事项,各地普遍通过社保卡实现本地和跨省异地就医购药结算应用,28个省份的238个地市实现持社保卡乘坐公交地铁,28个省份的242个地市可持社保卡借阅图书、进博物馆等,30个省份的242个地市可持社保卡扫码入园、进景区,30个省份的317个地市通过社保卡发放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部分地区实现使用社保卡发放助学金。各地普遍开展社保卡加载老年人、残疾人服务功能,如养老金领取、养老待遇资格认证、适老化服务等。还有一些地区推进酒店住宿登记、公积金、财政工资领取,以及生态环保碳积分、以工代赈劳务报酬发放、“学社里”“敬老通”“特约商户”等特色创新应用。2024年1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外国人工作许可信息加载到社保卡上,为来华工作的外国人提供工作许可信息相关服务和“一卡通”服务。
以长三角、京津冀、川渝以及广东、广西、海南为代表的区域“一卡通”初步建成,部分应用场景初步实现“同城待遇”。长三角区域支持凭卡可领取长三角人社、教育、财政等40余个部门的350余项待遇补贴。浙江宁波优选餐饮住宿、旅游观光等580多个商家作为特约商户,为全国持卡人提供同等优惠。浙江嘉兴、丽水面向长三角区域老年人提供“待遇智享、出行智助、慢病智医、意外智护、社区智乐”等“同城待遇”社保卡助老服务。京津冀区域已实现25项人社服务事项“一卡通办”、6.4万家医疗机构“一卡通结”、3900余条交通线路“一卡通乘”、193家旅游景区“一卡通游”、23家博物馆“一卡通览”、171家图书馆“一卡通阅”。川渝两地191家公共图书馆支持读者凭社保卡“通借通还”。海南和广东、广西联合发行“广东爱海南”“广西爱海南”旅游年卡,实现跨省旅游消费“同城待遇”。
2019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开展人社服务“快办行动”,支持社保卡服务事项的“提速办”“打包办”以及“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联办,各地普遍实现了社保卡申领、补换的“立等可取”。2021年,全国社保卡“跨省通办”线上服务正式开通,支持群众在线办理社保卡申领、社保功能启用、补换、临时挂失、制卡进度查询等5项服务事项“跨省通办”。2024年,电子社保卡开通居民服务“一件事”专区,支持社保卡“全国通用”“跨省通办”,并上线“亲情服务”“长辈版”功能,更加方便“一老一小”用卡,让“一卡通”服务更有温度。
社保卡因需而生、因时而动,坚守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积极拥抱新技术,聚焦群众新需求,打造规范便捷服务体系,已成为国家民生服务的基础性载体。下一步,我们将深化社保卡居民服务“一件事”应用,重点推进身份认证用卡和补贴待遇发放进卡。加强跨部门协同联动,进一步促进“多卡集成”“多码融合”,打造更多线上线下用卡场景,着力构建跨部门用卡的良好互动格局,有效提升群众办理各类事务的便利度,特别是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各类适宜的便利服务。增强跨地区用卡的区位优势,持续深化省级“一卡通”,大力推进区域“一卡通”,逐步实现全国“一卡通”,推动更多服务应用实现“同城待遇”。以小卡片服务大民生,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电子社保卡
APP
电子社保卡
微信小程序
电子社保卡
支付宝小程序
除了电子社保卡APP、微信小程序和支付宝小程序,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国务院客户端微信小程序、掌上12333、云闪付、人社部门APP、服务银行APP等渠道均可申领电子社保卡哦!
来源:社会保障卡
编辑:罗军
责编:邓棣锶
终审:金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