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拜城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届历次全会和地委(扩大)会议精神,聚焦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疆实践的关键点和着力点,强化政治担当,努力在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阿克苏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坚持依法治理,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摆在首位,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完善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工作体系,坚决维护地区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统筹发展和安全,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运用长效机制积极主动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化解矛盾纠纷,全面抓好网格化管理、网络综合治理等工作,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坚持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二、坚持文化认同,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引导各族群众明辨是非、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群众心灵深处。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深入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持续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常态化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爱国爱疆爱家乡·好歌大家一起唱”“看历史、游家乡、爱祖国”“石榴花开”等主题活动。用中华文化浸润人心。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广泛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戏曲进乡村”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加快推进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大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非遗石窟建设,让中华文化通过实物实景实事充分展现、直抵人心。用精品文艺作品唤起共鸣。突出地方特色、符合大众需求、彰显文化内涵,打造一批以人民为中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品力作,扩大《一梦千年·又见拜城》《汉时关—刘平国治关亭》《时间的眼》等作品影响力,不断唤起各族群众记忆认同、情感共鸣。深入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举办乌孙古道国际徒步露营大会、“乌孙杯”足球邀请赛、“5·19中国旅游日”系列文体活动。
三、坚持普惠发展,不断丰富物质基础。坚持从政治上看发展、抓发展,正确处理“富口袋”与“富脑袋”的关系,在发展中广泛凝聚团结奋进的力量。以发展特色产业促“共富”。坚持农业富民、工业强基、旅游促融理念,探索农民专业合作联社运行机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拓展群众增收致富渠道。紧盯千万吨级绿色焦化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煤层气产业示范园建设,设立找矿基金推进重点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大力推进亚新煤层气开发、天辰火区治理、190万吨/年焦煤综合循环利用等重点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克孜尔石窟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以改善基础设施促“共享”。加大G579库拜玉四条连接线建设,加快推进新拜铁路、拜城民用机场、红旗北干渠、温泉水库等项目,积极做好枯木拔里水库、牙克捷水库、调蓄池工程等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深入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十大行动”和农村田网、水网、电网、路网、通讯网、物流网“六网”提升行动,着力办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好事。以提升生活品质促“共乐”。加快补齐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短板,大力实施促进农民增收专项行动,实施就业补助和技能培训项目,抓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技能+政策法规”组合式、“订单式”培训,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各族群众。
四、坚持融合互嵌,营造各民族大团结氛围。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实现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增进互动交往。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推动各族干部职工与群众结对认亲。持续深化“三项计划”,深入推进与援疆省市、兵团结对共建交流活动,与温州市、福鼎市签订《文鼎拜三县(市)深入推进“三项计划”跨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与第一师九团签订《拜城县与第一师九团结对联谊协议书》。统筹城乡建设布局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积极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五、坚持教育强县,夯实共同思想根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推进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持续加大教育保障力度,新建拜城县第五小学、第七中学,改善乡(镇)办学条件,整合优化乡村中小学、幼儿园布局,稳妥推行集团化办学,深化“县管校聘”、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强化温拜教师交流互访、帮带提升,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紧紧抓住青少年“拔节孕穗期”关键阶段,完善大思政课体系建设,落实县级领导干部带头进校园讲思政课,依托援疆资源,组织开展温拜青少年融情夏(冬)令营、红色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辐射带动家庭、社会等各层面广泛结对交友。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实施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行动。办好“集中式”夜校,选优配强师资队伍,采取“以说为主”的教学模式,引导各族群众学好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断增强“五个认同”。
来源:地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编辑:冯 磊
责编:蒋晓俊
审核:赵德忠
终审:田文兰
投稿邮箱:akslingjul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