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托养服务机构监管,大力促进托养服务提质增效
自2013年眉山成功创建全国“阳光家园”示范区以来,全市建有残疾人集中托养服务机构14家,常年为700余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眉山市坚持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锚定托养服务从“办起来”迈向“好起来”目标,突出抓牢两个准入、“一人一档”、内控制度和考核评估,大力强化残疾人托养服务能力建设。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基础服务+个性化服务+特色服务”托养模式,打造精准、优质、高效托养服务。
图为关爱托养残疾人志愿服务
二、坚持“全类型、全过程、全免费”,积极推行融合教育
眉山市积极践行融合教育理念,致力提升听力语言残疾儿童的学习潜能、生活质量,并促进社会融合。在各级政府和卫健、教育、民政等部门大力支持下,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成功增设眉山市特殊教育康复学校牌子。近年来,市康复中心共招收30多位健全儿童与350名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开展融合教育,在融合教育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尤其注重早期干预的创新实践,为听力语言残疾儿童量身定制了融合学前教育“五大领域”知识与个性化训练的康教结合服务体系,搭建起一个全面而细致的早期干预体系,让每一份成长都充满温暖与希望。
图为开展听障儿童亲子活动
图为听障儿童个别化康复训练
三、以“三送”帮扶夯实“三基”工作基础,以务实举措增进民生福祉
2024年3月,眉山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印发《眉山市开展送关爱送服务送政策帮扶残疾人三年行动方案》,用三年时间集中攻坚,全面提升残疾人服务能力,全面落实各项惠残政策,全面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一是帮扶工作全员参与。全市94个市级部门(单位)、民主党派均建立联系困难残疾人制度。实现全市困难重度残疾人联系帮扶全覆盖。二是推动惠残政策全覆盖。全面梳理各项惠残政策,重点监测40项惠残政策落实情况,实行月跟踪,季报告制度,及时分析解决涉残政策落实中的难点和堵点。三是密切与残疾群众联系。通过干部广结对,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潜、资源下沉,面向需求端,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建立健全常态化的帮扶机制。
图为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刘艺慰问帮扶联系残疾群众
来源:眉山市残联
审核:何章、陈艺
编辑:蒲梦岭
热文推荐
“一户多人口”家庭将省一笔钱!申请流程来了→
2024年各市(州)残疾人工作巡礼 | 雅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