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今天的话题之前,先问一个问题:如何一句话得罪所有内蒙人?
答案的关键,或许董宇辉在此前的一场带货直播中已经给出——
在听闻内蒙稍麦里面是羊肉大葱,没有米之后,坚称那是“没包好的蒸裂开的手艺不咋样的包子”。
图源:搜狐视频
“它造成的伤害,比意大利人从菠萝披萨那里受到的还要多。”
“只能说董宇辉根本不懂:内蒙羊肉稍麦的好,谁吃谁知道。”
事实上,提及烧麦如果只用“米做的”固有印象形容,难免有委屈它的嫌疑。
上海有笋丁烧麦,武汉有重油烧麦,南京有鸭油烧麦,扬州有翡翠烧麦,苏州有纸皮烧麦、广州有干蒸烧麦、大同有百花烧麦……
烧麦家族的成员之多,光是在馅料区别上就能单开一局。
图源:图虫创意
而在庞大的烧麦家族中,内蒙羊肉稍麦,可以说独树一帜,活出了个性,也活出了风采。
内蒙的“稍麦”又叫“稍美”,和其他烧麦的区别在于,外形上束折如花,馅料上多是羊肉和葱。
《向往的生活》中,凤凰传奇带何炅黄磊品尝羊肉稍麦
稍麦皮,讲究捣的而不是擀的,制作时拿上三五个剂子,再请专门木制“走锤”出场。
手法上先压,后捣,再推,最后拧,锤锤相连,几圈下来,薄而韧又带裙边褶的稍麦皮才能炼成。
稍麦馅,羊肉要肥瘦相间的,比例有“四瘦六肥”“九瘦一肥”或“八瘦二肥”等不一而足。
调制时食其味,清香爽口,味浓不腻,方能在庞大的早餐家族中占据一席之地。
包时也有讲究,馅少蒸出来不饱满,吃不出皮薄馅大味鲜的感觉;
馅大了,揭笼后雪白的束腰花边褶不见了,吃起来又嫌太腻……
如此精心制作,才能保证出笼后的稍麦晶莹透明,面皮下甚至可以隐约看到里面的汤汁。
早餐要吃好,稍麦少不了/图源:消费主张
咬一口顿觉羊肉的鲜香和特制的调料完美融合,再加上面皮特别的香气……
有人吃过后评价“羊肉稍麦,世界上最伟大的食物”,也有人给出另一种比喻:
“对一样东西祛魅最好的方式就是拥有——除了稍麦,因为吃过之后就想一直拥有”。
美味震撼还不算完,在内蒙稍麦面前,被它的实在征服就像呼吸一样简单。
在其他地方吃饭,人们说“一两”食物,往往是指成品的重量。
比如约等于四个生煎、六个饺子、半碗小面,或许够吃个五分饱。
内蒙稍麦的“一两”则不一样,并非连皮带馅的重量,甚至不是皮的重量,而是指“一两干面粉”。
也就是说,在呼和浩特,“一两”对应着的是8个稍麦;鄂尔多斯、包头等地的稍麦个头略大,“一两”对应着的是6个大馅稍麦……
而无论哪种,一两内蒙稍麦都足够让人撑个半晌,也足以给每个来内蒙前豪言壮语“我要吃十斤”的外地人上一课。
请内蒙的朋友出来解释一下,这是一两???/图源:小红书@则卷爱生活,已获授权
“第一次去我说一两哪够吃,来八两,邻桌大汉听完虎躯一震……然后,我从早吃到晚,还剩4两。”
“愿每个第一次尝试内蒙稍麦的人,先熟读‘二两稍麦憋死汉’的俗语再点单。”
否则,稍麦会惩罚每一个不做攻略的外地人
当然,内蒙烧麦除了计量方式特别,给外地游客留下印象的,主要还是味道。
多少人在尝试过内蒙羊肉稍麦之后,都经历了一样的心路历程——
尝试前质疑:谁一大早吃羊肉这么顶的东西啊?
尝过后感慨:老天奶,人活着应该顿顿吃稍麦。
图源:纪录片《早餐中国2》
宿醉后的早晨,热腾腾出锅的羊肉稍麦,则足以让人灵魂归位,原地开机。
早起上班、上学的日子,给足碳水和蛋白质的稍麦会补充满满的能量,一口更比六口强。
闲来无事时再来上一笼,一品原味,二加陈醋,三加辣椒油,再配上免费小菜和其他美食若干……
羊肉稍麦配羊杂汤,何尝不是一种“原汤化原食”/图源:小红书@叫我小乐,已获授权
让人看完只想问:所以,我以前都过得什么清汤寡水的苦日子啊??
关于稍麦的起源,众说纷纭,一种常见说法是,早年间,稍麦多在商途茶馆售卖。
当时许多茶馆常常只备着清蒸面饼以便茶客充饥,不过若有人自带肉菜,老板也能帮忙裹进面皮中。
为方便区分,便不封口,食客也只需要付几张面皮的钱。由于并非茶馆主业,稍麦也含有“捎带着卖”之意。
热气腾腾的稍麦铺子/图源:青橙融媒
稍麦在日常生活中崛起,精准拿捏了内蒙人的心,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变,也形成了自己的“稍麦学”。
外形上要“拎起来是个灯笼,放下去是个坛子”,更雅致的说法是“垂垂如细囊,团团如小饼”。
图源:@刚刚是我在说腹语,已获授权
原料选择上,锡林郭勒盟草原的羊肉最棒,呼市郊区毕克齐的大葱或沙葱比一般大葱少辛辣多清香。
额吉淖尔或吉兰泰等盐湖生产的大清盐别有一番风味,再配上生姜以及本地的胡麻油提鲜解腻……
只能说,没有人能在吃肉这事上和内蒙人抗衡。
图源:早餐中国
毕竟就连吃法也衍生出蒸或煎两种,蒸稍麦火要急,急火沸汤之上,蒸出来才透亮劲道。
蒸出后要在出笼第一时间上桌,趁着热气吃,才能品出稍麦的鲜香滋味。
煎稍麦则需要耐心,锅底抹薄油,将稍麦煎至焦黄,加水同时覆锅盖,下煎上蒸十分钟左右。
出锅后的稍麦底朝上置于盘中,口感酥脆,馅肉嫩滑,油润味浓。
做法之外,内蒙人还总习惯精心调制一份完美契合自己口味的蘸碟。
“致死量”的山西陈醋必不可少,一方面和起源地梦幻联动,一方面这也是考查店家是否地道的关键。
对于桌上放瓶好醋的店家,内蒙人总是会心生敬意,光顾只有0次和无数次。
内蒙人一天的仪式感,就从用醋和辣椒“淹死”羊肉稍麦的这一刻开始。
为了稍麦,当地甚至专门开辟出“呼和浩特烧卖第一街”旅游线路。
东起五塔寺后街,西至圪料街,全长1100米,连接五塔寺、席力图召、大召等旅游景点,每逢饭点时分定然人声鼎沸。
2016年正式揭牌的“呼和浩特烧卖第一街”正在举办文化节活动,这里遍布18家稍麦店/图源:呼和浩特新闻综合广播
这种规模对于爱稍麦的内蒙人来说,其实还只是入门级——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呼和浩特约有3000家稍麦馆,每天有约10万人吃稍麦。
加上通过冷链销往世界各地的稍麦,一年综合产值可达60亿元。
稍麦馆子更是遍布大街小巷,“闻见稍麦香,神仙也断肠”的传说至今仍然响亮。
来呼市不吃稍麦等于白来
薄薄的面皮裹着羊肉大葱馅儿,配一碗浓砖茶,成了一道舌尖上的青城风景,也造就了“无烧卖,不青城”的佳话。
看到这,你大概也理解了,人一旦见识过内蒙早餐,便会觉得吃过的所有早餐都相形见绌。
不是因为其他早餐不够好吃,而是因为内蒙的早餐实在过于“生猛”。
正在享用稍麦的呼市人/图源:纪录片《早餐中国2》
稍麦,只是内蒙硬核早餐的冰山一角,对“早饭要吃好”这句话,没有谁比内蒙人贯彻地更彻底。
一个内蒙公主的早餐品类可以包括但不限于:
稍麦、羊杂碎、赤峰对夹、通辽抻面、蒙古馅饼、油果子、牛舌饼、酸奶饼、锅茶……
光看文字描述,谁的泪水从嘴角淌下
“内蒙朋友说当地人早饭后就不吃午饭了,我还不信,今天吃完发现,甚至一天不用吃了。”
《向往的生活》中就有这样一段,作为本地人的玲花带队品尝内蒙早点,一顿早餐摆出吃席的架势。
让人生怕一不小心曝出“女明星壕无人性,一顿早餐要261元”之类的惊悚标题。
看过才知道,是内蒙早餐太“壕”了
如此具有仪式感的早餐阵容背后,少不了内蒙人对生活的松弛感和对不将就。
早饭点的稍麦,要现包现蒸现煎,等半个小时才上不算稀奇。
不上科技狠活儿是内蒙稍麦师傅的自我坚守,食客也习以为常,有时还会自己擦桌子、泡茶喝。
“一两稍麦半日茶”,是内蒙人专属的chill模式,三五老友,几两烧卖,一壶砖茶,便能度过一上午的悠闲时光。
煎稍麦配砖茶,一份优雅的内蒙brunch/图源:小红书@莎莉盐呢是SallyYan
开启一整天的早餐尚且如此豪横,更不必说午晚餐,直接能量拉满:
烤全羊、冰煮羊、肚包肉、熏鸡、羊杂汤、手把肉、猪肉烩酸菜……
要不怎么说“内蒙,当之无愧是肉食爱好者心目中的耶路撒冷”。
就连小零食也都拉满营养价值,奶嚼口、奶豆腐、奶皮子、酸奶条、烤奶酪……
听名字就能感觉到那种淡奶香和奶香的香浓程度,直达你的上颚、口腔和鼻腔。
在这片水草丰茂的土地上,长胖5斤就和呼吸新鲜空气一样易如反掌。
如此高蛋白的饮食结构,“把一个气血不足的打工人扔过去吃一天,可以连夜踢着正步回工位。”
内蒙旅游攻略的最后一句:请备好健胃消食片,每天睁眼就是干肉。
当然,无论是草原、马背还是牛羊肉,都不足以概括内蒙百分之一的魅力。
“藏着大半个中国”的内蒙,覆盖草原、沙漠、森林、湖泊、火山、冰川,兼容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让49个民族的文化在此碰撞交融。
从这里走出了如稍麦一般刚柔并济的美食,也造就了当地人强悍刚健的体魄,养成了粗犷豪放的民族性格。
当我们随机问一位内蒙朋友有关稍麦的问题时,对面瞬间打开话匣子,并额外赠送了大量稍麦吃法,可见热爱之深。
内蒙之地大物博难以穷尽,本人先暂立一个小目标:有生之年去内蒙把这里的美食都吃一遍。
要知道,每个漂泊在外的呼市的孩子,都在想家时脑补过一句:此时此刻,我是说此时此刻——
“如果能吃上碗托酿皮焙子稍麦油条豆浆羊杂碎,我会是多么灿烂的一个小孩。”
至于其他人对羊肉稍麦怎么看,或许诚如一位内蒙网友所说的——
无论你形容它是包子还是蒸饺,是羊肉馅还是糯米馅,其实都没大所谓。
爱它的人始终会知道,归乡第一件事就是要吃一顿稍麦,才算开启了回家的模式;
离家远走的日子,也要想方设法带一点稍麦皮,延续对家乡的思念,这一点始终不会变。
这份厚爱,是因为它的美味,也因为那一份割舍不开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