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通版刊发:潮起和平万象新——和平区奋力谱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华章

政务   2025-02-05 13:13   天津  

点击上方
“天津和平”
可关注我们!    


今天(2月5日)《天津日报》通版刊登:潮起和平万象新——和平区奋力谱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华章,一起来看看吧!

 







 “数”说和平2024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4%

■ 固定投资增长10%以上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七万元

■ 全年盘活各类载体超20万平方米

■ 引进首店、旗舰店、概念店82家

■ 全年落地优质项目超2000个

■ 新增经营主体超1.1万户



人勤春早,实干为先。

新年伊始,和平大地呈现出一派龙腾虎跃之势。

区委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释放出“追风赶月莫停留”的强烈信号。

南门外大街北部片区项目加速建设,城市更新马不停蹄,跑出发展“加速度”。

五大道、金街、津湾广场等景区商圈持续推出文旅商系列活动,“来和平过大年”成为新时尚。

……


海河奔流,不舍昼夜。她串联起过去、现在和未来,也见证着和平儿女过去一年栉风沐雨的奋斗历程。

2024年,和平区紧紧抓住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这个工作主线,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深化落实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推动“三新”、做实“三量”,扎实推进内涵式向上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标志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水拍河岸,潮起潮落。这一年,和平区改革的浪潮澎湃激荡,前行的脚步愈发铿锵,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昂首阔步、迎风引吭。

变“存量”为“增量”
城市更新迈出坚实步伐 

樘院“破茧蝶变”

一个城区的“破茧蝶变”,是时代与发展的映照。

过去一年,和平区聚焦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升质量,深入实施城市更新,不断提高资产资源利用效率,有效激活城区的“二次生长”。

春日的午后,漫步五大道。千态万状的小洋楼间,一处中式院落格外古朴典雅。走进高高的朱漆大门,仿佛一脚踏入斑驳的时光里。门首白丁香与冬青掩映间,青砖碧瓦的中式建筑、雕梁画栋的六角凉亭一一呈现在眼前,让人不觉惊呼“闹市之中有桃源”。

这里曾是蔡氏家祠,是五大道上少有的中式传统风貌建筑。去年3月,历经近一年的保护修缮,这里以“大理道5号樘院”之姿重新亮相,与千树海棠共同“盛开”。新引入的高端餐饮、创意文化等业态,每逢节假日,常常一座难求。

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2024年,和平区根据区情实际,建立起商务楼宇、商业载体、小洋楼、工业厂房等10类资产盘活工作组,先后制定出台《天津市和平区妥善处置闲置存量土地工作方案》《天津市和平区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让超过20万平方米的闲置、低效资源实现“华丽转身”,成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新兴产业聚集地。

城市更新不仅是为了发展,更是为了让老百姓受益,在“城之变”与“民之便”之间,和平区找到了最佳“平衡点”。

“几个月的时间,小区里真是大变样!路面平整了,楼道干净了,‘民生花园’也建起来了,老小区立马成了高档小区!”家住和平区庆有西里社区的张阿姨高兴地说。

去年10月,历经一年多的精心改造,庆有西里社区城市更新项目竣工,不仅提升了基础设施,还特别关注“一老一小”的生活需求,建成了社区食堂和儿童友好空间,让居民幸福指数“原地飙升”。

南门外大街北部片区项目启动、吉利大厦实现焕新升级、原佰秀街变身禧悦酒店……城市更新的每一处微小变化汇聚起来,便描摹出一幅“无边光景一时新”的发展图景。

变“颜值”为“产值”
文旅商融合发展显成效

第二届五大道海棠花节


文旅产业是赓续传统文化、发展现代文明、彰显时代使命的关键领域。2024年,和平区坚持把文旅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进行培育,推动文旅商深度融合,打造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城市之“芯”。

人间四月,芳菲满城。和暖的春风催开了五大道千朵万朵海棠花,绵延上千米的花海如云似霞,点亮了明媚春光,也吸引了众多游客。

和平区举办“第二届五大道海棠花节”,丰富的文旅活动点燃了市民游客的热情。去年清明三天假期,五大道迎来200多万名游客,实现文旅商综合收入4.67亿元,城区的“颜值”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产值”。

和平区何以接住这“泼天富贵”?从和平区文旅局局长彭芃的话语中,我们似乎能够找到答案:“从政府到企业,我们用最大的诚意,向所有游客展示和平人的热情好客、温暖周到。”

五大道周边企事业单位公厕全部开放、商超景区地下停车场免费提供车位、1200名志愿者接力上岗为游客服务……“最宠客城区”形象深入人心。

和平区用心用情,把“小海棠”做成了都市文旅创新发展的“大文章”。

2024年,和平区还以“津遇和平”品牌为主线,推出了“星空咖啡”“夏至冰甜”“欢乐和声”等一系列文旅活动,把“春日限定”变为“四季常青”,从年头到年尾持续“火爆出圈”。“五大道海棠花节”也被中国旅游研究院评为“2024年城市文旅品牌创新十佳案例”。

蓬勃发展的文旅产业能够串联起吃、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综合带动作用。

文旅兴,则百业兴。

十月,秋风拂过古朴的惠中饭店。人群中走出一位手提皮箱、身着灰色长衫的青年,他张望了片刻,俯身询问一旁的陌生人:“请问,您听说过陈白露小姐吗?”“您知道她在哪吗?”——曹禺先生的经典作品《日出》片段在金街大铜钱广场精彩上演。

2024年的国庆假期,“无处不沉浸 打卡CITY SHOW”活动在金街启动,热闹的景区商圈摇身一变成了“城市剧场”,既聚拢了人气,也把和平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传递给现场的每一名观众。

“国庆假期结束后,话剧《日出》开启了常态化演出,在节假日或周末,大家都可以在金街大铜钱广场遇见‘陈白露’。每逢话剧演出,周边的天河城、恒隆广场等商业综合体,都会自发地组织促销活动,真正实现了人气财气双收”,和平区商务局局长周晓琳说。

以文塑旅、以旅兴商。以爆棚的流量为支点,和平区已成功打造泰安道安里甘艺术中心、先农大院棉里艺术街区、五大道花园老街等一批网红打卡地、时尚消费地;完善天津邮政博物馆、利顺德博物馆等22家主题各异的文博展馆,以叫好又叫座的观展体验带动周边经济;开发“城市剧本”“文博奇妙夜”等特色品牌项目,让“沉睡的历史”变为“增收的活水”。

变“禀赋”为“实力”
“金融和平”品牌日益叫响

鸟瞰解放北路区域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

和平区素有“金融和平”之称,百年金融的发展历程是和平区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时至今日,15家法人持牌金融机构、全市38%以上的银行地区总部、全市75%以上的外资银行均汇聚于和平区。

2024年,和平区聚焦解放北路金融历史文化区定位,通过产业导入、楼宇盘活、街区激活,着力打造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国内一流的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标志性区域。

行走在泰安道上,您一定会被一栋气宇不凡的欧洲古典式建筑吸引,雄伟的爱奥尼克罗马柱威风凛凛。拾级而上步入楼内,彩色玻璃拱顶、古典式壁炉尽显华丽,欧陆风情扑面而来。这就是从百年历史长河中走来的“泰安道5号”(原开滦矿务局大楼)。

金秋十月,2024天津五大道金融论坛在和平区举办,“泰安道5号”也在论坛期间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天津的金融展示中心、金融机构服务中心。

“我们发挥好这栋大楼的金融展示、会务活动等多种功能,助力天津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目前,海河产业基金等多个金融机构已经入驻,《流逝中的永恒——天津金融历史文化展》也在这里亮相。”负责大楼运营的天津东华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仲智说。

“和平区的解放北路被誉为‘东方华尔街’,是中国近代金融的重要发祥地,诞生了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所,发行了中国首套邮票──大龙邮票……”在国寿中心53层的和平“金融会客厅”,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参观金融文化展,便能深度了解和平区的金融历史。

2024年10月,和平区首座金融特色主题楼宇——国寿中心优化更新完成。目前,这座楼宇已吸引中航证券、友利银行等十余家金融企业入驻,与一街之隔的解放北路交相辉映,实现了金融产业的集聚发展。

“未来,我们还将结合‘金创区’建设,分步推动大沽路停车楼及其周边、友谊精品广场等改造提升项目,打造多元业态融合发展的金融历史文化区”,和平区财政局局长鲍世峥说。

变“底蕴”为“优势”
航运产业发展方兴未艾

小白楼国际航运服务业集聚区

仲夏时节,天津港车来船往,朝气勃发。

和平区航运企业铁洋物流的一艘“散改集”船舶刚刚驶入港口,汽笛声直冲云霄。其承运的新能源汽车,将乘上中欧班列发往西伯利亚地区,港铁联运,直通全球。

作为天津市的中心城区,和平区虽不临海,但“四洋五洲”却处处可见“和平元素”。

和平航运业之始,还要追溯到1860年。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后,海河成为重要的货运航道,各国洋行、航运机构争相在紫竹林一带建立码头,这也是和平区航运服务业的发端。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各式码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海河沿岸,集中在如今和平区辖区范围内。特别是在小白楼地区,因其水陆交通便利,航运管理部门和中外知名航运企业纷纷在这里设置办事机构,经营和服务航运产业的公司也济济一堂,一派繁荣景象。

“自然和社会各种因素的交汇,为小白楼地区发展航运产业沉淀下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和平区一笔不可复制的宝贵财富。”和平区政协专家智库成员张威说。

时至今日,漫步在海河之畔的小白楼地区,太古洋行、怡和洋行、天津海关旧址……一栋栋小楼似乎正“诉说”着百年来天津航运的繁华与辉煌。

以“百年航运”历史积淀为依托,和平区重点将小白楼区域打造为国际航运服务业集聚区,这里汇聚了50余家船务公司、500余家货物代理公司、200余家供应链公司,实现了国际贸易、船舶运输、货运代理等全产业生态覆盖。

和平区还专门拿出7座楼宇打造航运主题楼宇,航运上下游企业汇聚的万通中心、航运企业占比达90%的津汇广场、物流企业总部集聚的天津国金中心……一座座楼宇中崛起“航运经济森林”,跃动着城市发展的最强脉搏。

“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完善小白楼国际航运服务业聚集区功能,吸引航运金融、航运法务等高端要素加快聚集,持续挖掘‘百年航运’历史底蕴,推动航运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和平区发改委主任宋莹说。

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也是和平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标志区的关键一年。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

新的一年,和平区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化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牢记嘱托、奋发有为,砥砺奋进、善作善成,在新征程上不断书写新的更大奇迹,奋力谱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华章。

亮点1:天津首家“比亚迪迪空间”落户和平区


日前,天津首家“比亚迪迪空间”落户和平区合生财富广场,作为集汽车文化、设计、技术、体验为一体的沉浸式科普空间,将成为天津市民探索、了解前沿科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全新窗口。

“天津迪空间”总面积达1.3万平方米,毗邻海河和天津站,地理位置优越、商业氛围浓厚。展馆共四层,分为品牌文化、匠心智造、创新技术、科技探索四大展陈空间。

走进“天津迪空间”,中庭造型墙上,多款新能源汽车自天垂降,给人以“冲破物理极限”的直观感受。“电动汽车对改善环境的意义深远,科学家们从未停止过对电动汽车的探索……”,跟随讲解员的脚步,漫步1.3万平方米的展馆,能够全方位了解汽车的动力发展史、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层都设有不同的主题互动体验区,市民游客可以通过互动体验深入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制造过程和环保理念。在“解剖车模型”展区,一款被拆解为2万个零部件的海豹EV车型极具视觉冲击力;在“创意狂想曲”展区,500余个小球如同跃动的精灵,在智能模块的统一指挥下,形成“山川”“波浪”“汽车”等不同造型。此外,“美学方程式”“万物山川皆有色”“闻、声、香”等展区同样科技感十足,值得探秘。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其生命力源于“吐故纳新”的能力。作为城市之“芯”的和平区,持续做好“小地盘”上的“大文章”,通过盘活辖区内的商务楼宇、小洋楼、商业等载体,真正让“有限空间”创造“无限价值”。

亮点2:五大道公园钟楼揭开“神秘面纱”


2024年年底,备受瞩目的天津五大道公园钟楼揭开了“神秘面纱”,未来将成为五大道的全新地标。

钟楼建筑设计独具匠心,高达69.6米的建筑采用西方古典主义建筑的五段式构图与经典柱式比例,展现出优雅端庄的气质。位于48.7米处的观景平台,可以将五大道周边1公里范围内的迷人风光尽收眼底,为城市观景提供了全新视角。

“钟楼上最具特色的就是刚刚安装完成的19块钟表,比如我们的主表‘津岁流青’,动态展示了天津建卫六百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把历史文化与时间流转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还有铸铜报时大钟、捕捉游客微笑的‘笑脸钟’,都值得大家期待与发现”,五大道公园项目负责人王景和介绍说。

五大道公园位于五大道文化旅游区北侧、南京路与新华路交口处,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是一处集地标性建筑、游客服务、巴士落客、地下停车等功能于一体的英伦风格钟楼主题公园。目前项目正在加紧施工,预计将于今年五大道海棠花节期间正式亮相。届时,五大道将再添一处市民游客休闲漫步、领略天津风情的热门打卡地。

亮点3:“红楼”再现“密战”风云


在和平区花园路5号、中心公园的南侧,一栋三层的小洋楼掩映在苍翠的树木与静谧的时光中,让人不禁心生对那段峥嵘历史的敬畏。这里曾是抗日英雄、爱国将领吉鸿昌生前最后的居所,也是他在津开展抗日活动的地下联络站、秘密印刷所,因楼外墙由红砖砌成又被称为“红楼”。

去年年底,吉鸿昌旧居历经一年多的保护修缮重新对外开放,其中的“民族英雄吉鸿昌生平展”也首次公开亮相。

步入红楼,“天地英雄气 浩然壮国魂”十字主题墙赫然映入眼帘。楼内的10个展室、6处复原场景和139张珍贵照片,如同一部生动的历史长卷,详尽记录了吉鸿昌将军从秉承父训“做官即不许发财”当兵入伍,直到在刑场写下“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而后慷慨就义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一生。

“我们通过声光电等多种形式,让市民游客更好地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悲壮与崇高,重新开放后的这两个月来,共接待了近2000人次参观游览”,吉鸿昌旧居运营负责人马涛说。

小洋楼不仅是一处建筑,更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让人心生向往,渴望探寻其背后的故事。2024年,和平区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深入挖掘历史风貌建筑的文化内涵,“一楼一策”真正让它们“活起来”。


亮点4:为老人“澡”到幸福


时值数九寒冬,洗澡这件小事又成了不少老人的“大难题”。可家住小白楼泰安道社区的赵大爷却丝毫不为“洗澡难”发愁。去年7月,小白楼街新建了居家养老助浴中心,为辖区的高龄、失能老人提供助浴服务。

“赵大爷,您来啦,今天血压怎么样?我来给您测测……”

洗澡前,专业的助浴师会给老人测量血压血氧和身体状况,确定水温是否合适。对于行动不便、自主洗浴困难的老人,身体条件达到评估标准的,还可提供上门“助浴”服务。

助浴中心“麻雀”虽小,却是“五脏俱全”。这里暖气很足,即使冬天也不会感到寒冷;配备了专业的助浴椅,老人在助浴师的协助下,坐着就能完成全部洗澡流程;可手持的淋浴喷头,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淋浴……

“老人在家洗澡,保暖做不好容易感冒,去公共浴室人又太多,还有跌倒的风险,‘洗澡难’是我们亟需解决也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特意腾出了一间办公用房改造成助浴中心,从专业的养老机构请来两名助浴师,确保让老人洗上舒心澡”,和平区小白楼街道办事处主任林汉裕说。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2024年,和平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进一步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新增就业1.9万人、解决中小学学位2300个、新增养老床位206张……不断增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点个赞


再走吧



·稿件来源·

—文:付昱—

制作:崔耀天 编辑:赵凯

审核:吕承刚 付昱

投稿邮箱:hprmwl@tj.gov.cn


和平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天津和平
和平区政务宣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