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
水始冰
地始冻
立冬已至
节气简介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作为干支历戌月的结束以及亥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此时,太阳位于赤纬-16°19',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仅有33°47'。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立冬期间,汉族民间以冬至为冬季之始,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人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节气三候
立冬习俗
立冬习俗:
北吃饺子南吃葱
铜锅羊肉好过冬
冬季是一年天气最寒冷的季节,古人为了适应寒冷的天气,抵御寒冬,每到立冬节气,古人就会“补冬”,炖一些鸡鸭羊肉,加上一些药材,给身体“进补”,以增强体质。这个习俗流传至今,在我国南方特盛行喝羊肉汤,有“一年不如一年暖”的说法。喝羊肉汤其实是为了补充体力、抵御寒冷。
1、吃饺子
立冬处于秋冬之交,饺子是“交子”的谐音。因此在北方的很多地方,立冬有吃饺子的习俗。人们还认为饺子的外形像耳朵,吃了,冬天耳朵就不受冻。
2、吃生葱
南京有句谚语:“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别注意吃生葱了,以抵抗南京冬季湿寒,减少疾病的发生 。按老人的讲法,葱性温味辛,能发散让人出汗,使体内郁滞不通的阳气随着汗液排出,阳气运行便通畅了,病邪也就随汗被驱除了
3、吃涮羊肉
老北京至清代宫廷时在立冬时就会涮羊肉,具有温补之效的羊肉可以抵御冬季的寒冷,后来民间也热衷此道。涮羊肉时还可以配一点菠菜、白菜、金针菇、蘑菇、莲藕这样的蔬菜用来平衡羊肉的湿热特性。
丨关于博物馆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