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伟大的10部经典,国人必读!

教育   2024-11-03 05:00   辽宁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自古流传下的经典卷轶浩繁。而非要从中选出10部中国人所必读的伟大经典,却并非不可能。


国学大师钱穆在香港新亚书院,曾为中国人开出7部必读经典,被称为“中国文化七书”——《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


不难看出钱穆先生的选择标准:最经典的和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的三大支流是儒释道,儒家正源自然是《论语》和《孟子》,道家正源自然是《老子》和《庄子》,佛家首选当然是中国佛教流派中最中国化、影响最大的禅宗第一经典《六祖坛经》;诸子百家之后中国历史上又曾在宋明时期崛起两大思想高峰,便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近思录》和《传习录》正是其各自的代表作。



七部之外还有三个名额,应该列给谁?下面这个答案我想很少有人会有异议:


中国文化一向被概括为“一源三流”。“三流”就是儒释道,“一源”便是《周易》。作为中国文化百家之源的《周易》,当然要占一席。


中国是一个极为重视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世界上最为完备的历史记录,历史经典必然不能缺席。而其中影响最大的,毫无疑问是《史记》。


中国又是一个骨子里有着诗性和数千年诗歌传统的国度,诗集当然也不能缺席。这个名额,当然要给源头上品、影响深远的《诗经》。


那么这最伟大、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10部经典,名单自然就是:


《周易》《老子》《诗经》《论语》《庄子》《孟子》《史记》《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


这个名单对于中国文化,已经是最为精简、最为概括、最低限度,所以完全称得上必读。其中每一部都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领悟,但你首先需要知道它们的主旨内涵,以及对于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精神到底意味着什么。




读《周易》,学会最高明的思考


《周易》这部书最伟大之处,就是完美解决了儒道合一的问题。儒家和道家是中国文化的两根大梁,《周易》则以天道而明人事,致广大而尽精微,真正将中国文化引向了“天人合一”的大方向和终极高度。


《周易》是最能代表中国人思维方式和思维高度、广度及深度的经典,阴阳圆转、循环往复、物极必反、共生互涉等高深的哲学观念,无不脱胎于此书。读《周易》,就是参悟掌握一种天地间最为高明的思维方式。


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以往的人研究易,多将注意力放在其中的卦爻辞、象彖传、系辞传等文字的哲理和人事解读上,而忽略了那些符号,以为只有卜筮之用。其实周易最伟大的正是它的太极、阴阳、四象、八卦、六十四卦符号系统。


“道可道、非常道”,天道系统是难以用文字完善表述的,却可以用符号系统完美模拟,而易经卦爻符系统正是对天道系统的完美模拟,其中精义,究之不尽、用之不穷。中国文化中重视这个符号系统的流派也有,却多落于占卜、风水等术数,实在是把易用小了。


周易中那些文字,也不过是对这个符号系统限度十分有限的破解,将重点放在这上面根本是舍本逐末。以这个认识为基础,通过研究卦爻符系统中的位置、关系、转换等去理解体悟其中的高明哲理和人事之道,才能真正体会其博大精深、奥妙无穷,以及这部书为什么是中国文化的总源头。


读《诗经》,熏染最纯粹的诗意


中国是一个骨子里流淌着诗情和有着数千年诗歌传统的国度,而《诗经》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这正是诗情的本质。夫子又说:“不学诗,无以言。”不读《诗经》,言语不能从粗鲁变得文雅,文化无法从粗野上升到文明,又说出了诗情对于人心的滋养、对人群的教化之用。


这两句话的反面,也正是这个时代的病。《诗经》中那些动人诗篇,则正是药方。




读《老子》,悟天之大道,明人之至德


《易经》是中华文化百家之源,道家则是其天道部分的最高代言。


有人说老子的学说不成系统,所以不够哲学、不够档次,这种想法才是真正的不上档次,这种人悟道也已没有指望——大道无极,如何系统?“系统”本就是一个设定范围的局限性概念,本就是不达于道的。所谓哲学,更多只是一种思维游戏,游离于大道之表而已。


老子五千言之所以能够言尽天道、成就出博大深邃的天道系统,其言说模式恰恰是不求系统,而只是字字句句不离于道,于是才能呈现出一种没有系统的系统,这才是真正的天道系统。所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上篇言道,下面言德,为我们标示出这个系统的唯一明确特征——天人和合、人道混一;天道显于人即是德,人德合乎天即是道。读《老子》,便是读那份道、德一体的天人合一之境。


读《论语》,好好做人,做个好人


《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尽管这部书中含有无尽的人生智慧,我们也要承认这部书并不深——而其珍贵和伟大,也正在于此。


这不仅仅是因为书中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和人生息息相关,更因为书中告诉我们的,多是基于人之常情之上的常识,而常识往往才是最为稀缺、最有价值的东西。因为我们最容易在人心和社会的混乱和复杂性之中,忘却大道至简、真实确正的常识所在,而从此失去了初心、迷失了方向。


这些常识所指向的最终一点,则不过是两个字——做人。知礼义廉耻,做谦谦君子;好好做人,做个好人;这就是孔子要教给我们的最主要、最重要的东西。而这,也正是读《论语》的最大价值所在。


读《庄子》,超然物外,安顿身心


老子和庄子作为道家并驾齐驱的两位大咖,区别到底在哪里?我的表述会是这样:老子告诉了我们天道至德是什么,庄子则告诉了我们,将这天道至德内化到自己的精神之中,成为自己心灵的一部分,会是怎样——有什么思想,是怎样境界。


这种思想,就是“齐物”——生死一如,万物一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种境界,就是“逍遥”——逍遥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哲学大师冯友兰概括庄子思想:“游于逍遥,论于齐物;超乎象外,得其环中。”超乎象外,正是那把打开一切的钥匙。


如此,人之身心,才能最终得以安顿。


读《孟子》,成阳刚之骨,养浩然正气


孟子是孔子道统的最好继承人,其学说囊括和发展了儒家的思想精华。而我想特别强调的,是孟子这个人的气质,准确说是气概。


他是先秦诸子中最为阳刚、最纯爷们儿的一个。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我们很容易就能从孟子这些话中,感受出那种舍我其谁的慷慨和无畏之气。这正是孟子最独特和最珍贵之处。


这种气,来自于孟子所说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便是浩大的正气,所谓浩然正气。读《孟子》,除了学习体悟儒家智慧,更是熏染存养孟子这种中国几千年历史中难得一见的天地正气!




读《史记》,观天识人,察古知今


《史记》记录了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太初四年3000多年的历史,既是位居“二十四史之首”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名著,在中国历史著作中有着开创和标杆式的伟大地位。


太史公司马迁自述《史记》的写作: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句话对《史记》的精神进行了最高的概括——“究天人之际”,这本书里塑造演绎的人物,无不鲜活生动、让人难忘,为我们揭示出的则是成败祸福的千古不易之至理;“通古今之变”,历代兴衰更替之道,在人物命运和时代变迁的轮回循环里,也展现得清清楚楚;“成一家之言”,这不是单纯的自谦,更是在看尽兴衰成败后的一份对天道的敬畏和对命运的超然。


读《史记》,不仅仅是了解历史,更是参悟这蕴含在历史之中、超越于历史之上的深刻内蕴。


读《坛经》,修心合道,明心见性


《六祖坛经》是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行迹和说法记录,由弟子法海记录。禅宗是在六祖大师手中真正发扬光大的,他实际是禅宗真正意义上的祖师。这部书,在中国高僧著作中是唯一一部被称为“经”的——在佛教传统中,只有佛所说法能称为“经”,其他高僧大德的著作只能称为“论”。


《坛经》让我印象最为深刻、也最为喜爱和推崇的一点,是全书没有一点宗教色彩,说的全是般若之智和禅宗妙谛。禅宗一向被称为佛门的道家,《坛经》也和《老子》《庄子》一样,是一部纯粹而上乘的大智之作。


经中字字句句都妙意无穷,值得一再玩味,体悟不尽。而说到底,是落在三点真谛上——无念,无相,无住。无不是没有、拒绝、压抑,而是不执著在意,须超越跳出,以达到六祖所说“道须通流”、通流即道,一旦执著就会滞住自缚,违道是违在这里。无念是对自心,无相是对外物,无住是对行持;有内有外,有分有合,有知有行,而处处不离于空无之本体。


这既是一条路,也是一个方向;路的名字叫做修行,方向所指,叫做明心见性。读《坛经》,是一条修心之路,聆听着来自天地和内心最深处的谕旨。


读《近思录》,明天理,正道统


《近思录》囊括了五位顶级理学大师——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的思想精华,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在书中得到了全面阐述,是学习研究理学最为经典和权威的著作。


很多人都对理学排斥,觉得“存天理、灭人欲”式的教条生硬可厌,实际上完全是一种门外汉的看法。理学和心学之所以成为先秦诸子之后的两大思想高峰,就是因为它们达到了全新的高度——虽然以儒家为主体,却是分别吸收了道家和佛家思想精华后的新儒家。理学的实质,就是融入道家之深度后的儒家面貌。


太极、理、气等概念,是理学经常论及的根本和核心范畴,其一切理论都是建基于这个高度之上而得出的。说白了,理学之所以让人觉得疏远和不亲切,不是因为它有问题,而是在于太高、太精英化。


譬如《近思录》的主线便是——从宇宙生成到圣人气象,循着格物穷理、存养而意诚、正心而迁善、修身而复礼、齐家而正伦理,以至治国平天下及古圣王的礼法制度,批异端而明圣贤道统。


读这本书,是啃硬骨头,对思维是极大砺炼,对认知是巨大提升。


 

读《传习录》,看顾内心,知行合一


《传习录》是明代心学宗师王阳明的著作,记载了阳明先生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上卷经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虽未经本人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解说了他晚年的思想,著名的王阳明心学“四句教”就是在下卷提出。


王阳明“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主要心学思想,都包含在《传习录》里。要了解千古心学的真谛和王阳明的大智慧,这本书是最佳选择,一本足矣。更为难得的是,王阳明虽是一个大学者,其书和思想却无论读书人还是非读书人,都可以读可以听、听得进听得懂,这也是心学比理学更为人喜爱的一大原因。


这本书对于现代人也有着更为紧迫切实的意义:在当下,人的欲望日渐膨胀,许多人竭尽全力攫取财富,却不明白自己的生活何以越来越迷惘和纠结,日甚一日地充满挫折与焦虑,越来越没有安全感和存在感。此时,你就需要读读《传习录》,把灼灼目光收回来,投向自己那放逐已久的心灵,由知而行,步入知行合一之途。


这十部最伟大的中华经典,绝不只是十本书而已,而是中国文化的十个面向、十种高度,中国人的十种修行、十种境界。读这十部经典,也绝非读了十本书这么简单,而是在郑重接过先贤的十大衣钵,并对自我人生、家国天下予以十种大安顿。


读书,是一种修行;读经典,是一种修炼;读顶级经典,是一种境界!



三国演义往期回顾:

第1回 鞭督邮刘备走代州

第2回 竖宦作乱董卓进京

第3回 杀丁 原 认 贼 做父

第4回 谋 董卓 孟 德 献刀

第5回 中牟县陈宫捉放曹

第6回 讨董卓曹操诏群英

第7回 虎牢关三英战吕 布

第8回  藏玉玺孙坚背盟约

第9回  起内讧讨贼成泡影

第10回王司徒巧使美人计

第11回 董卓伏诛万民同庆

第12回 治国失策王允坠城

第13回 报父仇曹操战徐州

第14回 吕奉先濮阳烧曹操

第15回 败吕布孟德平山东

第16回 张翼德醉酒失徐州

第17回 孙伯符江东战刘繇

第18回 破刘繇孙策定江东


第19回 吕奉先射戟救刘备

第20回 失 小 沛 刘 备投曹操

第21回 战宛城曹操失爱将

第22回 吕奉先徐州胜袁术

第23回 曹孟德初战袁公路

第24回 下邳城曹操战吕布

第25回 困吕布水淹下邳城

第26回 吕奉先命丧白门楼

第27回 许田围猎曹操僭越

第28回 藏血诏董国舅遇险

第29回 巧试探煮酒论英雄

第30回 离虎穴刘备诛袁术

第31回 斩车胄刘备得徐州

第32回 弥正平裸衣骂曹操

第33回 借刀计黄祖杀弥衡

第34回 吉太医下毒泄机关

第35回 失徐州刘备投袁绍

第36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第37回 爱英才曹操收关羽

第38回 关公长矢志忠刘备

第39回 救白马关公斩颜良

第40回 诛文丑刘备访云长

第41回 挂印封金关羽寻兄

第42回 辞 曹 操 灞 桥 挑袍

第43回 东 岭 关 刀 劈孔秀

第44回 展 神 勇 连 闯三关

第45回 过五关千里走单骑

第46回 汝南寻兄义收关仓

第47回 斩 蔡 阳 兄 弟释疑

第48回 古 城 会 张 飞赔罪

第49回 杀 许 贡 孙 策捐命

第50回 招贤纳士仲谋守业

第51回 官渡陈兵袁曹备战

第52回 审时设事龙争虎斗

第53回 弃袁绍许攸投曹操

第54回 许攸献计火烧乌巢

第55回 错用计袁绍失官渡

第56回 十面埋伏血战仓亭

第57回 失汝南刘备投刘表

第58回 决漳河曹操得冀州

第59回

第60回 平北方兴造铜雀台

第61回 伊籍传信玄德脱险

第62回 进襄阳刘备再遇难

第63回 马跃檀溪刘备访贤

第64回 遇良才刘备得单福

第65回 巧用兵单福得樊城

第66回 彷笔迹程昱赚徐母

第67回 徐元直走马荐诸葛

第68回 戒徐庶徐母全大义

第69回 一顾茅庐遇司马徽

第70回 二顾茅庐会黄浩然

第71回 三顾茅庐三分天下

第72回 奉母命孙权伐黄祖

第73回 收甘宁孙权定夏口

第74回 刘公子巧赚诸葛亮

第75回 未雨绸缪孔明治军

第76回 夏候敦领兵战新野

第77回 博望坡诸葛初用兵

第78回 除异已曹操杀孔融

第79回  蔡 氏 乱 政失九郡

第80回 烧 新 野 曹 军丧胆

第81回 得 荆襄曹操除刘琮

第82回 追刘备血战长坂坡

第83回 赵子龙单骑救阿斗

第84回 喝 断 桥 梁惊曹兵

第85回 玄 德 奔 命投江夏

第86回 子敬 江 夏探 虚实

第87回 孔明 险 走 柴桑郡

第88回 诸葛 亮 舌 战群儒

第89回 集贤堂老将陈大义

第90回 说 仲 谋 孙刘 联手

第91回 外 事 不 决 问周郎

第92回 巧用计孔明说二乔

第93回 诸葛亮智激周瑜

第94回 将 帅 和 程 普请罪

第95回 探虚实 糜竺犒三军

第96回 三江口刘玄德赴宴

第97回 初 交 战 东 吴胜曹

第98回 群 英 会 将 干中计

第99回 将 计 就 计 除蔡瑁

第100回周公瑾设计难孔明

第101回 神机妙算草船借箭

第102回 戏中戏曹刘孙斗智

第103回 苦肉计老黄盖受刑

第104回 阚德润密献诈降书

第105回 探虚实蒋干再过江

第106回 庞士元巧授连环计

第107回 大江高歌孟德明志

第108回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第109回 七星坛孔明借东风

第110回 赵子龙神箭退吴兵

第111回 破曹兵孙刘战长江

第112回 烧赤壁黄盖建头功

第113回 张文远舍命救曹操

第114回 曹孟德兵败走华容

第115回 华容道关羽释曹操

第116回 庆胜利魏蜀吴鼎立

第117回 获全胜江东宴群臣

第118回 三击掌孙刘争荆襄

第119回 战 南 郡 周 瑜中箭

听三国:第120回 诸 葛 亮 一 气周瑜

三国演义:第121回鲁子敬初讨荆州

三国演义:第122回 孔 明 小 计 取零陵

三国演义:第123回 取 桂 阳 子 龙拒婚

三国演义:第124回 战 长 沙 关 黄对刀

三国演义:第125回 鲁 子 敬 二 讨荆州

三国演义:第126回 吕 范 荆 州 牵红线

三国演义:第127回 玄 德 就 亲 赴南徐

听三国:第128回 赵子龙依计访国老

听书:第129回 吴国太甘露寺相亲

听书:130计中计龙凤呈祥

听三国:第131回图享乐不思霸业

听三国:第132回 夫 唱 妇 随 回荆州

听三国:第133回 斥吴将郡主助玄德

听三国:第134回 诸葛亮二气周公瑾

听三国:第135回 铜雀台曹操宴文武

听三国:第136回 魏蜀吴荆襄齐用计

听三国:第137回 诸葛亮三气周公瑾

听三国:第138回 一代天骄巴丘陨命

听三国:第139回 哭知音诸葛亮吊孝

听三国:第140回 鲁子敬为主举贤才

听三国:第141回 庞 士 元 耒 阳理政

听三国:第142回 识大贤玄德拜凤雏

听三国:第143回 玉带恨曹操杀马腾

听三国:第144回 报父仇马孟起发兵

听三国:第145回 马曹对垒潼关大战

听三国:第146回渭水避箭虎痴救主

听三国:第147回 许 褚 裸 衣 战马超

听三国:第148回 曹 操 抹 书 疑韩遂

听三国:第149回 收韩遂曹操定西凉

听三国:第150回 探许都张永年受辱

听三国:第151回 赴 荆 州 张 松献图

听三国:第152回 刘 备 统 兵 取西川

听三国:第153回 会刘璋虚设鸿门宴

听三国:第154回 赵子龙劫江夺阿斗

听三国:第155回 濡 须 口 孙 曹会战

听三国:第156回 庞 统 兵 取 涪陵关

听三国:第157回 魏 延 争 功 施小计

听三国:第158回 黄 忠 一 箭 救文长

听三国:第159回 庞 统 命 丧 落凤坡

听三国:第160回 关 羽 受 命 守荆州

听三国:第161回 张 翼 德 计 取严颜

听三国:第162回孔明定擒张任

听三国:第163回马超攻打葭萌关

听三国:第164回战马超孔明激将

听三国:第165回张飞挑灯战马超

听三国:第166回马超明义投刘备

听三国:第167回 马孟起领兵收刘璋

听三国:第168回 刘玄德自领益州牧

听三国:第169回 诸 葛 亮 定 法治蜀

听三国:第170回 孙仲谋再索荆州

听三国:第171回 诸葛瑾荆州讨三郡

听三国:第172回关云长单刀赴会

听三国:第173回 取汉中曹操代张鲁

听三国:第174回 曹孟德西征定汉中

听三国:第175回 张辽威震逍遥津

听三国:第176回 甘宁百骑劫曹营

听三国:第177回 曹 孟 德 自 封魏王

听三国:第178回讨曹操五臣死节

听三国:第179回 二老将大败张郃

听三国:第180回 黄汉升计夺天荡山

听三国:第181回 曹孟德发兵救汉中

听三国:第182  183回 曹孟德发兵救汉中

听三国:第184回 突敌阵子龙抖雄风

听三国:第185回 渡汉水王平投西蜀

听三国:第186回 诸葛亮妙计得汉中

听三国:第187回 说鸡肋曹操疑杨修

听三国:第188回 争王位兄弟暗用计

听三国:第189回 论家事魏王斩杨修

听三国:第190回 曹孟德退兵斜谷口

听三国:第191回 刘玄德晋位汉中王

听三国:第192回 满宠江东说孙权

听三国:第193回 关公拒婚伤东吴

听三国:第194回 费祎荆州送印绶

听三国:第195回 奉军令关羽取襄阳

听三国:第196回 庞令明抬榇战关羽

听三国:第197回 为 争 功 鸣 金掣肘

听三国:第198回 关云长水淹七军

听三国:第199回 庞 德 死 命 报曹操

听三国:第200回 战 樊 城 关 羽中箭

听三国:第201回 刮骨疗毒神医惊叹

听三国:第202 203回 司马懿设计间孙刘  孙权识才拜吕蒙

听三国:第204回 陆逊妙计助子明

听三国:第205回 吕子明白衣渡江

听三国:第206回 献公安二将降江东

听三国:第207回 徐公明勇夺十二寨

听三国:第208回 关云长败走麦城

听三国:第209回 搬救兵廖化求刘封

听三国:第210回 诸葛瑾麦城说关羽

听三国:第211回 弃孤城父子双突围

听三国:第212回 关二爷罗汉峪归天

听三国:第213回 献 首 级 孙 权上表

听三国:第214回 计中计厚葬云长

听三国:第215回 玄德血泪祭关羽计厚葬云长

听三国:第216回 评功论过话云长

听三国:第217回 将 计 就 计 封孙权

听三国:第218回 阿瞒疑心斩神医

听三国:第219回 巨星陨落孟德归天

听三国:第220  221回 一世挥鞭筑魏疆 动干戈兄弟争权

听三国:第222回 诸葛亮智除刘封

听三国:第223回 废献帝曹丕登基

听三国:第224  225回 刘备正位继大统  回报兄仇翼德起兵

听三国:第226回 范疆张达刺张飞

听三国:第227回 雪弟恨 先主兴兵

听三国:第228回 孙权上表 降曹丕

听三国:第229回 魏主坐山观虎斗

听三国:第230回 显神威汉升舍命

听三国:第231回 追 吴 兵 误 走山庄

听三国:第232回 报父仇关兴斩潘璋

听三国:第233回 杀 马 忠 糜 芳请罪

听三国:第234回 拒 西 蜀 阚 泽荐才

听三国:第235回 仲 谋 纳 谏 授重权

听三国:第236回 守 江 口 陆 逊拜帅

听三国:第237回 忍辱负重陆逊用

听三国:第238回 陈重兵连营七百里

听三国:第239回 探虚实陆逊初用兵

听三国:第240回 陆伯言大火烧连营

听三国:第241回 彝陵战刘玄德惨改

听三国:第242回 赵子龙夔关救刘备

听三国:第243回 八封阵惊退陆伯言

听三国:第244回 遥寄夫君郡主投江

听三国:第245回 谏曹丕老臣尽忠心

听三国:第246回 白 帝 城 刘 备托孤

听三国:第247回 扶 刘 禅 后 主继位

听三国:第248回 司马懿献计取西川

听三国:249回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听三国:第250回 守江东孙权拒出兵

听听三国:第251回 邓伯苗大义说东吴

听三国:第252回 难张温秦宓逞天辨

听三国:第253回 曹 丕 南 下 伐曹兵

听三国:第254回 吴 蜀 联 盟 拒曹兵

听三国:第255回 丞 相 亲 征 平四郡

听三国:第256回 离间计高定除雍凯

听三国:第257回 孔 明 马 谡 议南中

听三国:第258回 孟 获 劫 营 失三将

听三国:第259回 讲 葛 亮 一 擒孟获

听三国:第260回 南中五泸水筑城

听三国:第261回 访 猎 户 马 岱渡河

听三国:第262回 诸 葛 亮 二 擒孟获

听三国:第263回 诸 葛 亮 三 擒孟获

听三国:第264回 诸 葛 亮 三 纵孟获




儿童版三国回顾:

儿童版三国演义:01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儿童版三国演义:02张翼德鞭打督邮

儿童版三国演义:03曹孟德献刀刺董卓

儿童版三国演义:04关云长温酒斩华雄

儿童版三国演义:05刘关张三英战吕布

儿童版三国演义06:杀董卓巧使连环计

儿童版三国演义07曹孟德围困徐州城

儿童版三国演义:08吕奉先濮阳战曹军

儿童版三国演义:09曹孟德夺取兖州城

儿童版三国演义:10张翼德酒后失徐州

儿童版三国演义:11小霸王孤军平江东失徐州

儿童版三国演义:12吕奉先辕门射画戟

儿童版三国演义:13白门楼吕布遭劫难

儿童版三国演义:14曹孟德许田射大鹿

儿童版三国演义:15青梅煮酒谈论英雄

儿童版三国演义:16困土山关羽降曹营

儿童版三国演义:17关云长飞马斩严凉曹营

儿童版三国演义:18关云长千里做单骑

儿童版三国演义:19关羽张飞古城相会

儿童版三国演义:20战官渡曹操获全胜

儿童版三国演义:21曹孟德夺取即州城

儿童版三国演义:22刘玄德飞马越潭西

儿童版三国演义:23刘玄德新野单福

儿童版三国演义:24许元直新野胜曹兵

儿童版三国演义:25刘玄德三请诸葛亮

儿童版三国演义:26诸葛亮火烧博望坡

儿童版三国演义:27诸葛亮火烧新野城

儿童版三国演义:28赵子龙大战长板坡

儿童版三国演义:29 长坂桥张飞退曹兵

儿童版三国演义:30诸葛亮舌战群儒

儿童版三国演义:31诸葛亮巧激孙仲谋

儿童版三国演义:32孙仲谋决心破曹军

儿童版三国演义:33群英会蒋干盗书

儿童版三国演义:34诸葛亮草船借箭

儿童版三国演义:35苦肉计周俞打黄盖

儿童版三国演义:36庞士元巧献连环计


往期回顾:

闪亮古诗词:《新雷》

闪亮古诗词: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闪亮古诗词:《竹石》郑板桥

闪亮古诗词:王安石《泊船瓜洲》

闪亮古诗词:杜牧《清明》

闪亮古诗词:孟浩然《《清明即事》》





你若喜欢,请点个好看





家国学
古典文学诵读以及中小学教材范文诵读!家国情怀,国学天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