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
气
冬至
冬
至
阳
气
起
,
君
道
长
,
故
贺
中
国
传
统
节
气
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汉书》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极为重视。
节气风物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至”是极致的意思,冬藏之气至此而极。它包含三层意思:阴寒达到极致,天最冷;阳气始至,上升才逼天气寒彻;太阳行至最南处,所以昼最短,夜最长。
古人认为此日“阴极之至,阳气始生”,于是将其作为年周期之始,将其所在之月称为“子月”。
冬至一候蚯蚓结:冬至之日“蚯蚓结”,蚯蚓感阴气蜷曲,感阳气舒展,六阴寒极时,纠如绳结。
冬至二候麋角解:冬至后五日“麋角解”,鹿属阳,山兽,感阴气而在夏至解角。麋属阴,泽兽,感阳气而在冬至解角。
冬至三候水泉动:再五日“水泉动”,水乃天一之阳所生,现在一阳初生,所以,水泉已经暗暗流动。
宜时乐事
清代《清嘉录》有云:“相传冬至大如年,贺节纷纷衣帽鲜。毕竟勾吴风俗美,家家幼小拜尊前。
《东京梦华录》记载:“十一月冬至……庆贺往来,一如年节。”直至清末,冬至依旧位列“三大节”之一,故而民间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民间有贺冬、拜冬之俗,有些地方还会向长辈敬赠鞋袜,取“迎福践长”之意。旧时,人们还会举行“消寒会”,亲友相聚、宴饮作乐,名曰“暖冬”。
冬至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典型的时令节物包括馄饨、饺子、汤圆、糯米饭等,以求身体康健。过去,亲友间多在冬至以食物相馈送,民间称“冬至盘”。
时令词话
一阳初生,万物之始。故冬至又称“小阳春”。
冬至不只是节点,更是始点,代表着又一个岁时轮回的开始。
唐代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笔下的冬至,是思家的。于中国人来说,岁末是归家的时节,可总有人漂泊在外,不得归家。这一年冬至,独自一人在客店的白居易抱着膝,看着眼前的灯,思念家里的亲人。明明是自己思家,却说家人想自己,独辟蹊径之外,是诗人对家人深深的思念。
宋代阮阅《减字木兰花·冬至》:晓云舒瑞。寒影初回长日至。罗袜新成。更有何人继后尘。绮窗寒浅。尽道朝来添一线。秉烛须游。已减铜壶昨夜筹。
阮阅笔下的冬至,是欣喜而温暖的。早晨云雾散去,白天渐长,日影渐短之时,冬至来了。新袜子也做好了,可以进献给长辈了。在古时,冬至日这一天,晚辈要给长辈“拜冬”,进献鞋袜,以示关怀与问候。
冬至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当九九消寒图中的梅花添上最后一朵,当“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描完最后一笔,迎接我们的,将是“河开”“雁来”“耕牛遍地走”的春天。
愿你在最长的冬夜,
梦最暖的故事;
在渐长的白昼,
拥满怀的阳光。
寒炉温酒,岁月无忧,
阖家团圆,幸福安康,
冬至欢愉,常乐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