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物件:当年穿过的蓑衣、现在有升值空间了?这组在城里餐馆拍到图片给你答案

文摘   2024-10-20 06:09   湖南  

大家好!今天的农村老物件和大家说一说蓑衣,当年穿着蓑衣在风雨中劳作过的人,现在应该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想不到他们当年穿过的蓑衣现在也有升值空间了,这是我到城里餐馆拍到的一组蓑衣图片,是被人从农村高价收购过来放在餐馆里作摆设的。

在过去的年代里,我们的父辈曾经亲手用过,养育过我们的蓑衣如今也从农村走进了城市,真是风水轮流转。

蓑衣,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曾经是农民生活的得力伙伴,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

蓑衣的起源

中国自古以来以农立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一部农耕史。在悠久的中华农业文明发展史上,蓑衣被世人传承千年。

中国古人最早使用且使用范围最广的原始雨衣叫“袯襫”(bó shì),就是后来通称的“蓑衣”。出现于先秦时期。《国语·齐语》“管仲对桓公以霸术”条里已提到:“脱衣就功,首戴茅蒲,身衣袯襫,沾体涂足,暴其发肤, 尽其四肢之敏,以从事于田野。”这是齐国农民遇雨天做农活时的装束,从管仲所述来看,袯襫的防雨效果似乎不是太理想,农民虽然身着袯襫,但身体还是被雨水打湿了。三国时吴国学者韦昭释之为“蓑襞衣也”,清郝懿行《证俗文》说得更具体:“案袯襫,农家以御雨,即今蓑衣。”

在2000多年前的周代,【诗经-小雅】中有云:“尔牧来思?何蓑何笠。”牧童黄昏放牧归来时,带着斗笠,披着蓑衣,记载了周代农人身穿蓑衣的情景。

蓑衣的作用

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在风雨中劳作的情景,在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的农村可以经常看到,成为父辈们最美的象征。

蓑衣,除了是我国农村常用的一种雨具,发挥其可以遮风防寒,穿戴灵活轻便,是农事操作不可或缺的用具之一外。在古代的部分农村地区,蓑衣还是农民心中的神具。南方有很多人家,将蓑衣挂于墙上或包裹木炭放置井底,可以驱邪避害;盖新房到“上梁”时,用蓑衣包裹正厅中间的“正梁”,暗示着家族兴旺、无祸无灾。此种情形,蓑衣则成为一种仪式,寄托着农人心中美好的愿望。

蓑衣与雨伞一类的雨具相比,不仅避雨效果好,而且空出的两只手可以干活。不只是农民雨天喜欢穿,也成为渔夫在雨雪天垂钓时常披的雨具。

蓑衣的乡愁

蓑衣,取之于自然,用之于自然。作为中华农业文明传承千年的遗产,蓑衣兼具了物质与非物质两方面的特点,是中华农业文明之瑰宝,值得我们保留、传承和利用。

如今,随着新时期防雨的雨布、雨衣等的出现,逐渐取代了蓑衣这种古老的防雨用具。目前,蓑衣已较少用作雨具,成为旅游纪念品和酒店、饭店内的怀旧装饰品。

在飞速发展的社会里,我忽然发现了父亲留下的蓑衣宝贝,它是如此的让人感到亲切,让人值得回味。

生活在繁杂的都市,漂泊在他乡异地,虽然时代在发展,但我还是固执地怀念蓑衣里那些远去的乡愁,它们凝结着一种蓑衣里怀旧的美,绵延持久,蓑衣里的乡愁是通往心灵的故乡。

其实,你、我、他都不想这些成为一个故乡的黄昏,让我们一起来记住最后一抹乡愁。

看到最后才终于明白,父亲的蓑衣,是无价之宝,是我们回不去的年代,已成为一种乡愁。游走在乡村与城市的边沿,在我们谈论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城市的灯红酒绿以及醉生梦死之后,才真正醒悟,蓑衣是我们心灵深处的故乡。

图说常德
用图片说话!话说常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