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苍山吐翠。东至县4万余亩油茶绿意盎然,是怡人的“生态绿”;6000多亩进入盛果期的油茶树硕果满枝,是致富的“黄金果”。
日前,走进木塔乡大田村400亩油茶示范基地,村民们正在利索地采摘着油茶果。“摘油茶男工130元一天,女工120元一天,要摘一个星期。”正在采摘油茶果的村民方桃红说。采摘结束后,村民还可以到合作社领取油茶果帮助晾晒、分拣,一斤干籽四毛五分钱的劳务费,一人一天可分拣300余斤,晒拣要持续一个多月。
“油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除草、施肥、修枝,再到采摘、晾晒、榨油等环节都需要大量人工。”大田村油茶合作社负责人朱群英介绍说。目前,大田村共发展油茶3000余亩,今年过半都进入了盛果期,全村油茶综合产值达到600余万元。
“油茶树三年可挂果,五年能采收,盛产期达50年以上。一亩油茶百斤油,增收致富有奔头。”同样兴高采烈的龙泉镇古楼村党支部书记陈希贤说,“这段日子,每天有40多个村民在采摘,总产量约10万斤,可以加工5000斤茶油,产值近28万元。”
采茶果、晒茶果、剥茶籽、榨茶油,成为冬日里的一道亮丽风景。
“东至属于皖西南地区,在油茶种植上既符合南方品种,又符合靠北、西北的品种,油茶发展前景可观、可期,‘钱景’广阔。”国家级油茶专家、县油茶产业发展首席顾问冯纪福说。
据了解,东至县于2012年开始推进油茶种植,虽经多年努力,油茶产业一直存在着种植地分布零散、生产集约化程度低、加工产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2023年,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东至县研究出台了《东至县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扎实落实油茶扩种和低产低效林改造任务,培育龙头,拓展产业链,全力推进油茶产业提质增效。
2023年以来,完成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14500亩,完成新造油茶林10570亩,同时大力推广油茶良种、良法、良技,加快构建全产业链体系。
“我们整合涉林、乡村振兴、壮大村集体经济等各方面相关资金,集中用于油茶产业;积极引导山场、林地有序流转和组合,加快油茶产业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发展。”县林业局负责人介绍说,“2024年,县乡投公司组织实施高标准油茶示范林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达1222万元。”
油茶产业不仅为乡村振兴建起了一座座大型的“山上油库”,为村民打造了家门口的“绿色银行”,还盘活了荒山,唤醒了低产林等“沉睡”的资源;油茶成熟期“抱子开花”的景观,也让众多油茶示范园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打卡地,农文旅融合发展再添新手段。
洋湖镇位于东至县东部,是一个山多地少、山场贫瘠的半山区乡镇。该镇迭山村1500亩油茶基地原本是一片贫瘠的山头,如今已是满目苍翠,油茶果含油率和品质达到最佳。
“从2016年开始,我们在迭山、高山、青峰三个村流转3000余亩荒山,种植油茶树,每年产油量约8000斤。今年,我们引入新加工技术,提炼精炼油,市场价每斤可达110元,预计产值100万元。”东至洋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张五星介绍说。
“以前,像迭山村这样的石质山,没有一点经济效益。在石缝中栽油茶,山青了,环境美了,村民腰也包鼓了。”县林业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魏莉说。
油茶产业蓬勃发展,催生出了东至洋康、安徽尚野、池州徽农汇等一批油茶种植与加工龙头企业,并涌现出了“稠树岭油茶”“国旺油茶”“洋湖茶油”等多个油茶品牌,油茶产业也成为我县继茶叶、食用菌等产业之后的又一个成长性、支柱性产业,特色产业又多了一张“新名片”。
“通过《三年行动方案》高位推动,力争到2025年,全县完成新造高产油茶林2.5万亩、油茶低产林改造提升2.5万亩,将油茶产业奋力打造成山区群众增收致富、打通‘两山’转换通道的示范产业。”县林业局负责人说。
温馨提示
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点赞、点“在看”或“”的,会慢慢收不到推文。如果您想第一时间看到“今日东至”的权威信息,请将“今日东至”加为星标,每次看完后别忘记点下“赞”、 “在看”或“”按钮!
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汪崇峰 通讯员 汪有民
编辑:夏凡 初审:丁满莲 复审:赵传群
终审:张竹青
东至县融媒体中心媒体矩阵
如果在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