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沧海一土狗(ID:canghaiyitugou)
在家庭关系中,有一类十分重要的角色——家庭主FU,这个角色主要负责家庭内部事物——照顾老人、孩子以及各种各样的家庭琐事。对称的,其配偶负责家庭外的事务,从外部获得收入。
这种家庭分工的专化,有很大的好处:一个人主内,一个人主外,提升了效率,尤其是在内部事务上,避免了委托代理问题,可以让老人和孩子得到更加令人放心的照顾。
但是,这种家庭分工有一个巨大的BUG,那就是价值实现的问题。家庭主FU所付出劳动没有显性的价值。这是因为在家庭内部不存在一个显性的支付过程,只有家庭主FU默默地付出。但是,人是一种需要被社会肯定的动物,并且需要被社会持续性地肯定,所以,这个仪式化过程极其重要。另一半在外打拼,即便是再辛苦,再不堪,他的劳动被社会所仪式化,最后,他拿回家的是货币。因此,内部生产很难被仪式化地确认价值,外部生产很容易地被仪式化地确认价值,这是许多家庭冲突最重要的根源。为了避免无休止的内耗,在古代,人们是靠制造伦理上的不平等去解决这个问题的,女性的地位低于男性,女性不能外出工作;在现代,人们是通过容忍委托代理问题来解决这个冲突的,夫妻均外出工作,获得收入,然后聘请个人或者机构来处理家庭内部问题。事实上,通过讨论“家庭主FU”这个角色,我们可以发现伦理和价值对经济的重要意义,更进一步我们可以分离生产和分配两个东西:【生产活动】可以发生在很多场合,家庭内部,小组织内部等等,但是,【生产】要依赖于一整套【市场经济体系】来实现价值,这个【市场经济体系】就是分配体系。
通过这个分类,我们就可以很轻松地去理解通货紧缩这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宏观概念以及当下糟糕的社会情绪了:我们的生产一直很ok,但是,我们的分配体系出现了问题,很多生产无法实现价值。转换成家庭主妇的例子就是,丈夫在外面挣了很多钱,妻子在家里照顾老人孩子很辛苦,可谓兢兢业业,如履薄冰,但是,丈夫却错过了几个仪式化妻子付出的重要时间点,譬如,妻子生日、结婚纪念日、重要节假日等等。这个妻子会怎么想??会不会找特定的场合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所以,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节,各种各样的礼物,并不是一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它们的存在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一切的根源就在于,很多无法被市场实现价值的付出或者劳动,需要找一个特定的场景来做特定的仪式化,来实现价值。资本追逐利润的饥渴来源于个人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追逐。
从上面的讨论中,我们会发现,真正的宏观经济学并不是只有那些冷冰冰的概念,言必称通缩、日本化的那些人不可能从伦理的视角去审视我们的经济。退一万步讲,我们人类可以脱离于市场经济而存在,但是,我们无法脱离伦理而存在,这是因为我们赖以生存的最低消费是一个小小的部落。换言之,搞不清楚伦理,你的市场经济理论就是空中楼阁。很多时候,我们做一件事情的动机很简单,只是希望得到妈妈的一句表扬,这就是价值,妈妈表扬了你,就是价值实现。
然而,市场经济把很多事情都异化了,我们做事情的动机演变成获得现金收入,或者说得到“市场经济这个妈妈”的表扬,获得现金收入就是价值实现了。所以,我们必须先从道德伦理的角度理解价值实现,然后,才能从经济的角度,理解利润实现。如上图所示,我们当下的问题并不在于生产,而是,在于分配,在于整个利润实现体系。如果大量的经济部门无法很好地实现利润,那么,在微观层面,我们也会观察到个人的困顿,即个体无法实现价值。也就是说,当总体的经济循环出现问题,家庭和个人也会动作变形,宏观是因,个人的体感和反馈是果。
事实上,长债利率、cpi增速、企业毛利状况均在反馈经济整体的利润实现状况。如果这些指标长期偏低,那么,微观个体的积极性必然遭到伤害,久而久之就躺平了。诚然,我们可以讲“奉献精神”、“牺牲精神”、“做好事不留名”等等,但是,追逐价值实现是人类的天性。人们需要的是“扶起老人得到表扬”,而不是,被倒打一耙,讹上一笔。碰到老人跌倒,大家不扶,是大家没那个力气扶,还是价值实现机制出了问题??
总而言之,宏观经济学没有那么虚无缥缈,谈到通货膨胀就扯什么货币超发云云;宏观经济学可以很接地气,但是,你得谈伦理、谈价值实现和利润实现。掌握了“仪式化”这把钥匙,我们就能很好地理解生产和分配的区别,再也不用胡子眉毛一把抓地去理解通货膨胀现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