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露思倒下:坐轮椅、吸氧、失语,其实她早就不对劲了

时尚   2025-01-06 18:32   广东  


赵露思,真得病了。


1月1日,2025年第一天,赵露思发长文公布病情:分离转换性障碍,焦虑状态。
其实半个月前,就有媒体曝光,赵露思在12月18日曾送进医院抢救,当时她瘫坐在轮椅上。
有知情人士称,赵露思患的是神经系统的疾病,连吃饭、走路都变得困难。
网上还流出一张赵露思患病后努力学走路的照片。
在当时引发了网友热议:她到底怎么了?
如今一切有了答案。
赵露思曾出演过《传闻中的陈芊芊》等剧,很多造型都美出了圈。
如今却变成这样,实在令人唏嘘。
赵露思在微博中写道,2019年时,曾出现抑郁情绪,很多人劝她“别小题大做”。
还提到抑郁症是一种疾病,并不是“想开点”就能解决的。
其实,赵露思患的分离转换性障碍和抑郁症都属于精神医学范畴的疾病,并不是同一种疾病。
我们大多数人,平常听到“抑郁症”的时候更多一些。
然而,很多人也仅限于知道而已,并没有更多了解。

认识抑郁症,是拯救的第一步。

从全球数据来看,心理疾病的严峻形势令人咋舌。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近 10 亿人患有精神障碍,约每 8 人中就有 1 位患者。
抑郁症患者超 3.5 亿,焦虑障碍患者约 2.64 亿,而中国也有大几千万人深受抑郁困扰,预计到 2030 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疾病负担之冠。
在这庞大的患病群体中,“微笑抑郁” 或 “阳光抑郁” 群体尤其值得关注。
像舒淇、周星驰等喜剧界名人都曾受其纠缠。这些患者在社交场合看似开朗友善,是众人眼中的 “开心果”,实则内心被悲伤填满。
约 71% 的抑郁患者选择隐藏病情,他们以微笑为伪装,将内心的痛苦深深掩埋。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抑郁症存在诸多误解。许多人简单地将其归结为矫情、脆弱或失败的借口,甚至会质问患者 “为何不开心”。
这种偏见如同沉重的枷锁,让患者陷入更深的孤独与自责之中。
2012 年那位因抑郁症离世的博主便是例证,她的微博曾充满乐观调侃,可背后却是 70 万条饱含痛苦、孤独与无助的树洞留言。
这深刻地揭示了抑郁症并非单纯的情绪问题,而是有着生理病变基础。
乐观的态度在面对生理病症时往往力不从心,而强装乐观更是会切断患者与外界的联系,使其在黑暗中越陷越深。
面对心理疾病,正确的应对方式至关重要。
郑秀文曾因工作与爱情的双重挫折患上抑郁症,一度无法正常工作,将自己封闭在房间内,拒绝与外界交流。
JK 罗琳也曾深陷重度抑郁的泥沼,多次产生自杀的念头。
但他们都通过专业的药物治疗、行为认知治疗等手段,积极配合医生,逐渐走出困境。
郑秀文强迫自己健身、画画,重新找回生活的支撑;JK 罗琳也在治疗后创作出了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
华为的任正非也曾在公司困境时期抑郁,他坦然面对,积极寻求医生帮助,最终成功治愈。
这些案例有力地证明了心理疾病并非不可战胜,关键在于及时、正确地对待,不能仅依靠自我调节或他人的简单安慰,而是要像对待身体疾病一样,迅速让专业人士介入。
在当下社会,心理疾病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负面情绪如汹涌的暗流,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人们的内心。
我们必须以正确的态度正视心理疾病,坚决消除对患者的污名化。
对于像赵露思这样勇敢公开病情的患者,我们应给予充分的理解与支持,而非无端猜测和指责。
同时,每个人都要高度关注自身及身边人的心理健康,一旦发现问题,务必及时就医,让专业治疗成为驱散心理阴霾的希望之光,共同守护心灵的健康家园。
心理疾病的成因复杂多样,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个层面。
从生理角度看,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失衡是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血清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异常分泌或作用减弱,会影响人的情绪、睡眠、食欲等生理和心理状态,进而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
研究表明,长期处于压力环境下,会改变大脑的神经可塑性,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与代谢。
在一些慢性应激状态下,人体的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HPA)轴过度激活,导致皮质醇分泌增加,这不仅会损害神经细胞,还会干扰神经递质的正常功能,增加心理疾病的发病风险。
心理因素方面,个人的性格特点、认知模式和早期经历起着关键作用。
具有完美主义性格倾向的人,往往对自己要求过高,在面对挫折时更容易产生自我否定和焦虑情绪,长期积累可能导致心理疾病。
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如被忽视、虐待或父母离异等,会在个体的心理深处埋下隐患,影响其成年后的心理调适能力和人际关系,增加心理疾病的易感性。
例如,一些在童年遭受过情感忽视的人,可能在成年后表现出低自尊、缺乏安全感,在面对生活压力时更容易陷入抑郁状态。
社会环境因素同样不容忽视。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高强度工作压力和激烈的竞争环境,使人们长期处于精神紧绷状态。
职场上的加班文化、业绩考核压力,以及生活中的经济负担、家庭矛盾等,都可能成为心理疾病的诱发因素。
社交媒体的普及虽然带来了信息交流的便利,但也引发了新的心理问题。
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往往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导致部分人产生社交焦虑和自卑心理,长期沉浸其中可能会加重心理负担,增加心理疾病的发生几率。
对于心理疾病的治疗,目前主要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等方法。
药物治疗通过调节大脑神经递质的平衡来缓解症状,如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等。
但药物治疗并非一劳永逸,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并密切关注药物的副作用。
心理治疗则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人本主义疗法等多种流派。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来减轻心理症状。
例如,对于患有焦虑症的患者,治疗师会引导其认识到焦虑情绪产生的不合理认知,如过度担忧未来的不确定性,并帮助患者学会用更积极、理性的思维方式应对生活中的问题。
物理治疗如经颅磁刺激(TMS)、电休克治疗(ECT)等,在一些严重心理疾病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TMS 通过磁场刺激大脑特定区域,调节神经活动,改善情绪和认知功能;ECT 则主要用于治疗重度抑郁症等疾病,尤其是对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能够快速缓解症状,但因其有一定的风险性,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
在预防心理疾病方面,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调适机制至关重要。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维持大脑的正常功能和神经递质的平衡。
适度的运动不仅可以增强身体素质,还能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改善情绪状态。
例如,每周进行至少三次有氧运动,每次 30 分钟以上,如慢跑、游泳或骑自行车等,都能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培养兴趣爱好也是缓解压力、丰富精神生活的有效途径,如绘画、音乐、阅读等,可以帮助人们转移注意力,放松身心,增强心理韧性。
在社会层面,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心理疾病的认知水平,减少对患者的歧视和偏见。学校和企业可以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服务等活动,为师生和员工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同时,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立社区心理咨询中心、危机干预热线等,让人们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及时获得专业的帮助和支持。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构建一个包容、理解和支持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于心理疾病的防治至关重要。
我们应当倡导积极的价值观,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勇敢寻求帮助,而不是独自承受。
家庭作为个体成长的第一环境,应注重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给予家庭成员足够的情感支持和理解。
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及时发现并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为孩子的心理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赵露思的患病经历是一个契机,让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心理疾病的复杂性和严重性。
我们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种共识,即心理疾病与身体疾病一样,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理解和关爱。
通过加强研究、完善治疗体系、普及预防知识和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努力,我们有信心让更多的人免受心理疾病的困扰,让每一个心灵都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共同构建一个充满温暖与关爱的社会。

钟sir成分测评
护肤、彩妆界老司机一枚,帮你在变美的路上排雷、辟谣、看成分、测评、不花冤枉钱、少走弯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