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中共丹东市委宣传部策划、组织丹东广播电视台、抗美援朝纪念馆和社会力量,抢救性拍摄抗美援朝口述历史大型系列纪录片《铭记》,以“寻找最可爱的人”“讲述最可爱的人”“学习最可爱的人”为主线,重点采访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战士和支前模范等,通过经历者的亲口讲述,帮助人们全面了解、永远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
第二百八十八集
骆秋:
志愿军“红小鬼” 通信兵立战功
骆秋参军时还不满13岁,是在革命队伍中长大的“红小鬼”。抗美援朝先后参加反登陆作战和金城反击战,两次负伤,两次荣立三等功。在战火中,骆秋从稚嫩少年,锻炼成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今天,就请89岁的志愿军老英雄骆秋,讲述他的抗美援朝故事。
骆秋,1936年8月出生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黄石镇。1949年1月,参加了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二支队,当时还不满13岁。1951年11月,骆秋编入54军130师390团通信连,担任电台班无线电台台长,从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镇乘火车抵达安东,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志愿军54军130师390团通信连电台班无线电台台长 骆秋(时年89岁):“原来我们在国内的枪,79(式)枪,那很落后的,很差的。到了丹东换枪就换成,你看冲锋枪,全部全自动的。衣服就换成志愿军的衣服了,当时就棉袄,当时冷。过江的时候,当时当地政府组织的欢送队伍,桥两边都站满了老百姓,一路叫,一路这样(招手),所以我们很多人都流泪。”
入朝后,部队进军铁山半岛,打坑道、挖战壕,准备好反登陆战。
骆秋:“打坑道你比如说,都是一个班打一个口。打的有掌钎的,有打锤的,那当时的打锤的,肯定要用力的,撞钎要撞起来,撞得稳。在那种情况下,经常打锤的时候,有些累了,两手都肿。”
1952年秋,390团进军金城地区,准备反击作战。
骆秋:“就是要挖反坦克壕,要8米宽,当时主要的兵力劳动力,主要是挖防坦克的,反坦克壕。挖这个大家都很辛苦,白天晚上都挖,都是一身的泥。主要是防坦克,因为挖得很宽,(敌人)坦克开到这地方掉下去,是这样的。”
部队吃住在山里,生活和工作条件都十分艰苦。
骆秋:“就自己挖交通沟,挖好回去弄些树叶铺着,就在里面睡。我的两个脚都冻烂了,手都冻烂了,手冻烂,(还有)脚后跟。一开始冻了就肿,肿就痒,搞得脚后跟就烂了,这样的。这不是一个人,整个队伍里面都是这样,就冷,冻的。”
1953年夏的一天晚上,连长命令骆秋携带电台,随二营四连加强排潜入敌军前沿阵地侦察,战友为掩护他而牺牲。
骆秋:“主要是到了前面,把他这个地形,什么哪个地方(可以)上,哪个地方可以前进,哪个地方可以隐蔽,把这个搞清楚,然后就是完成任务的时候,就全得搞清楚。到了在最前面的时候,可能当时是这样的,就是我传送话的时候,天线露出去了。他用探照灯,他看到天线压下来,他可能发现我们,(敌人)发现我们,他就用炮火,轻机枪就使劲往我们这地方打。就是我们那几个同志,因为我是搞电台的,他就不能把我丢了一边不管,他要保护我的安全,所以当时都爬到我的身上,结果他牺牲了。当时一下很难过了,我就哭了。”
1953年,金城战役打响,骆秋所在部队从西起牙沈里、东至金城一线发起攻击。战斗中,骆秋被敌机炸伤。
骆秋:“炸弹就在我们坑道门口30米爆炸,所以弹片碎片,30米之内,50米之内,碰上了都是不是牺牲就是炸伤。我腿部(受伤了),一个是腰,腰这地方割伤。当时包扎了之后,自己带着救急包,自己救急包扎,战友要互相帮忙。”
由于在战场上的突出表现,骆秋两次荣立三等功。
骆秋:“就要把他的命令能够传得准,能够到位,说我当时就是一直把领到的命令,传送得没有给它变通,能够及时送到对方。距离近的大部分都用(通)话走了,远的通话就有困难,困难的时候就是发信号,就编排的,就是搞无线电的编排的代语,用数字来送;还有一种,就是用地名,你比如北京、上海、广州,广州代表什么,我们当时就知道了。”
停战当晚,一支支火把在志愿军驻地的山上跳跃、旋舞。
骆秋:“就告诉停火了,然后就点亮火把,每个山头都点亮火把转圈。那时候真的,那肯定的,停战大家都很高兴了,停火了。”
1954年6月,骆秋随部队回国,那段历史成为他人生的难忘记忆。
骆秋:“应该铭记这段历史,记住我们志愿军这么多的英雄。”
老英雄骆秋向祖国和人民敬礼!
骆秋:“我是中国人民志愿军54军130师390团通信连电台台长骆秋,向祖国和人民敬礼!”
老英雄骆秋向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
本期《铭记》作者与志愿军老英雄骆秋合影。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大型纪录片《铭记》微信扫码收看平台已正式上线。广大观众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观看《铭记》全部节目。
具体操作方法是:点击或识别《铭记》二维码(附后),进入“百度网盘”,进入文件夹后,可预览每集节目;观看完整节目可以保存至个人百度网盘(具体流程进入小程序码后可见“观看须知”)。
凡是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转载的文章,请在显著位置注明
——文章来源:“丹东新闻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丹东新闻》热线:0415-2197766
短视频征集邮箱:ddgd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