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南开力量|“小工厂”助力乡村振兴大作为

政务   2024-11-27 14:57   天津  

近年来,南开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求,扎实推进结对地区稳岗扩岗和实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工作。


南开区和甘肃省庆城县抢抓机遇,坚持以解决留守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为出发点,重点培育扶持小型手工业、工艺品制作、服装裁剪等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企业,持续支持帮扶车间(就业工厂)转型升级,提升对口帮扶县域就业承载力,为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农村劳动力创造就近就业和灵活就业机会,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增收。

村级小驿站

搭建就业供需桥


南开区在庆城县创新构建“县-乡(镇)-村三级立体式”劳务输转服务体系,依托村级劳务协作小驿站,联动乡(镇)、县级劳务协作工作站,实现劳务协作工作站建设全覆盖,提供全方位、立体式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村级驿站全面摸排农村富余劳动力及周边就业帮扶车间和就业工厂运营情况,所需岗位等信息建立清单台账,实现动态化管理。做到了供需双方底数清、情况明,促进用工精准匹配。


南开区和庆城县始终坚持把劳务技能培训作为群众稳定就业的主抓手,提升技能水平,提高就业竞争力,增加务工效益。两地人社局指导就业帮扶车间在创造就业岗位、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同时,以“老员工带动新同事”“师傅带徒弟”的模式,鼓励技术过硬、创新能力强的乡村工匠和老员工返乡回村组建村级驿站,进行线下技术培训和产品制作。截至目前,已建成村级驿站32个,带动了更多人员就近就业。此外,还通过网络直播,线上免费为有意向参训和求职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和适宜的工作岗位,线上线下累计培训超过2000人。



探索灵活就业新模式

铺筑群众增收“快车道”


根据村级驿站的摸排情况,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多为需要照顾老弱幼小的留守妇女,且大部分人有刺绣功底和农产品加工技能。


南开区和庆城县两地人社局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重点培育扶持小型手工业、工艺品制作、服装裁剪等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企业。引导红世纪绣庄、晶城粉业等帮扶车间根据实际情况,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合理调整工作时间,创新“顾家-务农-打工”三不误的工作模式,探索出了一条“不选人、不打卡,随到随做、计件付薪”的灵活用工道路,有效解决了留守妇女和残疾群体的就业,增加了务工收入,得到了广大刺绣爱好者和制粉能手的一致欢迎。两家公司从开始的10余人小团队现在已经发展到固定员工150多人,带动农户35户,年发放工资120万元,人均年增收8000多元。



线上+线下齐发力

开启销售新模式


在南开区政策、资金全方位帮扶下,庆城县就业工厂充分发挥在产品销售方面“领头羊”作用,全面激活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在拓展销售自家产品的同时,吸纳周边农户零散货品或帮助周边农户带货销售,形成了产销一条线。


红世纪绣庄为解决公司及村级驿站员工产品做得出、销得好,在广东、青海、西安等地设立了6家线下销售门店和淘宝线上销售门店,采取统购统销模式,对定制的旗袍、香包刺绣、针刺工艺等产品,严格标准,统一收购、统一定价,有效解决了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带动1000余人开展季节性生产制作,带动销售1.2万单,极大提高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目前,甘肃省庆城县建成就业工厂7家,实现稳定就业212人,带动周边乡村工匠和农户2000多人发展手工编织、刺绣、工艺品制作和销售,实现企业与群众互利双赢。


来源:和美南开


天津南开区民政局
政务公开,便民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