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健兒逛到停不下來?馬上GET運動員同款打卡地點

文摘   2024-09-08 10:29   中国澳门  

上個星期,澳門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團客”——國家奧運健兒代表團!他們帶着在奧運會奪獎、為國爭光的喜悅,與市民親切交流,並向本澳運動員和學生分享心路歷程以及堅毅不屈的拼搏精神。


在澳期間,代表團成員參觀了三處別具特色的地點,這些奧運精英運動員也忍不住紛紛“打卡”留念,想知道什麽地方如此特別?接下來逐個為你揭曉~


01
福隆新街步行區

福隆新貌

話説奧運健兒們“兵分三路”,其中潘展樂、陳夢等一行來到了福隆新街步行區,吸引大批市民和旅客駐足觀看。






福隆新街位於大名鼎鼎的新馬路旁邊,是一條歷史悠久的老街。福隆新街長約220米,街道兩旁為兩層高青磚紅瓦頂的中式房子,是目前中國保存最完整的青樓建築群,是青樓文化的“活化石”。



福隆新街自清朝同治年間開始逐漸繁華,曾經是秦樓楚館林立的煙花之地,隨着時代的變遷而逐漸消褪。近年來,政府積極對福隆新街一帶進行保育和發展,現已發展成特色食肆、手信店的集中地,適合居民和旅客暢遊、品嘗本地美食,亦是熱門的電影拍攝場景。



在2019年進行的“澳門新八景”評選活動中,“福隆新貌”正式成為其中一景。


《澳門相簿》第6期 馬智宏攝


2023年9月底,特區政府聯同綜合度假休閒企業推出了“福隆新街步行區計劃”,在步行區內增設藝術裝置、文創市集、夜市體驗等活動,打造更濃厚的藝文氛圍。


《澳門相簿》第14期 李自奮攝


下次經過新馬路,不妨繞進福隆新街,看看這條老街的新面貌。


02
媽閣塘片區

傳承創新

而另一邊,馬龍、全紅嬋、張雨霏等一行前往充滿新潮氣息的媽閣塘片區參觀。






媽閣塘片區是特區政府對歷史建築活化利用的一個新嘗試。這裏是本澳現存較完整的海事歷史文化與工業廠房片區,主要由昔日政府船塢的造船部、機械部、木工部,以及海事部門辦公室和原媽閣屠場舊址等建築所組成,見證了十九世紀末以來該區的發展與變遷。






海事工房1號原本是昔日政府船塢的機械部,為當時造船及修船的地方。






海事工房2號原為政府船塢的廠長辦公室,為兩層建築,內有木工車間、劃線室、食堂、醫務室和一個倉庫。


經過修復及內部裝修工程,這兩個有着特殊歷史意義的建築煥發新生,打造成為澳門當代藝術中心,透過各類型的藝術展覽、表演、文創元素,呈現澳門的創造力,推動本地藝文發展。



當日奧運健兒代表團正是在海事工房,參觀了日本著名插畫家松井(Matsui)的插畫展。



該展覽除了插畫藝術,同時注入主題餐飲和時尚零售的生活趣味配套,包括寵物共融咖啡店及寵物用品商店,戶外空地更設有狗狗玩樂區。展覽日期截至今年10月31日,無論有沒有養寵物的你,都可以前來感受這個趣味共融空間。


時間:11:00-19:00,星期一至日開放

票價:免費入場

地點:海事工房1號及2號


在海事工房旁邊的建築是昔日的媽閣屠場,曾經是澳門半島唯一的市政屠場,直至1987年屠宰服務正式遷往青洲新屠場,媽閣屠場及其相關建築結束其逾百年的歷史使命,陸續改建為宿舍、辦公場所、檔案室等。



隨着媽閣塘片區的活化,屠場舊址也被賦予了新用途。現時這裏正舉行專為小朋友而設的《龐比度藝術奇幻世界:蔓舞奇境》互動展覽,是激發兒童藝術潛能的教育互動空間。



開放日期:即日起至今年10月27日

開放時間:11:00-18:00(每45分鐘一場,中間休息15分鐘)

票價:澳門元20。門票現於遨遊Goat手機應用程式及網上(app.sme-boardpro.com/gogogoat)發售,12歲或以下兒童、頤老卡或殘疾評估登記證持證人可享半價優惠。

地點:原媽閣屠場舊址


另外,即日起至今年10月5日,在媽閣塘還可以看到由意大利藝術家Bertil Butturini創作,並授權予中國藝術家Jingo Li將其轉化為迷人的大型公共裝置《粉小胖游塘》,可能是今個夏天最潮的打卡點之一哦。



從媽閣塘繼續向前走,就會見到海事博物館以及媽閣廟,在歷史和藝文氣息如此濃厚的片區,適合花一個下午慢逛細味一下。


03
大炮台

登高望遠

説好的三個地點,最後一個就是大炮台啦。




這一批奧運健兒中,有乒乓球的“莎頭”組合孫穎莎、王楚欽,還有羽毛球的“雅思”組合黃雅瓊、鄭思維,四人站在一尊大炮前合影,笑稱是“乒羽混雙大魔王向你開炮”,場面十分歡樂。



現場設置了奧運比賽項目的造型背景板,運動員們躍躍欲試。



很多人都曾遊覽澳門的標志性景點大三巴,但可能會錯過旁邊的登高望遠好去處——大炮台。



大炮台創建於1617 年,至1626 年建成,名為聖保祿炮台,澳門居民多稱為“大炮台”。作為搶占制高點的軍事設施,大炮台建設於海拔52米的柿山上,佔地約8,000平方米,呈不規則四邊形,每條邊長平均約為100米。



炮台牆高約9米,牆身以夯土砌建,並以蠔殼粉末作灰泥批盪,歷經400多年風吹雨打仍然十分堅固。



大炮台以往一直是軍事禁區,直至1965年原營房位置改建成氣象台,1966年氣象台遷入後開放為遊覽區。1996年9月起,政府將氣象台原址改建為澳門博物館,1998年落成啟用。2005年7月,澳門歷史城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大炮台則是其中重要一部分。



現在的大炮台,既有綠意盎然的花園樹影,也有藝術裝置、市集攤檔和餐飲設施,遊人可以俯瞰澳門城區、一覽衆山小,亦可以參觀澳門博物館、體會中西文化碰撞融匯,或許別有一番感受。


《澳門相簿》第14期 趙僑忠攝


開放時間:


炮台及花園:07:00 - 19:00


澳門博物館:10:00 - 18:00(17:30停止入場)

逢星期一休館,澳門公眾假期照常開放

澳門的歷史底蘊深厚,同時創新活力滿滿,下次出遊,不妨跟着奧運健兒的脚步,感受小城的五光十色。

內容製作及資料來源

製作: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資料及圖片:文化局、旅遊局、澳門文化遺產網、澳門新八景網站

(歡迎轉載,轉載時請列明上述資料。)


澳門政府資訊
澳門特區政府新聞局官方訂閱號 gcsmacau ,新聞局資訊發佈主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