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精神灯塔 汇聚发展动能——习水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政务   2024-11-10 20:30   贵州  


在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时刻让人铭记,总有一些事件让人震撼。


金风送爽,驱车行驶在蓉遵高速土城段,俯视向下,青山苍翠,峰峦起伏,崇山峻岭间,蜿蜒伸展的赤水河边,一个古老的小镇映入眼前,这里是位于贵州省习水县的土城镇。


近日,记者走进这座历史文化名镇,在这片曾洒下英烈鲜血的红色土地上,探究习水传承红色基因、汇聚发展动能,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代代相传,“四渡赤水”红色故事深植人心


习水是一片红色热土,孕育出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后,中央红军沿北而上向川南挺进,在习水土城青杠坡不足两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带,与几倍于己的国民党军浴血鏖战,1000多名红军指战员壮烈牺牲。危急存亡之际,为争取战略主动,毛泽东主席指挥中央红军从土城等地一渡赤水河,拉开“四渡赤水”序幕,并先后在习水境内一渡、二渡、四渡赤水河,习水成为“四渡赤水”的发轫地、主战场。


土城渡口。


“四渡赤水”是中央红军在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情况下,成功实施的一次战略转移、运动战役,是毛泽东主席军事指挥艺术的“最得意之笔”。红军在习水牺牲的烈士、留下的精神、创造的传奇,彪炳青史,习水人民永远怀念和景仰。


如今,在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长征街,一座以纪念中央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战役为主题的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静静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精神的传承,吸引着无数游客纷至沓来,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长征精神。 


在四渡赤水纪念馆展厅内,人流如织,秩序井然,社会各界人士纷纷走进纪念馆,追寻红色足迹,感悟先辈精神。游客们或驻足凝视,或轻声交流,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


四渡赤水纪念馆。


在土城镇长征街居民江帮友的家里,家中的两扇门板犹如宝贝一样被珍视。虽然两扇门板有9个地方被修补过,其中左边一扇还比右边一扇短15厘米,门梁上有断裂痕迹,人马踩踏过的印迹依稀可见,可这家人却始终舍不得更换。


“父亲在世时常对我讲,看到这些门板,就仿佛看到了红军。当我们今天回顾四渡赤水这场战役时,心中依然充满了敬佩与感慨。”习水土城镇长征街居民江帮友表示,每次看到当年父亲给红军当渡河架桥铺路的门板时,父亲在世时讲述那一段段惊心动魄的战斗场景、那一个个英勇无畏的红军战士,仿佛就在眼前,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


悠悠赤水河,巍巍青杠坡。在位于习水县土城古镇的青杠坡红军烈士陵园,“守墓人”廖全伦正在巡查陵园的设施有没有损坏,他弯腰抓起扫帚,边清扫落叶,边讲述着红军在习水的故事。


青杠坡红军烈士陵园内共有三百余座陵墓,一块块花岗岩墓碑整齐地静卧在草坪之中,青灰色墓碑上的红星格外耀眼。廖全伦已经在这里守陵17年,巡查、清扫,甚至有时候还和红军们讲讲今天的幸福生活,感激他们当初的牺牲和付出。有时候游客来参观,廖全伦也会给他们讲述那场战役,讲讲红军战士的故事,廖全伦说:“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都是这些烈士流血牺牲换来的,我有义务把他们的英雄事迹讲述给更多人听,让大家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接续奋斗!”


青杠坡红军烈士陵园。


长征时期,红军曾在习水县土城古镇驻扎,这里至今还保存着许多革命文化遗址。四渡赤水纪念馆群内有四渡赤水纪念馆、女红军纪念馆等1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来到赤水河一带,沿着红军足迹,感悟长征精神。


灰瓦房、青石阶、木门板……在习水县土城古镇老街上,有一处“老红军何木林住居”常常吸引人们驻足。“老红军何木林住居”是红三军团第五师教导营班长何木林的住处。老房子里,老红军何木林的孙女何莉一家把堂屋布置成简单的展览,参观的人们路过都会进去看一看、聊一聊。


“今天我们虽然远离了战争的硝烟,但四渡赤水战役所蕴含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于创新、善于思考,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胜利。”何莉说,我们应该铭记历史,传承革命精神,让红色基因在我们的血液中流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守正创新,挖掘红色资源促进文旅融合


土城镇作为习水县打造的“文化副中心”,近年来,凭借着自身独特的红色文化基因和一流的文旅体验,吸引着越来越多沉下心来追忆先辈、回想历史、感悟人生的游客来到这里学习、创作,在旅游市场的喧嚣中,始终散发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地处川、黔、渝旅游金三角核心区的土城镇,不仅是赤水河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黄金区域,还是红色基因的传承宝库。在土城古镇老街一路歌行,两旁满是沉淀着历史记忆的屋场围墙、门窗隔板。走进四渡赤水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革命先辈气势恢宏的雕塑,展厅内陈列着的红色文物、观景长廊,无一不在诉说着那段惊心动魄、精彩绝伦的历史,前来参观的游客来来往往,在讲解员的动情解说下,倾听着那段血与火的交响。


土城景区铁索桥。


土城镇是习水土城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红创区)的核心区域,共有17个博物馆。而四渡赤水纪念馆便是其中之一,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


红创区集区、镇、馆、司、院为一体,是土城红色文化旅游工作的指挥部。近年来,红创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不断深化“千年古镇·红色土城”品牌,通过成立红色文化旅游工作管委会,做好文化开发、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同时,下准红色基因传承的“关键棋”,利用四渡赤水纪念馆、习水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等机构做好文物保护、文化挖掘、开发红培课程、讲解红色故事等服务,扎实抓好红色文化培训和旅游等工作,推动红色文化旅游发展。


2018年以来,累计完成红色文化教育培训2000余期,13.5 万人次,完成研学培训200余期,7.5万人次。2019年以来,土城景区、四渡赤水纪念馆、女红军纪念馆、宋窖博物馆累计接待游客1000万余人次,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兴旺红火。


舞动红色经典,引领文明风尚。土城镇坚持以红色文化为主线,依托众多的红色文化景点、良好的生态环境,“红”“绿”结合,打造华润花海、青杠坡红色美丽乡村、小坝休闲度假乡村,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同时,加强阵地建设,发扬古镇传统文化,注重红色遗迹保护,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宣讲和文艺演出,使红色文化走近群众、感染群众、引导群众。


红色打底,以“节”引动,将红色文化与红色节日串联,举办具有特色的祭红活动、元宵节、红色故事讲述会、贵州红色旅游年等活动,同时,盘活景区闲置资源,打造古镇A区、美食一条街、酱酒一条街等建设,让业态丰富起来、老百姓参与进来,大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全面提升群众精神文明素养。


四渡赤水纪念馆是感受土城红色文化的重要一站。馆内展览陈列采用文字、图片、实物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运用声、光、电等技术手段,生动再现了中央红军四次飞渡赤水河,摆脱敌军围追堵截的全过程,系统展示了“四渡赤水、运筹帷幄、出奇制胜”的战争史。


一份份带有斑驳印记的文件,一件件遗留有当年战场硝烟的文物,生动记录着革命先烈英勇战斗的感人事迹,“开仓分盐”“红军门板·鱼水情深”等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也让到场游客们感受到了那段历史的艰辛与伟大。


游客在四渡赤水纪念馆参观。


如果说参观纪念馆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四渡赤水的历史,那实景演出便能带大家身临其境地触碰历史。作为创新体验型红色旅游景区,土城“四渡赤水”实景体验园以四渡赤水战役为背景,设计出若干实战场景的剧本体验,让游客置身其中,真人参与四渡赤水战役的战斗场面及战斗过程,收获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旅游体验。


“场景逼真,体验感非常好!”重庆游客袁志华表示,这种形式能让孩子们十分直观地感受到当时的战斗场景,也会让他们更有共鸣和感触。


四渡赤水实景体验园工作人员赵怡表示,希望游客也能更多地参与到演出中,更深刻地去感受当年红军的战斗不易和一路艰辛,愿意更多地去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从而更好地讲好遵义红色历史故事。


通过四渡赤水实景体验园与土城古镇红色遗址的动静互补、深度结合,红色旅游从“看历史”转换成“参与历史”,游客从“旁观者”升级为“亲历者”,感受焕然一新的旅游体验,也进一步丰富了习水红色旅游内涵。


传承弘扬,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遵义会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重要一脉。传承红色基因、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遵义会议精神历久弥新,而90年前“遵义会议”召开后,习水成为“四渡赤水”的发轫地、主战场。“四渡赤水”作为习水干部群众耳熟能详的红色故事,震撼、感染和激励着全县80万人民承前继后、求强图变,鼓舞习水人民在新征程上继往开来、砥砺前行,加快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深秋,漫步于红色土城,阳光依旧温暖热烈。土城海拔仅320米,是习水县白酒生产的重要基地,贵州安酒、小糊涂仙、宋窖等一家家花园式企业掩映于绿树丛中,与当地火热的红色旅游同频共振。


近年来,以赤水河为主线,习水县始终围绕白酒工业固链、补链、延链、强链,在加快企业动能转换中转型升级,在高质量发展中下好“四新四化”先手棋,县域经济增速排名跻身全省前列,县域旅游发展潜力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44位,从2020年的中国西部百强县第95位上升至2024年的第64位,入选全国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和中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榜单。


土城白酒产业园区。


在习水县土城青杠坡红军烈士陵园前,宽阔的公路、绿色的产业、美丽的村庄,映照着革命老区的新变化。


而过去的十年,则是时间的标尺,亦是发展的刻度。习水县从国家级贫困县到减贫摘帽县、全面小康达标县,再到中国西部百强县,习水县以鲤鱼跃龙门之势擘画了一幅气势恢宏的画卷。


“确保按照国定标准退出贫困县序列,顺利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2015年12月,习水向省委、市委作出“当先锋、打头阵、作示范,率先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庄严承诺。  


“奔赴一线,剑指贫困!”2017年8月15日,习水4000余名党员干部写下誓言,奔赴脱贫攻坚一线。仅用一年时间,该县取得了最后1个贫困乡镇摘帽、60个贫困村出列、3.8万贫困人口脱贫的阶段性胜利。


越到最后,“骨头”越难啃。当“攻下贫困”军令再次响彻习水大地,全县党员干部奔忙在一线,实行最严的制度铁规,展开凌厉攻势,补齐短板弱项,确保以最优的扶贫效果摘掉从1994年就戴在头上的“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帽子。  


2018年9月21日,省政府发布通告:经研究,同意习水退出贫困县。这个通告让习水县沸腾,干部群众奔走相告。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水县各项民生指标不断改善、各项民生事业不断繁荣发展。2019年,习水县以小康实现程度97.7%的好成绩顺利通过省级同步小康创建达标验收。


2019年12月30日,习水县如期全面消除绝对贫困。2020年,习水县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验收,并跻身中国西部百强县。


九十年披荆斩棘,九十年栉风沐雨,九十年沧海桑田。当年中央红军穿着草鞋走过的习水,流血牺牲长眠于此的习水,已经成为我们当初革命所盼望的发展热土、幸福家园。


过去的十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习水举全县之力攻克贫困堡垒,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两百亿元大关,经济社会发展速度领跑全省,成功跻身中国西部百强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两全一强一示范”历史性成就。


今天的习水,人民幸福指数逐年提升。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成为发展最动人的乐章。


航拍土城夜景。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如今,红色习水激励全县80万人民正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深入实施“酒旅并举·富民强县”发展战略,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力争创中国百强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阔步前行。


奋楫扬帆启新程,千帆竞发势如虹。新时代新征程上,习水县将牢记殷切嘱托,勇担时代使命,继续保持强劲的态势,踏着奋进的鼓点,迎着时代的浪潮,沿着新时代伟大征程劈波斩浪、奋勇前行,坚持走好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书写更新更美的壮丽篇章。 

 
 
 
 
 
 

全媒体记者:罗利飞

习水发布首发



总 监 审 / 向小东

审  核 / 罗 俊

本期编辑 / 赵   颖

投稿邮箱/xsdstxwgj@163.com

@习水县融媒体中心

@习水县广播电视台

习水发布
习水县政府公众微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