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下午,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72级校友刘奇葆时隔四年重返母校,初冬的师大,银杏灿灿,暖阳高照。
刘奇葆,男,汉族,1953年1月生,安徽宿松人,1974年9月参加工作,197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吉林大学国民经济计划和管理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学位。
出身农家的刘奇葆,从生产队指导员一步步成长为党和国家领导人。
刘奇葆大学毕业后曾在安徽省委宣传部、省委办公厅工作,先后担任共青团安徽省委书记、宿州市长等职。
1985年调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时年仅32岁。在中央工作期间,他还担任过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国务院副秘书长等职。
2000年9月空降广西,任副书记、书记。2007年12月调任西部大省四川作省委书记。
2012年,刘晋京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
2018年—2023年,任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
像刘奇葆这样经历中央地方多岗锻炼,既善党务,又懂经济,实绩突出的高官,的确不多。
熟悉刘奇葆的人,对他的评价也很一致:务实、创新、亲民。他在团中央、国务院工作时,做的一些开创性的工作至今仍有广泛影响。只是个性低调、不事张扬,直到主政广西,将北部湾经济区搞得风生水起。
掌舵广西后,刘奇葆力促东盟十国领馆落户南宁,全面展开与东盟海陆区域的交通对接,力促开通南宁至东盟国家的国际航线,全面启动广西北部湾防城、钦州、北海三港组合。
由此,广西凭借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将其地方发展目标纳入到国家对东盟的全局战略考量。通过这些“大手笔”,刘奇葆展现出出色的战略眼光和执政能力。
“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在蜀的五年,刘奇葆经历了从政生涯中最为严峻的考验。
与同期许多“封疆大吏”风平浪静的任期不同,刘奇葆的四川五年可谓“惊涛骇浪”:刚上任就遇上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拉萨“3·14”事件又严重波及四川藏区,接下来就是震惊世界的汶川特大地震,以及“雪上加霜”的国际金融危机。尽管严峻考验接踵而至,但刘奇葆都一一摆平,赢得“治难高手”的口碑。
四川抗震救灾,两个特点给人印象深刻:一是难上难,二是快又好。刘奇葆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的胆识和魄力是救灾有力有效的重要因素。
百日之后,刘奇葆发表纪念文章《百日攻坚我们从废墟中站起》,其中“这一百日,是党心可鉴、民心可追的百日。
关键时刻,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危难之际,始终坚持生命至上、人民为先。
集中力量办大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军民鱼水情、民族一家亲,从老人到孩子,从工人到农民,从机关到商界,从摊点老板到出租司机,患难与共、倾情倾力,体现了祖国大家庭的无限温暖。
抗震救灾的胜利,催生了民族的空前团结、民心的空前凝聚、党群干群关系的更加密切。抗震救灾的胜利,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胜利,是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胜利,是党政军民紧密团结的胜利。”
刘奇葆词二首——
(一)
西江月•瞻仰中共一大会址
风雨鸡鸣长夜,山河狮醒何时?冬宫炮响动旌旗,惊彻神州大地。
傲立幽燕寒雪,敢当斧钺熊罴。渔阳里弄现晨曦,帆起南湖万里。
(二)
西江月•回望红军长征到延安
骏马秋风塞上,边城鼓角红旗。月光如水照寒衣,血染征程万里。
古道雄关铁索,雪山草地惊鼙。千军北上赴戎机,不负黎民大义。
来 源 | 综合安徽师大党委宣传部、大佬思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