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属于山南的名片

政务   2024-11-17 18:31   西藏  

点击上方↑↑↑“网信乃东”关注我们


指尖上的非遗  让“泽帖尔”绽放光芒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藏于民间的根基文化,是散落民间的珍宝。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文化生态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的非遗不可避免地遭遇到来自当代社会新兴文化冲击和民众兴趣更替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乃东区民族哗叽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巴桑不忘初心,用匠心和坚守,打造了“泽帖尔”这一高原特色“文化名片”。


提起“泽帖尔”,几乎无人会觉得陌生。“泽帖尔”又称哗叽,在氆氇工艺中生产技术难度最大、面料最柔软精细、做工最为复杂。它不是普通的氆氇,而是相当于蜀锦一样的极品氆氇,由于只有乃东区的艺人才掌握这项手艺,因此,泽当的哗叽又被称为“泽帖尔”。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类现代纺织产品不断涌现,而“泽帖尔”则鲜活地活跃在山南乃至国内外的舞台上,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并在保护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逐步绽放出新的光芒。
这项有着上千年悠久历史的生产技艺,曾面临失传的危险,在党和政府的扶持下,2008年,巴桑组织当地农牧民成立乃东区民族哗叽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聘请哗叽老手工艺者,他们重新记忆起选料、加工、捻线、染色等一系列复杂工艺流程……在第一块“泽帖尔”被复原成功的那一刻,巴桑看到了希望,也让他对“泽帖尔”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2010年,“泽帖尔”编织技艺被评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成功注册“泽帖尔”商标;202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此“泽帖尔”走向了全国乃至全世界。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目前的乃东区民族哗叽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呈现出了新的容貌。


精梳、捻线、织成布……走进乃东区民族哗叽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编织车间里,吱吱嘎嘎的机杼声不绝于耳,织梭在工人们的巧手中飞旋,配合着脚下的踏板,18道工序组成的流水线有序运行,一匹匹“泽帖尔”在工人手里翻飞的梭子中缓缓成型。

“如今我们合作社的产品种类实现了多样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因素,推出了一系列产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巴桑说。

合作社注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多年来,通过以工代训形式,积极作为,在周边群众、易地搬迁户、残疾人等群体提供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阿泽卓玛就是其中一名,无父无母的她2012年在隆子县雪沙乡政府的帮助下来到这里工作,她用灵巧的双手绣出了一条绚丽的增收致富路。谈起这些年的经历,她的言语间满是感恩:“这份工作为我带来了尊严,实现了人生价值。

“我们每天按时来车间完成自己的任务,还能和大家一起唠唠家常,说说心里话,整个人都精神了许多。”绣工达娃扎西盘腿坐在地上,一边忙活一边与记者交流。
据了解,目前,乃东区民族哗叽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共有127名员工,其中,残疾员工32名,他们每月有3000—4000元的稳定收入。

产业兴带动百业旺。2023年,合作社生产经营总收入达860万元,实现年利润130万元,“泽帖尔”产业还带动乃东区羊毛、羊绒生产、销售和羊毛洗涤、民族服饰加工等产业,促进了劳动力转移就业,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本地就业压力和社会负担。

非遗从来不是孤芳自赏的“老物件”,不是华丽空洞的“招牌”,而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智慧结晶,是有生命力的“活化石”。

在“泽帖尔”的产品展示大厅,一件件精美的作品让人爱不释手,藏装、西装、披肩、围巾……充满民族特色、样式活泼新颖,这一古老传承的技艺,如今已经完成华丽转身,巴桑实现了保护、传承“泽帖尔”的心愿,而他的梦想远不止于此。

推荐阅读

乃东区委宣传部组织召开2024年乃东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专项小组联席会

乃东区召开第44届雅砻物资交流会筹备工作推进会

乃东区与西藏平措康桑酒店签约合力助推乃东文旅产业发展

更多精彩前往视频号
审核:次旦央吉
编辑:次央
稿件来源:微山南官方
政府新闻网:www.xznd.gov.cn

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点“在看”的,会慢慢收不到推送。如果你还想看到我们发布的权威信息,请将“网信乃东”加为星标,每次看完后别忘记点下在看。或下载“藏源发布”app,以便捷了解更多乃东咨询。

网信乃东
信息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