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内参2024广电媒体融合报告》

时事   2025-01-09 21:17   广东  
主编温静导读传媒内参2024年广电媒体融合报告》从五个方面解读其最新发展态势:

第一,擦亮品牌标识、探索融媒体产品新形态;

第二,“广电+文旅”战略持续升级、业态融合“热辣滚烫”;

第三,解锁新质生产力、加速布局AIGC赛道;

第四,融合化进程不断深化、系统性变革成新方向;

第五,发力国际传播、国际传播中心建设步伐提速。


来源:传媒内参2024年广电媒体融合报告》

执笔:唐瑞峰


2024年,是媒体融合战略向第二个十年迈进的开端。今年7月,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发令枪响起,主流媒体又一次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媒体深度融合进入全新历史阶段。


透过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代表性的平台、产品、案例,《2024年广电媒体融合报告》从五个方面解读广电融媒最新发展态势:



第一,随着媒体融合朝着纵深方向推进,广电自建新闻app进入加速跑阶段,直播、短视频成为了媒体融合的主赛道,为媒体融合注入了强劲动力;

第二,伴随着媒体重构和升级融媒商业模式,媒体与文旅的深度融合,“广电+文旅”战略持续升级,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广播电视产业的融合发展;


第三,无论是政务工作成果展示、城市风貌宣传还是旅游景点推广,AIGC在广电领域的应用正逐步深入到各个细分领域,为政务、文旅等行业提供了全场景服务的升级;


第四,从融合到深度融合,到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再到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媒体的融合化进程一脉相承、不断深化;


第五,建设国际传播中心是主流媒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使命,继报业之后,各地由广电机构运营的国际传播中心数量逐渐增加,进入加速跑阶段。

擦亮品牌标识
探索融媒体产品新形态

新型主流媒体的“新”在于网络进军的实现程度,在媒体深度融合阶段,新媒体品牌异军突起,进入加速跑阶段。


过去一年,以央视频、大象新闻、看看新闻knews、东方明珠新媒体、听听FM、咪咕彩媒等为代表的主流融媒体平台持续发力,争相抢滩新主流战场。


其中,大象新闻客户端于2019年9月上线,致力打造集“资讯、社交、服务”于一体的生态型媒体平台,建设媒体融合纵深发展新旗舰,构筑移动互联头部舆论主阵地;


听听FM作为北京广播电视台官方音频客户端,上线以来通过深度开发自有媒体资源,探索音频产品生态链,潜心生产精品音频产品,在媒体融合改革、广播节目互动、有声内容付费等多个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通过技术融合、媒介融合与场景融合,中国移动咪咕将视频彩铃进一步媒体化创新发展,升级为彩铃媒体。基于通信网+互联网“双网”融合媒体平台,叠加中国移动大数据的精准触达能力,咪咕彩媒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短视频的订阅、创作、宣发服务。

主题报道是检验主流媒体融合水平、成果的试验田。时下直播、短视频成为了媒体融合的主赛道,为媒体融合注入了强劲动力,也成为主流媒体挺进互联网主阵地、主战场的“入场券”。


大象新闻融合直播专注于全网热点新闻事件,以大象新闻客户端和抖音、快手、微博等商业平台为渠道,向全网提供网络直播;


2024年全年,闪电新闻新媒体账号矩阵发布原创短视频作品3万余条,登上全网各类榜单21000余个,相关稿件和短视频全网阅读量超440亿;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北京广播电视台推出大型融媒体策划《北京,焕新!》,以一天24小时为时间轴,通过24集微纪录片形式记录了穿梭在都市脉络中的网约车司机、与时间赛跑的急诊科医生等人物故事;



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湖北省委宣传部指导,湖北省广播电视局和湖北广播电视台主办,长江经济带沿线10省市媒体携手策划,全国广电新媒体联盟共同参与的“桥”见新时代广电全媒体行动启动,该行动巨浪式、立体化、全方位展现了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跨越式发展;


离家82年的台湾老兵唐藩松回到故乡湖南浏阳寻亲,这是一场与家人跨越世纪的团圆。这次跨越海峡的团聚,风芒新闻全程直播,“百岁老兵寻亲”系列报道全网传播量超2亿,其中,短视频《爷爷胃口很好!时隔82年再次吃上了熟悉的湘菜》单条播放量890万。

可以看出,广电新媒体积极布局业态,不仅提升了广电客户端的用户粘性和活跃度,更在内容创新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也将推动整个行业朝着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向迈进,更好地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

“广电+文旅”战略持续升级
业态融合“热辣滚烫”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文旅市场复苏态势显著,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助推文旅消费转型升级,“广电+文旅”战略持续升级,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广播电视产业的融合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四川文旅跨平台热点运营项目是以四川观察为执行主体的,围绕四川文旅宣传,展开的融合传播共创项目。该项目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四川文旅热门IP、历史文化素材、讲好人文历史故事;

《非遗传承在广西》是广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创办的、一个以非遗文化活动为核心内容的融媒体全案传播项目。项目每年选取广西各地有代表性的非遗活动;



北京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在2024年南北方小年期间,推出了《2024“最美家乡味·最美家乡人”@老乡@老铁,新年好!》 24小时跨小年文旅行动。该行动由北京时间牵头,联合16家主流媒体平台,采用“南北方小年文化+新春文旅攻略”为主题。



广电与文旅的融合代表着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融合过程中,广电行业可以借助其广泛的传播渠道和影响力,为文旅产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曝光和品牌建设机会;同时,文旅产业也可以为广电行业提供丰富的内容和创作灵感,推动节目创新和品质提升。


广电机构将文旅融合置于重要位置,既是主动求变的行为,也是广告收入下滑倒逼的结果,这一举措将有助于广电机构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互联网平台企业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郭全中在接受传媒内参专访时表示,广电与文旅融合在媒体融合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助于广电媒体拓展新的市场空间,促进广电媒体内容的深度挖掘和赋能,也有助于广电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为广电媒体融合提供新的模式探索和实践经验。

解锁新质生产力
加速布局AIGC赛道

当前,AIGC浪潮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广电领域全面铺开,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广电领域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AIGC技正逐步成为引领广电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今年以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广播电视台、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宁波广电集团纷纷成立人工智能工作室。从总台、省级广电再到地市级广电,广电在AIGC领域的布局范围进一步向全国扩大,呈现“遍地开花”之势。



在媒体融合进程中,广电视听与AIGC技术在共存、叠加与赋能中,解锁出更多数字化新场景。AIGC的多元应用场景不仅体现了其技术的先进性,也为广电视听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


磁力开创是快手磁力引擎推出的创新广告投放工具,其核心功能包括对话式交互、可灵成片、剪同款和一键成片,旨在通过AI技术简化视频创意生产流程。产品优势在于低成本、高产量和良好效果,特别适合中小型商家;

国家(杭州)短视频AI生产实验车间最新研发的智语数字人应用创作平台是集广电级超写真数字人、智能声音及数字人实时互动三大特色于一体的新一代广电级工业软件工具平台。平台的数字人质量高、画质优、稳定性强,用户通过PaaS服务,输入文字或音频即可驱动数字人,以1:5的时间快速生成高质量视频,并支持多模态实时交互,提升了媒体内容生产降本增效;

北京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期间,推出国内首部融合“8K超高清视频、虚拟数字人和AIGC技术”的公益广告《瞬间·非凡,博物馆之城》。该片作为北京台新质生产力代表作,共推出中英文两版,通过AI数字人李杰的视角,引领观众沉浸式感受北京工艺美术的精湛技艺,彰显北京作为“博物馆之城”的独特魅力;


由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策划的“万千气象 AI中国”AIGC创新应用行动得到了众多城市台响应,为共谋共进打造AIGC技术下智慧广电数字赛道,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牵头发起“万千气象 AI中国”AIGC创新应用行动。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借此推出《AI成都6500年》,复原历史场景,感知千年成都,将成都著名的历史场景、人物进行还原。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沈阳表示,对于广电行业来说,AIGC既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当技术门槛降低,人人都有能力制作内容时,传统IP可能会被解构和重塑,这意味着原有的IP价值可能受到挑战,原有的格局也可能发生变化,广电机构需要不断提档升级,以提升节目质量,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随着AI技术与媒体领域的深度融合,媒资库对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已跃升至“至关重要”的地位。

如何激活这些沉睡的资产,利用现有资源激发新的活力,从而为媒体内容的精准推送、多次传播、再创作、线上交易、版权维护等打下坚实基础,并为“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多元化发展模式贡献力量也成为媒体融合下一步探索的重点课题。

融合化进程不断深化
系统性变革成新方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指出:“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在媒体融合迈入系统变革、全面深化的新阶段,已有多家广电媒体亮出改革方案,争做系统性变革的“实践者”:


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广集团)正式发布《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广集团)解放思想 系统变革 追求卓越 全力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技术创新力和产业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全媒体集团行动方案》;



重庆广电加快完成第1眼新闻和华龙网的重组整合,系统重塑全媒体传播体系,打造全国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视听新媒体品牌——第1眼TV;


江西广播电视台发布的《台(集团)推进系统性变革总体工作方案》(下称《方案》)提出的“135”改革计划;


尽管多数广电机构尚未公开详细的改革方案,但系统性改革已经成为了广电机构融合进程中的题中之义。


北京广播电视台以系统性变革构筑首善媒体新优势;山东广播电视台强化自身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努力做好“1+5”立体布局;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加快推动系统性变革,持续打造具有福建特色和强盛生命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四川广播电视台在“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指引下,坚持“出作品、出人才、出效益、树品牌”总目标。


正如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融合发展研究所所长李秋红所言,从融合到深度融合,到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再到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媒体的融合化进程一脉相承、不断深化。


特别是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的系统性变革,涉及到主流媒体人、财、物、事,内容、技术、运营、管理等方方面面,其中最重要、也是最迫切的是要抓紧推进认知变革、体制变革、运营变革这三个方面的变革。


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首先是一场深入骨髓的自我革命,其题中之义在于加速供给侧改革。相关政策引导与市场化表现正推动广电落后产能出清,供给侧改革提速。伴随着融合系统性改革的推进,大批成效低、效果弱、同质化的新闻客户端也将迎来关停合并潮,这在地市级媒体融合层面表现尤为突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胡正荣曾刊文,我国主流媒体的变革还需要加快进行,还需要纵深展开,也就是要时不我待地进入改革深水区,进入全方位、全要素、全环节、全链条的变革。这项改革不是小修小补,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要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系统性变革的本质是全方位变革,而不是部分或者边缘性变革,其具有全面性、深层次、互联性、长期性等特点。从实践中来看,这一轮媒体融合警惕“修补式”改革。广电在内容创作、技术应用、体制机制改革等层面凸显出系统性、协同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发力国际传播
国际传播中心建设步伐提速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国际传播中心是主流媒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使命,不仅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更直接影响到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当下,国际传播中心从可有可无的“选择项”已成为“必选项”。从现实情况看,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在国际传播新格局中地位突出,为国际传播创新发展提供新动能,已成为国家层面国际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技术门槛的大幅降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为国际传播中心大面积的建设推广成为可能。



继报业之后,各地由广电机构运营的国际传播中心数量逐渐增加。建设国际传播中心是主流媒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使命。

自2022年以来,各地国际传播中心的建设步伐显著提速。据不完全统计,省级国际传播中心已有近40家。放眼全国省级广电系统,已建设运行国际传播中心的媒体大约只有1/3。


在国际传播中,主流媒体应该深度挖掘并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品牌项目,从而精准把握文化精髓、历史脉络和社会风貌,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元素。


《熊猫观察》作为国内首档中英双播虚实结合杂志类国际传播节目,利用数字人、AIGC、元宇宙等技术手段,打造熊猫虚拟主播贝贝,开展“全球漫步”海外落地活动,聚焦四川人文地理、非遗传承、文化特色等主题,通过国内新媒体矩阵与全球渠道融合传播的形式,为构建中国海外话语平台提供了重要支撑;


贵州广播电视台国际传播中心联合四川、重庆、福建、广西、河北、西藏等多家国际传播中心联合策划打造“国庆系列短视频IP”《“黔”来交朋友》,将目光聚焦于各地独具特色的代表动物,以此为内容创作的核心亮点,深度挖掘其中蕴藏的文旅宝藏,巧妙融入生态保护等多元相关元素;

“美好新视界 丝路共繁荣”2023国际短视频大赛作品征集自2023年11月启动,历时4个月的创作与甄选,共征集到海外内作品3477部,投稿单位或个人覆盖全球60%的国家和地区。


如何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精髓,凸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是主流媒体着眼未来建设国际传播中心、打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时需要思考的问题。国际传播中心建设必须遵循互联网发展规律,从定位、技术、体制机制等多个层面出发,采取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伴随着国际传播的力量不断壮大,为适应新的国际传播形势、进一步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广电媒体用高质量的媒体融合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更多省市级广电机构国际传播创新战略加速落地。


温静聚焦
速递行业资讯,对接行业需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