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加快打造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投资大、产业强、应用场景广”发展格局——
“风光”无限 “绿能”澎湃
“风”起太行泉城,“绿”涌邢襄大地。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工业立市”不动摇,抢抓能源革命发展机遇,加快风、光、水、氢、醇、氨等新能源及装备产业发展,逐步形成“投资大、产业强、应用场景广”的新型能源强市发展格局,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
一组数据,印证成效:全市新能源装机容量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71.58%,占比较去年底增加1.52个百分点;公共充电桩从去年底的3929个增加至目前的6330个;新能源产业利润总额34.75亿元,同比增长101.5%……
在位于新河县的河北超威电源有限公司组装车间,工人对电池焊接质量进行检查。(资料照片)
近日,《邢台市新型能源强市发展规划(2024—2026)》印发,明确了建设新型能源强市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内容。
我市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丰富,新能源产业领域链条多,应用场景广,具备先发优势、抢跑优势。
市委十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新型能源强市“一区三基地”(打造新能源装备聚集区、打造辐射京津冀氢醇基地、打造冀中南风光水电储基地、打造氢电醇商用汽车生产基地)发展目标,市政府工作报告也对建设新型能源强市提出具体要求,力争将邢台建设成为全省新能源发展示范城市,助力构建具有邢台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眼下,国家“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邢台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已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刚获国家能源局批复的临城县12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正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标志着我市储能项目规模化建设实现新突破。
我市坚持资源统筹、有序开发,推动风、光、电、氢、醇、氨、储等新能源开发规模化、系统化发展,抢占新能源产业新高地。
在拓展光伏开发空间上,我市结合休耕种草、生态修复等规划,探索建设农光互补、林光互补、“光伏+湿地保护修复”等“光伏+”项目新业态。
适时对老旧低效风电场开展改造和再建,采用改换或增加高塔筒、长叶片、大容量风电机组等方式,全面提升风能利用效率,降低电站占地规模。
以“减碳先锋、氢动邢台”为核心,“制、储、加、用”氢能产业链在我市加速形成。目前,中煤旭阳副产氢项目、沙河正康高效清洁燃气副产氢项目生产设备已全部安装完成。
此外,我市还完善新能源应用场景,科学合理布局综合能源站,积极推广绿电应用,加快推进“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和开发区分布式高质量发展试点建设,今年全市新增公共充电桩2401个。
秋高气爽,位于市经开区的中国船舶集团风电发展有限公司氢能制储运用及储能装备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工地,机械轰鸣,工人忙着挖槽、垫层。
“项目是今年我市引进的重大项目之一,计划总投资60.7亿元,依托中国船舶集团的强大技术实力,致力打造国内领先的氢能产业应用示范集群。”市经开区项目建设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刘雪旺介绍。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延链补链强链,积极引导、引进行业知名企业和品牌,加快打造龙头带动、集群发展、创新引领、智能高效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在宁晋县,晶澳科技创新打造光伏产业生态圈,加快推进宁晋东城光伏产业园项目、邢台新能源职业学院项目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信都区,“两汽一拖”(长征汽车、红星汽车、邢台一拖)发展驶入快车道,产品广泛应用于环卫、工程、城市物流配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和智慧农机生产基地蓄势腾飞。
在市高新区,邢东锂电“链”出一条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引来中科荣曜、山西思科威等一批企业落户发展。
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实现新跨越。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新能源产业在建项目22个,总投资280.82亿元,其中,新能源装备项目15个,总投资172.36亿元。此外,还谋划储备新能源装备项目26个,总投资227.95亿元。
太行泉城“风光”无限,“绿能”澎湃。“我们将持续加快新能源资源开发,加速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拓展新能源应用场景,逐‘绿’而行、向‘新’突破,助力加快邢台跨越赶超发展。”程运铮表示。
来源:邢台日报
编辑/一审:冯贝
二审:李林燕
三审:卢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