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天收夏色
木业动秋生
立秋,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三个节气,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从立秋开始,农历进入了下半年。时光如此冷峻,片刻也不会停留。
“秋”,《说文解字》解释:“禾谷熟也”,农作物成熟了。立,“建始”,不同于一般的开始,是能让人清楚地看得见了。季节的变化是连绵不断的过程。古人认为,没有绝对的阳,也没有绝对的阴。夏至最阳,阴气滋生;冬至最阴,阳气滋生。阴阳转换,是一个此消彼长、量变产生质变的过程。在这个渐变的过程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并称“四立”,都是季节的开启,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转折点。
立秋,民俗
虽为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但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立秋尚未出暑,要等到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才出暑,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呢。
立秋有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贴秋膘
古时,立秋这天要悬秤称人,以验夏中之肥瘦。暑热天气,人们胃口不佳,饭食清淡。待秋风一起,胃口大开,便要开始贴秋膘了。增加营养,当以炖肉为主,如红烧肉、白切肉、炖鸡、炖鸭等。
晒秋
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晒秋”的秋不仅仅是秋天,更代表一种丰收的喜悦,老百姓会利用房前屋后的平台、房顶等空地,晒一晒收获的农作物,粮食晒得越多,说明收成越好。
吃瓜啃秋
立秋食西瓜,谓之啃秋,“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岁时风俗》有记:“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过去,人们会在立秋前一天,把西瓜、蒸茄脯、香糯汤放在院子里晾一晚。立秋当日,合家饮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
立秋,防暑防燥
立秋之后,天气由炎热转为寒凉,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立秋正是从养阳逐渐转为养阴的时刻。因此秋季养生,皆以“收”为原则。
立秋时节,暑热未尽,气温不会很快下降,很可能有短时间的气温升高,天气也逐渐由潮热转向干热,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白天仍然炎热。因此,立秋后防暑降温要继续,不能有丝毫懈怠,应当心“秋老虎”,小心中暑。
中医认为,燥乃六淫之邪,为秋季主气,其性干燥,易耗津液。常见口干舌燥、鼻涩咽痛、皮肤干枯、大便干结、烦躁不安等一系列症状,医学上称为“秋燥综合征”。老年人对秋季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和耐受性相对较差,更应重视预防。秋季防燥,要以养阴清燥、润肺生津为基本原则。中医有清热润肺之法,可用麦冬、菊花、百合等煎水代茶饮,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之效,是秋季防治秋燥的良方。
立秋后,昼夜温差大,此时段易感受外邪而致感冒。提醒大家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应更注意避免夜间着凉。初秋也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发期,儿童往往会出现发烧症状,有时还会有恶心呕吐、腹泻等异常表现,需要及时就医。初秋的夜晚,很多人习惯不盖被子,太过贪凉易导致腹泻、头痛等。因此,初秋之际,注意不要贪凉,注重饮食卫生,保持情绪稳定,随时注意增减衣物。
在饮食上应坚持祛暑清热,多食用滋阴润肺的食物。中医认为,秋季燥气上升,易伤津液,所以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主。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你好,立秋
虽然这个节气名带“秋”字,但立秋只是天文学意义上的秋天来临,并非气象学上的入秋。气候上划分季节主要依据“候平均温度”的变化来定,即当地连续5天的平均温度在22摄氏度以下,才算进入气候意义上的秋季。
- END-
秋
往期推荐
文字 | 学习强国
图片 | 学习强国/网 络
排版 | 王羿心
审核 | 王羿心
指导老师 | 龚 果
湖工大研究生
ID:hgdyj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