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佳节,这份防病提示请查收→

文摘   2024-09-30 17:01   海南  


十月秋高气爽,天气逐渐转凉,

呼吸道传染病逐渐进入秋冬季发病高峰。

又逢国庆黄金周,探亲访友、外出旅游、

参加婚庆等集体聚餐活动较多,

极易出现胃肠道传染病。

在此,海口市疾控中心提醒您
要注意防范以下疾病!



01

登革热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三红”(脸红、眼红和躯干四肢红疹)、“三痛”(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等,极少数可发展成重症登革热并导致死亡。




预防措施:


1、家里安装纱门纱窗、睡觉时挂蚊帐、户外活动尽量穿浅色长衣长裤,裸露的皮肤应喷涂驱蚊剂;


2、用杀虫剂、蚊香、电蚊拍等消灭成蚊;


3、翻盆倒罐清理积水,花瓶、水缸等容器要定期换水、加盖,防止幼蚊孳生。


前往南美洲、东南亚、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返回后,如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外出旅游史。


02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多数宝宝突然起病,主要表现为发烧,随后会出现斑丘疹和水疱,集中在手、脚、臀部和口腔周围,大多数为轻症病例,少数可发展为重症,甚至死亡。



传播途径:

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预防措施:

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家长和孩子要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此外有条件的还可以考虑打疫苗(仅针对EV71型)。如果孩子得了手足口病,需要隔离治疗至症状完全消失7天后才能回校园上课,以避免传染给其他同学。


03

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潜伏期平均7~14天。从潜伏期开始至发病后6周均有传染性,尤以潜伏期末至发病后2-3周内传染性最强。


百日咳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如感染者咳嗽、打喷嚏等将细菌播散到空气中,易感者吸入带菌的飞沫而被感染,未接种疫苗的婴幼儿发病风险高。


典型的临床表现以发作性痉挛性咳嗽、咳嗽末伴高音调鸡鸣样哮吼声为特征,病程可持续2~3个月,可分为卡他期、痉咳期和恢复期。并发症往往是百日咳危及患儿生命的原因,包括支气管肺炎继发其他病原菌感染、肺不张、肺气肿及皮下气肿、百日咳脑病等。



预防措施:


1、预防接种。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的疫苗是预防百日咳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儿童应在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月龄分别接种1剂百白破疫苗,也可接种相应的非免疫规划疫苗进行替代。


2、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室内环境要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进出人群密集的场所要注意佩戴口罩。对于使用有效抗菌药物治疗的百日咳病例,自我隔离期限为临床诊断后至有效抗菌药物治疗5天;对于未及时进行有效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例,自我隔离期限为发病后21天。如成人出现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近距离接触照护婴幼儿时应科学佩戴口罩,加强手卫生,降低婴幼儿的感染风险。


04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过飞沫(例如:咳嗽、打喷嚏等)途径传播,或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传播,以6个月-5岁儿童发病率最高。


首先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等。在发热3-4天后出现皮疹,先从耳后及发际开始,第1天遍布面部和颈部,第2天到达躯干和四肢近端,第3天多手脚心也会出现,表现为斑丘疹。之后皮疹逐渐消退,依出疹的先后顺序开始消退,留浅褐色色素斑及糠皮样脱屑,无并发症的1-2周消退。




预防措施:


1、麻疹是疫苗可预防性疾病,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目前满8月龄和18月龄的孩子各接种1剂含麻疹成分的疫苗,儿童应及时完成预防接种。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


3、在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


4、若有发热或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时,一旦发现得了麻疹或者疑似患了麻疹,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有利于早期诊治。


5、因为麻疹传染性很强,一定要隔离至出疹后5天,若并发肺炎则应延长隔离期至出疹后14天。


05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6-14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亦可见于成人,好发于冬、春季,是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重点疾病之一。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该病毒主要侵犯腮腺,也可侵犯神经系统、肝、肾、心脏、关节等几乎所有的器官。除腮腺肿痛外,还可以引起脑膜炎、睾丸炎、胰腺炎、卵巢炎等症状。




传播途径:


1.有早期传播途径主要是患者喷嚏、咳嗽飞沫携带的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被带病毒的唾沫污染的食物、餐具、衣服亦可成为传染源。


2.孕妇感染本病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而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产发生率也增加。


3.暴发的重点场所有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集中的地方易暴发流行。


预防措施:


1、首先是传染源的管理,早期发现患者,早期进行隔离,隔离期一般认为从从发病至腮肿完全消退,病程至少达9天后才能上学,如症状较重或出现其他并发症,按实际治疗情况延长隔离。由于腮腺炎病毒对外界的各种物理因素抵抗力较低,故不需终未消毒,但被患者污染的饮、食具仍需煮沸消毒上或日光下暴晒。


2、接种疫苗,既往未患该病或未接种相应疫苗的儿童,应及时接种含腮腺炎成分疫苗。


3、孕妇应避免与腮腺炎病人接触,在腮腺炎流行季节应注意隔离。如孕妇在临产期或围产期患腮腺炎,婴儿应隔离,并停止哺乳。


4、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干预,利用各种方式广泛宣传普及腮腺炎防治知识,提高群众卫生保健意识,加强居民的防范能力。


06

风疹


风疹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飞沫(例如:咳嗽、谈话或喷嚏)等途径传播,以及经胎盘传给胎儿,多见于1~5岁儿童。




主要表现为头痛、低烧等。1-2天内开始出疹,大部分是散在浅红色斑丘疹,分布均匀,耳后、枕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通常24小时全身疹子出齐,2-5天疹退,不留色素沉着。


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是预防风疹最有效的措施。目前满8月龄和18月龄的孩子各接种1剂含风疹成分的疫苗,儿童应及时完成预防接种。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


3、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口密集场所,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4、患风疹后,应隔离至疹后5天。

07

霍乱


霍乱等急性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肝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


传播方式:


1.经水传播;2.经食物传播;3.接触传播;4.昆虫传播。




预防措施:


1. 养成“喝开水、吃熟食、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2. 尽量不要到卫生条件差的街头摊点就餐,尽量在外少吃凉拌菜和肉类烧烤食物。


3. 注意家庭饮食卫生,食物制作要加热3分钟以上。尽量不吃剩饭菜。冰箱不是“保险箱”,冰箱内储放的直接入口食品,经卫生处理后才能进食。


4. 加工凉拌菜时,加工者要把双手清洗干净,一定要用专用的熟食案板和刀具,不要和生肉刀具和案板混用,将生菜在加工前用开水过一下,盛放凉拌菜和色拉的容器要专用。


5. 蔬菜水果要先用清水浸泡,然后使用清洁水冲洗三遍以上,特别是一些带叶、带根的蔬菜,要特别注意根部的清洗,葡萄、草莓等水果需要在清水中适当加一点盐浸泡几分钟,用清水冲净,在冲洗的过程中,在表面用手轻轻地洗刷一下。


6. 旅游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尽量避免在疫区当地进食生冷食品,尤其生食蔬菜,避免接触牛、羊、鹿等动物。如发生腹泻及时就诊。


7. 开展“三管一灭”(管水、管粪、管饮食,消灭苍蝇),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和饮食卫生。


08

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经蚊虫叮咬传播,猪是乙脑的主要传染源,感染有乙脑病毒的猪可提供大量病毒给蚊子,再经蚊子叮咬传染给人。


主要表现为高热(体温通常在39℃以上并持续不退)、剧烈头痛、惊厥和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并可以出现烦躁不安、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预防措施:


1. 灭蚊应贯彻“灭早、灭小、灭了”的原则,喷药灭蚊能起到有效作用,可灭成蚊、幼虫及虫卵;


2. 使用蚊帐、搽用防蚊剂及蚊香、灭蚊器等防蚊措施;


3. 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脑最有效的措施。满8月龄及2周岁的孩子可以各接种一剂乙脑减毒活疫苗(免费),家长也可按自愿自费原则选择非免疫规划疫苗的乙脑灭活疫苗进行接种。


09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 也称为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主要是由70型肠道病毒、A24型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该病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夏秋季,人群普遍易感,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染,主要通过“患眼-手/物品/水-健眼”的模式传播。该病起病急,自觉症状明显,表现为眼红,结膜充血,明显的眼刺激症状并伴有畏光、流泪眼分泌物增多等情况。“红眼病”的潜伏期短,一般为12-48小时,最长可达6天。


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外出回家后要勤洗手,注意保持个人手部卫生。


2、“红眼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前往游泳池、浴场和游乐场等人流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接触各类公共物品后要洗手,切忌揉眼、搓脸。


3、保持居家清洁,经常清洗晾晒枕套、床单等生活用品,不与他人共用毛巾、脸盆、眼部化妆品等个人生活用品。


4、若家中有红眼病患者,其毛巾、脸盆等洗脸用具严格分开使用,病人接触使用的物品,用75%酒精擦拭消毒或煮沸消毒。接触红眼病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应充分清洁或消毒手部。


5、学校和幼托机构以及企业单位、工厂等人员聚集场所应规范开展健康监测工作,保持场所的清洁通风,定期对接触频繁的公共物品和场所进行消毒;一旦发现病例,学生应暂停入园或入校,工作人员应立即调离工作岗位,居家治疗休息,同时加强对病例接触过的物品如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玩具等的消毒工作,防止病毒传播。


10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由诺如病毒引起的胃肠道疾病,该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传播途径多样。(接触感染诺如病毒的病人,比如处理病人的呕吐物或排泄物,通过摄入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或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传播;也可通过食用和饮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


诺如病毒具有传染性强,感染剂量低、排毒时间长、免疫保护时间短和全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容易引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聚集性疫情的发生。症状以腹泻和呕吐为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


个人防护:


1、搞好环境卫生,公共场所应定期消毒并开窗通风;


2、注意个人卫生,喝开水、吃熟食,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减少外出就餐的机会,在外就餐时要注意餐厅卫生等级和包装食品标签,降低感染风险;


4、对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的吐泻物及被污染的物品等要做好防护措施迅速进行清理和消毒;


5、如果出现呕吐、腹泻症状,建议不要坚持上学或上班,特别是食品从业人员,以免发生病毒扩散传播;


6、集体单位发现聚集性疫情要及时报告辖区疾控中心,以便及早开展调查和控制工作,减少疾病传播。


11

流行性感冒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对人类危害较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其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个人防护:


1、接种流感疫苗。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2、保持良好的个人的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包括:勤洗手;确保环境清洁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然后洗手,尽量避免接触摸眼睛、鼻或口。


3、避免接触流感患者。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家庭成员出现流感患者时,要尽量避免相互接触,尤其是家中有老人与慢性病患者时。去医院就诊时,应做好自身防护(如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往期回顾

01

关于做好2024年国庆假期及秋冬季新冠病毒感染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

02

驾照式记分!监管到人,国家医保局新规

03

在海南,不同人群享受的生育待遇


>>关爱生命,拥抱健康<<


来源:海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口市健康教育所

注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公益科普宣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编辑:李小真

一审:李小真

二审:黄道微

三审:朱坚


更多健康知识请关注我们:

海口健康教育
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