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烟火丨来靖西锦绣古镇,赴一场“文化夜宴”

时事   2025-01-13 12:20   广西  



1月13日《广西日报》刊发文章
《百色靖西市锦绣古镇夜市
——有戏,更有味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凌聪 通讯员 黄俊华


报纸版面截图



靖西锦绣古镇是一个以壮族文化和中越边境文化为主题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集文化体验、休闲娱乐、餐饮住宿、商务接待、生态养生等功能于一体,古镇内的民俗表演、特色小吃和旅游商品为游客提供丰富的体验。靖西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何旭日 摄


夜色弥漫,百色靖西市锦绣古镇古戏台上灯光璀璨、好戏连台,点亮了这座边陲小城丰富多彩的夜生活。

锦绣古镇集文化体验、休闲娱乐、餐饮住宿、商务接待、生态养生等功能于一体,民俗表演、特色小吃和旅游商品为市民游客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夜来人潮涌,升腾烟火气。

台上,演员唱腔婉转悠扬,演绎世间百态;台下,戏迷用手轻打节拍,看得如痴如醉。


演员在靖西市锦绣古镇古戏台上演绎民族风情曲目。靖西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我们群众心欢喜,白天在打理家务,晚上来相聚唱戏……”1月7日,演员陆丽雪唱着欢乐的曲调,在木偶戏服的双袖、双肩和背部系上细绳,控制着木偶跟随音乐翩翩起舞。


壮族提线木偶戏是靖西民间戏曲艺术,木偶的脸谱一般用柚子木或银木雕成并画上图案,人物角色有青衣、小生、须生、红脸、花旦等,伴奏使用二胡、三弦、秦琴、锣、钹等乐器,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古戏台承载着古韵乡愁,留下不少人的童年回忆。


靖西市民梁文仕是个老戏迷,经常抽空到夜市“追戏”。“儿时娱乐活动少,我最开心的事就是逢年过节,买上5分钱的冰棍,在村子里的古戏台前看戏。”他说,锦绣古镇建起古戏台后,自己常带着孙子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呀哈嗨”的戏曲声中,夜市古戏台散发出的“文化味”,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驻足欣赏。


男演员用彩笔在肚皮上画上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竹篓往头上一盖,便成了“小矮人”,他们通过呼吸变换控制肚皮,以丰富“小矮人”的“面部”表情,还有“跷腿互斗”“撅臀互撞”“低头互顶”等动作表演,这个庆丰收的田间矮人舞表演把台下的观众逗得哈哈大笑。


“我和朋友白天游览了鹅泉、旧州古镇、通灵大峡谷,晚上又到锦绣古镇品美食、看大戏,玩得非常开心。”来自辽宁省的游客黎帅告诉记者,靖西的南路壮剧富有民族特色,别有一番韵味。


末伦《送情鞋》、壮剧《屋檐滴水》、巴乐山歌《欢迎远方游客来》……靖西的夜晚很“有戏”。好戏从哪里来?“靖西市、乡(镇)、村共有156个文艺队伍,古戏台上的节目大多由群众编排,是通过本地百姓舞台‘街天有戏’筛选出的精品。”靖西市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局长李萍介绍,该市鼓励文艺队成员创作具有本土特色的民族乐器演奏、壮话小品、壮族戏曲等节目参加夜间展演。


白天,挽起裤腿下地是农民;晚上,洗净泥巴上台是演员。如今,靖西许多农民把空闲时间用在了唱歌、跳舞、看书等精神文化生活上。


“十几年前,我看到镇上的文艺队到各地表演,十分羡慕,因为自己非常喜欢壮剧,就申请加入文艺队成为其中一员。”靖西市安德镇安德街大村屯群众演员农丕德表示,每次进城演出给观众带来欢乐,都感觉很有意义。


百姓演,百姓看,百姓乐!


古戏台松弛感拉满的免费演出,成为靖西夜间的一道文化风景线,点亮群众美好生活,留住路过的游客。


“你听,台上表演的靖西壮族八音,是由马骨胡、葫芦琴、田螺笛等多种乐器演奏出来的8种声音。”古戏台下,靖西壮族八音非遗传承人李西克带着学生边看、边体验。他长期参与戏曲进校园活动,创作了很多既有传统韵味又具现代气息的作品。


戏曲人生,韵味悠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夜市听戏、看戏、学戏,古戏台呈现新面貌、新生态、新气象。


演出落幕后,好戏不散场。意犹未尽的观众哼着小曲,漫步在古戏台旁的美食街,品尝艾叶糍粑、“番叽嘟”、酸嘢、米饺、簸箕拼盘等靖西特色小吃,在夜色下尽享惬意生活。


戏曲与美食交融,打造沉浸式体验性夜间文旅消费新场景,让靖西的夜充满魅力和活力。



点击下方图片链接进入专题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




推荐阅读


陈刚蓝天立孙大伟会见出席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港澳委员和特邀贵宾代表


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预备会



广西日报栏目创作团队:

总策划丨刘昆

总统筹丨文彩云
统筹丨陈丹平 刘斌 骆怡
记者丨凌聪 通讯员 黄俊华
编辑丨陈燕玲
美编丨李国辉
主编丨韦鹏雁
微信公众号制作:
编辑丨区双 
责编丨姚佳琪
总值班丨钟华
广西云-广西日报出品
【转载请注明来源:广西日报微信公众号】



一起来感受广西烟火!

广西日报
广西日报微信互动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