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腹斋所藏书画丨林风眠
文化
文化
2024-11-02 18:49
北京
说明:
林风眠,(1900年11月22日-1991年8月12日),原名林凤鸣,广东梅县西阳堡人。中国画家、教育家,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启蒙者之一。1900年11月22日,林风眠出生在广东省梅县(古称嘉应州)白宫镇阁公岭村。父亲林雨农是传统的石匠手工艺人,略通书画,这让林风眠从小就对绘画产生了浓郁的兴趣,并按着《芥子园画谱》自习不缀。15岁时,林风眠考取了省立梅州中学,在此期间,他和好友组织了一个“探骊诗社”,切磋诗艺。1919年7月,中学刚毕业的林风眠收到了梅州中学的同窗好友林文铮从上海发来的信函,获知了留法勤工俭学的消息,遂告别父老前往上海和林文铮一同作为第六批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前往法国留学。1921年,两人转入法国国立第戎美术学院学习,林风眠大受赏识,9月又转入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就读,并得以进入被时人誉为“最学院派的画家”柯尔蒙(Cormon)的工作室学习,并广泛接触各种艺术形式,以及当时欧洲艺术界认为的“东方艺术”。1923年春天,在同乡熊君锐的邀请下,林风眠与李金发、林文铮、黄士奇等开始为期近一年的德国游学,这次游学极大地影响了林风眠的早年艺术风格,他在游学中充分地接触了当时作为新艺术风格形式出现的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新绘画流派,创造了大量带有现代主义风格特征的作品,如著名的《柏林咖啡》、《平静》、《唐又汉之决斗》等。1924年初,林风眠与艾丽丝·冯·罗达(Elise Von Roda)结婚。游学回法后,林风眠与友人成立了“福玻斯会”1924年二月,“福玻斯会”联合美术工学社发起成立了“中国古代和现代艺术展览会筹备委员会”,于5月21日在法国的斯特拉斯堡举办了“中国古代和现代艺术展览会”正式开幕,林风眠展出了共计42幅作品,并被法国《东方杂志》记者评为“中国留学美术者的第一人”。此次展览会的特邀会长蔡元培对林风眠亦极为赏识。1924年秋,林风眠夫人罗达分娩后不幸患病死去,而新生的婴儿也随即夭折,受到巨大打击的林风眠决心全身心投入艺术创作之中。1925年4月18日,林风眠与爱丽丝·法当(Alice Vattant)结婚。1925年冬,受蔡元培之邀回国,任北平艺术专门学校校长。林风眠到校时,正值北平艺术专门学校面临分崩离析之境。林风眠首先挽留欲请辞的教师班子,又特邀齐白石、法国画家克罗多(Claudot)来校讲学,希望博采众长。1927年5月11日,由林风眠发起并组织的“北京艺术大会”在北京国立艺专正式开幕,这是中国有史 以来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一次的艺术大展。然而民众缺乏热情使得大会最终流产。艺术大会的失败使林风眠醒悟到必须首先使广大民众了解接受艺术,才能求的艺术的真正发展。1928年,林风眠创办杭州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出任校长兼教授。林风眠又组织策划成立了“艺术运动社”,创办了相关的杂志《亚波罗》和《雅典娜》。然而不久后,“为艺术而艺术”和“为人生而艺术”两种观点的争论显示出林风眠的“平民艺术”与当时的中国政治形势的矛盾。“西湖一八艺社”的分裂是林风眠艺术运动又一次失败的标志。1937年,是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杭州国立艺术院向西南转移,并与北平艺专合并,身心俱疲的林风眠辞职离开,从此渐渐退出中国近代美术教育主流。此后他回归画家本位,开始创作属于自己独立意识的绘画,并转向印象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等西方现代艺术思潮,淡化了传统笔墨观念,试图用西方现代艺术运动的观念来切入中国绘画。中华人民共和国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打击迫害,为自保,把自己珍藏的三千张画,亲手一张张泡到浴缸里,站在上面踩烂。后因为与同乡叶剑英(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搭救,所以幸免。1977年获准出国探亲,两年后隐居香港,继续创作。1991年8月12日于香港逝世。当今闻名的画家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等都是他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