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悟空”和古建筑—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院长王冬冬谈古建筑文化

文摘   2024-09-29 15:01   上海  

王冬冬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关注和研究《黑神话˙悟空》现象,这个引起全世界瞩目的我国首部3A游戏,很好的把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人审美结合,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在谈论中国古建筑文化这个话题时,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院长王冬冬却从目前盛极一时的《黑神话˙悟空》说起,“《西游记》是我国文化的瑰宝,这次‘黑悟空’以游戏的方式呈现,抓住了年轻人的兴趣点,从而让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山西、河北等游戏背景中展示的地域文化得到迅速、有效的传播。这对我们古建筑文化的传播者也是重要的启迪,继承、发展古建筑文化,既要依托传统文化符号,又要把握新时代人们的审美标准,用喜闻乐见的形式予以展现。”

 


继承、发展、创新
海安市广佛寺

                      

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是一家有着78年历史的设计企业,古建筑、古典园林营造上的经验,可以概括为“继承、发展、创新”。
王冬冬介绍,院内历任院长很多都是建筑师,尤其古建修缮方面的资深专家。梁友松、乐卫忠等前辈带领总院参与了上海各大古典园林的抢修工作,包括大观园、古漪园、秋霞圃、曲水园、醉白池、豫园等,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摸索出一批精湛的技艺。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不断推动古典园林、建筑与文化的出口,弘扬中国古典建筑及园林文化。如在上海建工园林集团的带领下,至今已在15个国家和地区建造了 36座园林古典建筑,塑造“中国园林”别样神韵。其中包括比利时天堂公园、加拿大蒙特利尔市梦湖园等,值得一提的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也曾出席比利时天堂公园大熊猫园的开园仪式。



王冬冬介绍四方塔模型

进入新世纪后,园林设计院开始涉足各个风格的园林项目,但是中华古建筑文化始终根植于园林设计院每位设计师的血脉之中,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民族复兴、文化自信的强化,园林设计院更加坚定了以古建筑为表达,进一步在建筑领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信念。
“如何更好的发展古建筑文化?特别是让年轻人喜欢,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我认为,一是牢牢把握古建筑的魂,暨文化内涵,古建筑标志性的符号。二要与时俱进,大胆使用新理念、新手法、新材料,符合当下建筑的审美。”王冬冬进一步阐述。
中华文化具有吐故纳新的传统。古建筑、古园林领域即坚持本土文化属性,又吸纳新的文化元素。徽派建筑的白墙黛瓦、北方建筑的对称紧凑;苏州园林方寸之地的精雕细琢,杭州园林山水之间的江山神韵,都是依据当地特有的气候、地理、民俗条件形成的文化符号。但是,各种流派之间也存在借鉴和创新。如北方皇家园林中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岭南民居中使用江南园林特有的格窗形式,但用陶瓷替代木材,等等,都是先民们创新思想的体现。
继承、发展、创新、开拓,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是新时代古建筑文化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把握内涵,展示神韵





“由我院牵头完成的集策划、规划设计、展览展示、数字化保护工作于一体的嘉定秀野堂保护修缮及周边环境提升改造工程一一江南秀野文化园(一期),便是新时代背景下,把握文化内核,展示文化神韵,针对古建修缮及中式园林营造的一次实践。”王冬冬说。
嘉定秀野堂


嘉定秀野堂由嘉定名门望族和文化世家浦氏第14世浦增声于 1927年建造,经修缮改建为江南秀野文化园,占地近 2200 平方米,包括秀野园、秀野堂、秀野台三部分。
如何更好的修缮、展示这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园林设计总院把深入了解秀野堂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放在首位。




秀野堂修缮前后对比


他们通过走访浦氏家族后人,走访博物馆、文史馆等方法,收集、整理了大量资料,掌握了秀野文化的精髓。秀野文化肇始北宋,于明清之际发扬光大。以“秀野”命名园林居所始见于北宋《洛阳名园记》,后经苏轼对司马光“独乐园”、“花竹秀而野”的精神阐发,使得“秀野”成为孟子“独乐乐 不如众乐乐”思想的文学注脚,秀野堂也因此成为集诗词文化、园林文化、宗祠文化、藏书文化、家风文化于一体的文化符号延绵至今。




前期案头资料收集







现场勘查



其次,项目全过程中综合运用点云雷达激光扫描和全景拍摄,对文物建筑进行了精确的数据采集和记录。这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修缮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为不可移动文物长期保护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字资料,也为嘉定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数字展厅

完成了历史底蕴的挖掘、测绘数据的掌握,园林设计总院为项目总体打造奠定了基础。再由总院团队做技术支持,推出了“云上秀野”江南秀野文化园数字展厅,围绕秀野文化、保护修缮、活化利用三大板块,实现了全园展陈“室内与室外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物质与非物质结合、解说和体验结合”的融合体验。

融合创新、开拓未来



正如王冬冬所言,园林设计总院在设计古建筑作品时,没有故步自封,而是不断把握时代脉搏,融合创新、开拓未来。



在海安市新通扬河生态区项目中的千年古寺——广福禅寺中,有一尊高达6.1米、由整根楠木雕琢的观音像,要建一座佛塔供奉。在设计佛塔时,园林设计总院先参考了很多中国传统古塔,如八面玲珑塔等,但因造型过于复杂,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最终采用了符合现代审美标准的五层四方塔。因四方塔造型简洁,富有设计感,近年来在全国文旅项目中被广泛采用。广福禅寺四方塔整体造型和内饰严格按照古塔建筑标准,而结构采用钢混结构,塔座也融入近代建筑风格,成为依托古风,符合现代审美的标志建筑。凤山书院,是海安市新通扬河生态区项目中另一处传统文化再造的案例。书院整体采用古风造型,建筑材料上使用了现代材料,如大面积玻璃隔窗,并在书院内和海安市图书馆联动,在古书院内成立现代图书馆,将古风建筑和现代科技完美结合。其他,如道教魁星阁、修旧如旧的牌坊、融入近代风格的碑亭等,都实践了古今融合的特点。







广福寺中传统建筑结构





碧霞阁藻井

“文化复兴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中国古建筑文化的传播更是一件需要我们不断摸索的道路。既不能故步自封,也不能妄自菲薄,提炼古人思想的精髓,加之现代的科技和技术,借助时下最为流行的手段,才能将古建筑文化更好的继承和发展。”最后,王冬冬依然用“黑悟空”的话题来总结古建筑文化的传播,“‘黑悟空’团队,为所有传播中国文化的奋斗者开辟了一条可以借鉴的道路,古为今用,同样是古建筑文化继往开来的道路。”


文/陈舰 图/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注:文章转载自“绿色伙伴”公众号



RECOMMEND

推荐阅读

CLG2024上海园林景观展圆满落幕,我们2025见!



上海园林景观展
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园林景观产业贸易博览会 2024年6月13-15日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龙阳路2345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