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中,有这样一句话:
“日出未必意味着光明,太阳也无非是一颗晨星而已,只有在我们醒着时,才是真正的破晓。”
真正的觉醒,从来就是靠自己去打破的。
要想自我觉醒,就得不断地认识自己,修炼自己,突破自己,向内求索、探索。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说:“向外看的人,梦游;向内看的人,觉醒。”
深以为然,一个人,如果只是一味地拘泥于当下,平庸地内耗着,始终不愿也不懂得挖掘出自身潜能,进行自我觉醒的话,那么人生过得可太冤了。
人生在世,不管你愿意与否,它都是一座修道场,人活着,本就是一场修行。
所以,你要学会在修行的岁月里,掌握觉醒的力量和智慧,如此这般,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1
见自己,
在于认识自己,突破认知
老子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认识别人,只能算是聪明;而认识自己,才算是真正的有智慧。
见自己,意味着学会自我了解,更要懂得反躬自省。
汉高祖刘邦登基后,在洛阳举办庆功宴,他兴高采烈地向诸侯将领们挥手问道:“你们说,我如何能够征服天下,而项羽又是如何失去天下的呢?”
大臣们听后,纷纷开口表达恭维之词:“陛下之所以能够统一天下,是因为您赏罚分明,一言九鼎。”
众人滔滔不绝地赞美着,然而刘邦却摇了摇头,说道:
“我有自知之明。在谋略布局上,我不及张良;在指挥作战上,我不及韩信;在安邦治国上,我不及萧何。正是因为大家的鼎力相助,才使我能够有今天的成就。”
功成名就之际,他连续说出三个“不及”,这并非刘邦过分谦虚,而是他对自身有清醒的认知。
在楚汉之争中,他深谙自身能力的有限,因此从不妄自尊大,而是知人善任。
正所谓:“人贵有自知之明。”
见自己,不因自身的长处而傲慢,不因短处而自卑,既不虚荣自负,也不视自己无能而自我贬低。
生而为人,只有先做到了认识自己,突破自己,才能找准位置和方向,更好地把握自己,成就自己。
人在三大觉醒之中,最重要的是见自己。
因为一个人只有先见到了自己,才能有见到天地、见到众生的可能性。
每个人也只有先做到了认识自己,突破自己,才能在外界当中寻找的适合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人生支撑点,最终成全自己,成就自己。
2
见天地,
在于修炼自己,改造自己
《菜根谭》中说:“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
伏藏甚久的事物,一旦显露出来,必定飞黄腾达;太早开发的事物,往往也会很快的结束。
显然,一个人但凡想要让自己拥有一番大作为,就得将自己投入到更大的世界里去修炼、改造。
你将自己修炼得越强,改造得越深,就越有可能成就一个更加强大的自己。
在战国时期,苏秦四处游历各国,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创造伟业。
他多次给秦王上书,但始终没有得到回音,最终只能失望地返回。
回到家中,他受到了冷嘲热讽的待遇:
妻子冷漠地对待他,一言不发。嫂嫂更是处处为难,甚至不给他一口饭吃。
然而,苏秦从未抱怨,他深谙只有不断提升自己,取得成就,才能改变现状。
于是,他翻出《阴符经》,日夜修炼,勤加思考,深入研究各种策略。
即使在深夜疲惫不堪,他也会拿起锥子猛刺自己,即便鲜血流到脚踝,他也咬紧牙关坚持下去。
三年后,苏秦再度出山,游说四方,最终实现合纵之策,兼佩六国相印,一时风光无限。
《诗经》有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一个人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像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
每个人的成就,背后都逃不过在经历中淬炼、打磨。
因此,自觉地修炼,自律地改造,才能一步步走出困境,走进顺境。
3
见众生,
在于善待自己,博爱人间
周国平说过:
“在一切力量中,最不可缺少的一种内在力量,就是觉醒。”
人,在见过了自己,见过了天地之后,那么一旦成熟了,蜕变了,那他的人生重心必将会回到众生之中。
因为,众生,才是人类的最终的一切归宿。
及时地认识自己,努力地突破自己,勇敢地修炼自己,自律地改造自己,当你足够了解自己,也体会到了人间烟火的起起伏伏之后。
那么,当你见识过了人心,也看到了天地的浩瀚之后,反倒会从众生看到人性的无量无边。
如此,觉醒一次次地得到了升华,得到了洗练。
《续资治通鉴》有言:“不怕念起,惟恐觉迟。”
一切的觉醒,都不会晚,只要你愿意去观察、去思考、去总结、去践行的话,就能看到越来越广阔的世界。
尼采说过,生命当中,最难的阶段从来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所以,学会试着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然后通过借助于自身的眼界、智慧和格局,不断地与天地、众生产生更密集、更深度的联系。
然后,在修炼之中,在修行之中,慢慢地走向蜕变,走向生活。
你要始终相信,修行,从来只得靠自己,就像南怀瑾曾说的那样:
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更需要在社会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如此,觉醒,升华。
下面,我来给大家推荐一本认识自己的书籍,在九种人格当中寻找自己、见自己。认识自己的性格、人格,全面、客观、理性、真诚地认识自己。
然后,足够了解自己之后,才会更有兴趣和勇气去见天地,见众生,活出真实而美好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