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演员赵露思发布长文透露,自己从2019年开始出现抑郁情绪,因性格隐忍未重视,到2024年病情加剧,出现“频繁干呕”“眩晕”“关节疼”等躯体化症状。而她在发布的照片中,一份病历诊断结果也引发了广泛关注,“分离转换性障碍”这个略显陌生的医学名词,一下子闯入了大众的视野。
分离转换性障碍是种什么疾病?等同于抑郁症吗?带着这些疑问,现代快报记者采访了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刘斌。
△赵露思发布的诊断截图
刘斌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分离转换性障碍”是一种隐匿型的抑郁症,它还有个大家熟悉的名字,叫作“癔症”,这是一类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和自我暗示作用于易患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分离转换性障碍主要表现为精神刺激引起的情绪反应,接着出现躯体症状,一旦躯体症状出现,情绪反应便褪色或消失,这时的躯体症状便叫作转换症状。”刘斌表示,分离转换性障碍最常见的症状为痉挛发作,又称“假性癫痫发作”,患者因为情绪激动或受到暗示突然发作,发作没有固定的形式,可以表现如四肢挺直、肢体抖动、抽搐、痉挛等,“转换症状还可以表现为肢体瘫痪、失明、失聪、失音,以及各种躯体症状,如头痛、胸闷、心悸、气促、腹痛、呕吐等。”
刘斌指出,门诊中分离转换性障碍的患者并不少见,常见于年轻的女性,“童年时期的不幸经历,如被虐待、忽视,或者亲人的突然离世、感情上的重大挫折等,都可能在患者的心灵深处埋下创伤的种子。这些创伤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妥善地处理,就会在日后的生活中,当类似的情境再次出现时,引发内心的强烈冲突,从而导致疾病的发作。”
其次,性格与情绪因素也不容忽视。刘斌表示,那些性格敏感、情绪化的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时,往往更容易陷入情绪的漩涡无法自拔。长期的压抑、焦虑和紧张情绪,会逐渐侵蚀他们的心理防线,使他们成为分离转换性障碍的易感人群。此外,一些内向的人,本身有述情障碍,难以进行情绪的表达,内心的冲突和痛苦无法得到有效的宣泄,久而久之,便可能以这种特殊的疾病形式表现出来。
面对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如何避免抑郁情绪?刘斌提醒,在出现持续1—2小时的情绪低落、开心不起来的情况时,就要主动去觉察、调节、疏导自己的情绪。而当连续几天出现低落情绪、兴趣减退、无意义感等情绪症状时,就要注意自己的抑郁情绪逐渐发展到“抑郁状态”了。“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正确认知压力,灵活调整自己的心态。在压力太大、心情不佳时变换一下环境。同时,我也建议大家可以多去找同频的好友倾诉、多参加户外运动、多接触大自然、多晒晒太阳等等,这些都能有效地阻止抑郁情绪的产生。”刘斌提醒道。
来源:现代快报/现代+
记者:张宇
编辑:灵灵
参与互动
就有机会赢取精美礼品哦
参与方式:
①点击下方关注现代快报微信公众号,阅读现代快报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每篇文章,并在下方“点赞”和“分享”。
②“点赞”“分享”量最高的网友分别获得华为FreeBuds 5i 无线入耳式降噪蓝牙耳机一副(颜色随机,排名后台会自动统计)。
③获奖名单、领取方式将于2025年1月3日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