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曾经的车马慢,送封书信,少则几日,多则几月。
而网络的出现,文字沟通连分分钟都觉得慢,但却少了几分见字如面般的亲切感。
那么现在呢,字都不用自己打了,机器人都能帮你操作。
我们总说AI缺乏人味,人的那份真情实感。 而回过头来看曾经,网络文字相对书信也是一样缺乏真情实感啊,只是与AI用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再转回过来说未来,人工智能即使也少了点人味,但它太符合人性了,人的那种懒惰,能不用动脑的都不动脑的人性。
那我们该如何面对AI呢?
-01-
我们先看看人工智能的运作模式吧,深度学习变革3大支柱——算法、算力和数据。
怎么理解,就像挖金矿。
假设地底有金矿,要想把这金矿挖出来,怎么办呢?需要想办法探测后才用工具能挖吧。
在人工智能中,
数据就像金矿,是宝贵的资源。
这些数据包含了大量的信息,通过分析和挖掘,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和模式,进而为决策提供支持。
算法就像探测金矿的方法和挖掘金矿的技术。
它帮助我们确定金矿的位置、储量、周围环境以及最佳的挖掘方式。在人工智能中,算法通过分析数据,学习其中的规律,并据此做出预测或决策。不同的算法适用于不同的任务和数据类型,就像不同的挖掘技术适用于不同的矿藏条件。
算力就是工具、装备。
它提供了处理数据、运行算法所需的计算能力。
强大的算力可以让我们更快地处理数据,更准确地执行算法,从而提高人工智能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就像先进的挖掘设备可以更快地挖掘金矿,提高生产效率。
还记得2016年下围棋的AlphaGo吗, DeepMind公司的产品,而DeepMind又是Google旗下的人工智能企业。
(图片源自网络)
它就是“过学习专业棋手以往的棋谱,对每个可能的落子点预测走棋概率。在模拟时,只选择那些概率比较高的落子点”。
而人脑是很难记住那么多步骤,很难短时间算出那么多数据的。
其实,从大方向看,这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只不过,相对人类来说,AI可以分分钟就能搞定已经由他人搞定,而提问者不知道的事情。
甚至,能根据数据,对未发生的数据做出预测,更高效的产生结果。
如同就像《教父》中说的
“花一秒钟看透事物的本质的人与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这几何倍数的效率提升,就像蔡伦改造了造纸术,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注定会改变时代。
-02-
那我们该怎么与人工智能高效合作?
与人工智能三大支柱一样,我们也全方位升级。
算力最后说,先说算法和数据。
自身的算法就是你的思考,思考问题的深度,广度,长远性,批判性。
凡是那些无脑使用AI的人,可能都是浅层次的使用,这种使用方式,自己是得不到成长的,反而更依赖AI。
这就像驯化一样,AI会把这些人驯化,驯化成能不用动脑的都不动脑的本性。
特别是现在的短视频,绝大多数都是过度总结化,也不是说总结了不好,是很多人认为看了这种总结的东西,就觉得是全部,很可能什么事情都往上靠。
可惜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很多事情遇到那些总结的就不灵了,而问题是,你也不知道遇到哪些总结的是对的,什么事情是需要再判断的。
所以,一定要杜绝那些让我们自身算法降低的行为。
要主动思考,需要AI帮助你什么?为什么这么回答?原理出处是什么?与自己的哪些知识模块关联?等等。
这样,AI就是你的工具,让你的算法成长的工具,就是你进步的公式。
当然,AI还远不是所说的仅仅在文字语音回答方面有所发展,在图片、视频、PPT、EXCEL、编程、音乐等你能想到的和不能想到的领域,都已经介入了,只要有网络和数据的地方,就会有AI。
再者,就要增加你的数据,AI的数据都在网上了,它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关键是还能迅速查找到。
而你的数据全在你的脑中,就是你的神经元的连接和活跃度。
换人话说,就是多元化。
有了AI为什么还要多元化呢?
是啊,一个都不曾在你意识里出现的事物,你想象都想象不出来,更何况询问了。
但有了AI辅助,只要有一丁点信息,就可以借助AI获取更多。
所以,多元化的好处,就是由于很多知识都是相通的,可以通过一个事物找另一个事物的联系,可以衍生出想象不到的事物,就像创作一样。
可以想象,在以后,AI提高了社会的整体认知水平,但也更加趋于类同。反而哪些更具个性化,更加独特的事物,可能会更加具有人味了吧。
而关于你的算力呢,算了吧,还是着眼于前两项的提升吧。
-03-
当AI大面积普及后,还有必要学习英语么?
我试着用AI问了一下,答案是肯定的。
它从语言文化,从时效性给与了不疼不痒的解释。
但是,我从逻辑上说几点
其一就是数据,刚才说了,AI是数据喂养出来的,在目前这个阶段,所有的数据中,中文的资料仅占1%左右,而英语资料占据99%。
其二,目前为止,世界范围内,主要的科技文献还是以英语为主的。也就是说,其它非英语母语国家,要想发布文献,还是要转换成英语的,而你用中文是查不到的。
即使你能查到,那也是再翻译成中文的。但是这一翻译,可能就千里之外了。专业文献咱就不说了,就说说你看的电影吧,歌曲吧,翻译过来后很难有原汁原味的感觉。
或者咱反过来说,咱们的诗歌翻译成英语,还能有那意境么,有些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都难,何况英语呢。这是其三,文化差异。
当然还有其它原因,就不一一赘述。
总之,有辅助翻译,是好事,很方便,可能60%甚至80%的环境都适合。但就这20%,就是人与人的差别。
-04-
睡前千条路,醒后走老路。
关于AI,关于未来,在外面驻足,只会平添焦虑。
而人之所以焦虑,就是因为对未来自己关注的事情不确定,看不透。
但是,当对未来无论是好、是坏,只要是确定的,那就会平静很多。 只有行动,才能知道每一步都离目标又近了一步,才能减缓焦虑。
我们都要保持开放的心态,顺应趋势,尽早拥抱这个新时代,才能逐渐看清、平静。
岁月静好。
质量的底线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部分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属原作者所有。转载旨在学习交流,如涉及到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24H内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