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文化·文物说|千古文明说陶鬲

政务   2024-11-06 11:01   内蒙古  
《内蒙古日报》(2024年11月5日10版)。

自白

先民的三足炊具
高玉璞  
  人类初食火烧烤的食物,因掌握不好火候,肉常被烧焦烤糊,口感欠佳。到了新石器时代,有人发现,如果用泥巴把肉包起来,再放到火上烤,就能避免肉烤糊,于是,泥巴被人们经常团弄于手掌间。有一天,有个人准备敲开被火烤得硬邦邦的泥巴取里面的食物,掉下来一块口大底小的泥壳引发了他的好奇心。他拿着这块泥壳去河边舀水,觉得“这可真是件称手的家伙什儿”。于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陶器诞生了。
  但是,这种小底陶器在地面站不稳。办法总比困难多,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又有聪明人想出高招儿,做陶器坯胎时,把三个这样的小底容器捏在一起,相当于给容器“长”了三条腿,烧成后就可以稳稳地站在地面上,这便是我们陶鬲家族的起源。
  您可千万别小觑我们这三条腿,这是项了不起的发明!因为我们的三条腿内部是空的,这样整个容器受热面积增大,能缩短不少煮食物的时间。于是,夏商周三个朝代,我们一直是主流炊器,在古代中国炊具史上“盘踞”了两千多年,也成为随葬品里不可或缺的明器,讲究的人家还会在上面彩绘纹饰。
  我的身体上就有彩绘纹饰。陶匠用了“先烧后绘”的工艺,先将我烧制好,再用颜料在我身体上用连续的回旋状线条勾勒出圆形的云纹、方形的雷纹。云雷纹图案以白色为主纹,红色填底,还适当露出些陶器的底色,增加了纹饰的层次感。因为这些图案的颜色用的是红白两种矿物的颜料,容易脱落,所以像我这样的彩绘陶器只能用于明器或祭祀。
  既然作明器用,陶匠便在形体上把我制作得小巧了些,高29.5厘米,口径22厘米,敞口卷沿,三条腿呈空心袋状,足尖是实心柱状。为了显示我主人尊贵的身份,陶匠在我的口沿上镶嵌了4枚海贝和4枚圆形蚌泡。天然海贝是中国最早的古代货币,我们那时,拥有装饰海贝的器物是财富与地位的象征。

  “做工古朴精美,彩绘纹饰色调稳重大方”,是后人对我的评价,不仅展现出我们那个时代的手工艺水平,还代表着当时浓浓的人间烟火气。

千古文明说陶鬲

□高玉璞  通讯员  贾秀梅


  嵌贝彩绘陶鬲上的纹饰主要是云雷纹。虽然整个器身纹饰较多,但繁而不杂,整体图案纹饰特色鲜明,色彩张扬。

  鬲的器形与鼎相近,区别是鼎为实足,鬲为三个空心袋足。鬲的设计很科学,三个袋足稳定性强,受热面积大,热利用率高,因此取代了罐,成为青铜时代的代表性器物。

  走进赤峰博物馆“古韵青铜”展厅,你会看到一件端庄大气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嵌贝彩绘陶鬲,正散发着古朴的气息。这件陶鬲1974年出土于赤峰市敖汉旗的大甸子墓葬,泥质褐陶,彩绘工艺,器形修长,口沿上嵌着4枚海贝和4枚圆形蚌泡,做工古朴精美,色调稳重大气,兼具夏家店下层文化彩绘纹饰之特点。

  天然海贝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货币。为了显示主人的财富与地位,陶匠在陶鬲的口沿上镶嵌了4枚海贝和4枚圆形蚌泡。

  赤峰博物馆副馆长贾秀梅介绍,大甸子遗址是赤峰地区早期青铜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的一处重要遗址。夏家店下层文化距今约4200年至3600年,相当于中原夏王朝时期到早商时期,属于青铜时代早期,是赤峰地区早期草原青铜文化的代表,也是西辽河流域继红山文化之后的又一发展高峰,还是先秦时期该区域内分布最广、规模最大、人口最多、技术最发达的文化。

  从1974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物工作队和赤峰文物工作站对大甸子村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遗址和墓葬进行系统挖掘,遗址包含居住遗址和墓地两部分。其中,居住遗址12万平方米,墓群总面积6万平方米,共清理出804座墓葬。陶鬲是大甸子遗址出土数量最多的陶器,也是夏家店下层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器物之一。出土的400余件彩绘陶器里,仅此一件嵌贝陶鬲,所以弥足珍贵。

  陶鬲是古代先民的一种炊器,虽然在不同考古学文化中陶鬲的形状各有区别,但总体来说三个“袋状足”是它最显著的特征。虽然陶鬲器形看上去很普通,但却体现了远古先民的智慧。从目前考古发掘可知,陶鬲大约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流行于夏商周时期,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的出现,陶鬲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在陶鬲出现之前,人们普遍使用的炊器是陶罐和陶鼎,陶鬲出现后,因其实用方便的特点很快流行起来。随着陶鬲的发展,又分为实用陶鬲和明器陶鬲。实用陶鬲为了防止在高温烧制时变形,胎体里掺入砂粒,出炉后胎质坚硬,器壁厚,作为炊具受热时不易碎裂。明器陶鬲坯胎是泥质的,所以烧制时火候不能太大,这样胎质就显得疏松,但器物表面会被打磨得很光滑,讲究的人还会在器身上彩绘各种纹饰。彩绘颜料最常见的是采用红白两种矿物颜料,因颜料附着于器物表面容易脱落,所以彩绘陶鬲多用于明器随葬或祭祀。

  鬲的器形与鼎相近,区别是鼎为实足,鬲为三个空心袋足。鬲的设计很科学,三个袋足稳定性强,容器受热面积大,热利用率高,因此取代了罐,成为青铜时代的代表性器物。

  进入青铜时代后,炊具的变革速度加快,人们又发明了更加先进的厨房用具——“灶”,鬲作为实用器使用的越来越少,便常作为礼器或者明器使用,所以很多墓葬出土了形制各异的青铜鬲和陶鬲。

  嵌贝彩绘陶鬲 高29.5厘米,口径22厘米。

  贾秀梅介绍,夏家店下层文化出土的陶鬲众多,据不完全统计,大甸子墓葬中有430多座墓有随葬陶鬲。经过考古工作者整理研究,陶鬲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为形状细长似筒的长筒鬲,上部敞口侈唇,中间部位为直筒状腹腔,下部为三个筒状空足,足尖为实心。第二种为腹鼓鬲,肩(腹)径大,底部为空足足尖。第三种为小筒鬲,一般为直口直腹,空足不向外撇,足尖不是实心。出土数量最多的是第一种长筒鬲,也是夏家店下层文化器物群中最具代表性的器形,赤峰博物馆收藏的嵌贝彩绘陶鬲便属于这种类型。

  通过墓葬出土的彩绘陶器,可以看出墓主人的身份地位,墓葬规模越大,随葬彩绘陶器数量就越多,这充分说明随葬彩绘陶器是葬仪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体现出当时严密的社会等级差别。

  嵌贝彩绘陶鬲是典型的彩绘陶器,夏家店下层文化彩绘陶器的纹饰主要有兽面纹、云雷纹、勾云纹、菱形几何纹和饕餮纹等,这些精美的纹饰与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极为相似,有着明显的亲缘关系,所以有学者认为这应该是商周青铜器纹饰的母题和文化渊源。

  嵌贝彩绘陶鬲上的纹饰主要是云雷纹,虽然整个器身纹饰较多,但繁而不杂,整体图案纹饰特色鲜明,色彩张扬。图案纹饰以白色为主纹,红色填底,还露出陶器底色,说明这一时期的古代先民已经将陶器黑灰底色也像白、红色颜料一样,当作纹饰谋篇布局的颜色,用以丰富彩绘陶器纹饰创作,这不仅表明当时画工已熟练掌握了彩绘陶器的制作方法,也从侧面体现了彼时手工业的水平。

观点

璀璨的文明之光

□贾秀梅

  

  夏家店下层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精美的彩绘陶器、繁缛的纹饰,先进的礼乐制度、森严的等级关系,成为北方草原青铜文化的代表。彩绘陶器是该文化中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内容。

  这一时期的彩绘纹饰多以狐狸、猪、鱼、蛇、凤鸟等动物为原型绘制兽面纹,也把看到的自然现象作为纹饰体现在器物上,如饕餮纹、神鸟纹、云雷纹等,由此可见,大甸子先民已经对现实事物进行了抽象化、艺术化的加工,在这一过程中审美得到了升华,体现了天人合一、物我同在的哲学思想。同时,这些彩绘纹饰和商周青铜纹饰具有相似性,有着明显的交流联系,学者们也通过史料记载结合彩绘纹饰的分析认为,这些彩绘纹饰是商周青铜纹饰的源头。《荀子·成相》载:“契玄王,生昭明,居于砥石迁于商”。“砥石”就是辽河的发源地。位于西辽河流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有充分的理由被认为是商族的发源地。彩绘陶器纹饰的出现,成为商族最早居住在今赤峰地区的实物例证。

  嵌贝彩绘陶鬲上镶嵌有4枚贝壳和4枚蚌泡,贝壳为海贝,是当时的货币,镶嵌在器物上象征主人的身份与地位。天然海贝在新石器时代被大量使用,并产生了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贝币,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贝币的原材料海贝主要产自东海、南海等海域。夏家店下层文化所在区域深处草原内陆,距离海域遥远,在此发现贝币,说明当时内陆和沿海地区的先民们已经跨越万水千山,有了联系和交流。贝币有上千年的使用历史,直到秦代废除贝币体系。

  夏家店下层文化作为西辽河流域重要的早期青铜文化之一,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这支文化群体不但受到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等本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影响,还同中原地区的早商文化等文化因素有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展示出了内陆、沿海不同地区不同族群之间的交往交流,闪耀着璀璨的文明之光,印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起源格局。(作者系赤峰博物馆副馆长、  副研究馆员)


史话


夏家店下层文化

  

  夏家店下层文化因首次发现于赤峰市松山区王家店乡夏家店村而得名,其分布范围以赤峰为中心,东至辽宁省西部,南达京津地区,西到张家口以东,北抵西拉沐沦河流域。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发达的生产技术、先进的礼乐文明、森严的等级制度等,与中原地区的夏商文明共同构建起了早期中国的框架。大甸子遗址是夏家店下层文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处典型遗址,位于敖汉旗新惠镇东约60公里处。1974年至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物工作队、赤峰文物工作站经过4次系统发掘,揭露出一处有夯土围墙和壕沟围绕的12万平方米的居住遗址以及有804座墓葬的完整墓群,距今约3600年左右,相当于中原的早商时期。

  大甸子墓群总面积6万平方米,墓圹排列有序,墓地分为北、中、南三大区,出土有玉、石、骨、角、蚌、漆和青铜器等。该墓葬反映了多个家族茔域以及同一茔域中墓葬之间存在的等级差别,是一个社会组织严密、内部分化清晰、文化特征鲜明、有着高度发展的社群。在出土的1600多件陶器中有400多件彩绘陶器,上面有云雷纹、饕餮纹等,还出土一件镶嵌贝币的彩绘陶鬲。

  大甸子遗址和墓葬对我国夏、商、周“断代工程”,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埋葬制度及反映社会组织结构,中国古代礼制的发生和发展以及中国商周青铜器纹饰的渊源,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可以说大甸子墓葬出土的陶器彩绘纹饰是商周青铜礼器纹饰的滥觞,出土的陶爵、盉(hé)、鬶(guī)、卜骨、玉器等与中原二里头文物的器形一样,说明夏家店下层文化与中原文化是有交流的。贾秀梅 供稿)


开鲁融媒
传播开鲁大众信息 解读国家时政要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