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资行业现状及发展调研
——自治区植保站农药行业调研报告
我国是一个农业生物灾害多发、频发的国家。近年来,病虫草鼠害年均发生面积约73亿亩次,防治面积达到80多亿亩次。根据农业部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对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种类与发生危害特点历经五年研究(2009至2013年),确认的我国有害生物种类数量一共有3238种,其中病害599种,害虫1929种,杂草644种,害鼠66种。
农药是保障农业生产和重要农产品安全稳定供给的重要保障。据有关统计,由于用药不当或停止用药,当年可导致作物减产35-40%,其中水果和蔬菜受到的损失可达40%-60%,第二年甚至出现绝产。据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统计,我国每年使用农药约30多万吨(100%有效成分)。这些农药的合理使用,为我国每年平均挽回粮食5000万吨、棉花150万吨、蔬菜1500万吨、水果600万吨,减少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元以上。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防治有害生物,应对爆发性病虫草鼠害,保障农业增产以及粮食和食品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药工业经历了长足的发展,基本满足了国内农业生产的需要。就目前植物保护科学发展的水平,化学防治仍然是最方便、最稳定、最迅速、最有效、最可靠、最廉价的防治手段。国家农业发展离不开农药工业,没有化学农药所提供的保障,我们根本做不到农业的粮食安全、谷物自给自足,更不可能实现我国粮食的十二连增。
以世界7%的可耕地来养育世界上22%的人口,中国必须不断寻求其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此,必须要有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植保工业。
在此背景下,为了深入了解广西植保站在强化重大病虫监控,提升植保防灾减灾能力所做的有关工作及广西农药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广西壮族自治区供销合作联社指导广西农资行业协会到自治区植保站开展调研工作,旨在通过全面深入了解广西植保工作情况,为促进广西农业生物灾害的有效防控、农药使用的科学管理、植保技术的创新发展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参考。
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站成立于1979年5月,是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直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增挂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站、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农药检定所3块牌子,同时被农业农村部批准为部级质检中心,即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测试中心(南宁)。主要负责农业植物保护的具体事务性和技术性工作;植物内部检疫的具体技术性工作;农作物病虫监测与防治工作;农药检定的技术性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的技术性工作;农产品食品检验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我区重要的农业防灾减灾部门。
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站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创造良好工作条件,造就了一批出类拔萃的人才,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影响不断扩大,自身形象不断提升。植保站现有在职人员5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5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30人。现有高级职称以上人员15人,其中推广研究员4人;中级职称14人。人才结构呈现出高端化、年轻化、合理化的良好态势。建站以来共有享受政府津贴专家3人,广西优秀专家5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2人,全国农业先进个人1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1人,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2人,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1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科技带头人4人,广西区直机关十大杰出青年1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8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2项。获“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五星级党组织”、“区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集体奖”、“区直机关文明单位”、“广西食品安全先进集体”、“广西区文明单位”、“广西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
(一)广西植保工作基本情况
广西地处我国南疆,西南与越南接壤,气候温暖湿润,农作物种植种类多,复种指数高,是我国农业生物灾害多发、频发和重发区,病虫害达1700多种,能造成较大危害的有200多种,如水稻“两迁” 害虫、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甘蔗螟虫、柑橘黄龙病、红火蚁及蝗虫等。广西还是水稻“两迁”害虫和草地贪夜蛾迁入我国的桥头堡,草地贪夜蛾自 2019 年迁入广西后就实现了周年繁殖。
近 10 年,广西农作物平均年播种面积为8859.82万亩,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为26846.27万亩次, 若不进行防治,每年可造成损失40%-60%,经济损失达50亿元以上。为有效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生态安全,广西紧紧围绕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大局,大力推广“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充分发挥职能、技术、手段和体系四大优势,强化政策扶持,依靠科学技术,采取一系列得力措施,年平均病虫草鼠害防治面积达27501.35万亩次,持续、有效、科学地控制了病虫危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广西农药产业基本情况
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施行以来,截至2024年5月,广西共有69家农药生产企业取得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核发的农药生产许可证,其中,大田用农药生产企业50家,家用卫生杀虫剂企业16家,仓储用农药生产企业1家。入驻园区的企业42家,占62.69%,未入驻园区的企业25家,占37.31%。广西农药生产企业持有的处于有效登记状态的登记证1,370个,其中原药16个,制剂1,354个。
(三)广西农药产业发展的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广西地处中国大陆东、中、西3个地带的交汇点,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沿海、沿江、沿边,背靠国内广阔腹地,面向东南亚市场,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也是沟通我国与东盟各国最便捷的国际大通道。据统计,2020年中国农药出口亚洲国家的金额达35.69亿美元,超过出口到其他洲的金额。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实施,广西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为广西农药产品走出去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二是园区优势。《“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中西部地区优先发展生物农药产业和化学农药制剂加工,适度发展化学农药原药企业。目前广西已有11个省级化工园区,为引进大型原药和中间体企业、提高农药产业集中度、企业异地搬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三是市场优势。广西糖料蔗常年种植面积约93.33万公顷,占全国60%以上,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水果种植面积约130.67万公顷,其中柑橘种植面积约53.33万公顷,居全国第一位。由于气候因素和作物品种多样,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种类多、发生频次高、发生为害重,广西是农药使用大省,据统计,2020年广西农药使用量4.88万吨,全国排名第五。农业生产对农药的刚性需求,为广西农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四)广西农药生产取得的成效
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施行以来,允许委托加工和分装、取消农药登记试验审批等管理政策充分激发了农药行业活力,广西农药生产企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1.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据农药生产情况调度,2021年,广西农药总产量26.20万吨(制剂量);国内销售总额33.79亿元,较2003年的9.6亿元增加24.78亿元,其中销售额超亿元的企业有7家;出口总额1,989.45万美元。2021年,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和广西易多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入全国农药行业销售前100名,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生产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比如,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部分产品生产线实现自动化生产,建成自动化成品仓储。
2.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广西新增登记的农药环保型数量快速上升,剂型优化趋势明显。近10年来广西新增登记的农药产品乳油剂型的比率呈逐年快速下降的趋势,2011年占比为48.57%,2021年占比为0.93%。悬浮剂剂型的的比率呈逐年提高的趋势,2011年占比为1.43%,2021年占比为23.36%。
广西农药企业积极顺应新形势要求,调整农药产品结构,高毒农药逐步被淘汰,杀虫剂比例高、有机磷比例高、高毒农药比例高的“三高”局面彻底改变,产品毒性朝着低毒、微毒化方向发展。据统计,近10年广西无新增登记高毒以上的产品,新增登记的产品中等毒产品比率呈下降趋势,微毒产品比率呈逐年提高的趋势。
3.农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经过多年发展,广西农药行业在新农药和新剂型研发创新方面取得新成果。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贵州大学研发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病毒新化合物毒氟磷,并实现原药、制剂全链条产业化,目前该产品已在水稻、黄瓜、马铃薯、西瓜、烟草、番茄等作物上取得登记,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在新剂型开发上也取得新成果,开发登记了适应飞防的超低容量液剂产品,缓释型的颗粒剂(GR)、微囊悬浮剂(CS)等产品。
4.产品质量稳步提升
近年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持续组织开展对农药批发市场、乡镇门店采取例行抽查、重点抽查、专项抽查3种方式进行监督抽查,农药市场监督抽查合格率呈稳步上升趋势,特别是2017年以来,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
(五)广西农药生产行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规模小
国际上农药企业的兼并整合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目前已经形成了少数综合性大公司垄断的局面,世界排名前4位的先正达、拜耳、巴斯夫、科迪华等农药企业的销售额超过世界农药市场的80%,我国农药企业的全部销售额仅相当于一个大型跨国公司的销售额。据统计,2020年广西农药生产企业数量排名全国第10位,而广西农药生产(折百)量排在15名以外,广西大型农药生产企业仅l家,中小型企业占75%,规模小的问题突出。
2.产品结构不合理
一是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结构不合理。广西农药生产企业现有的1,370个农药登记证,杀虫剂占62.26%,除草剂占22.l%,杀菌剂占14.74%,与发达国家比较合理的30︰50︰20结构相比,杀虫剂占比偏高,除草剂剂占比偏低。除草剂品种中,登记用于非耕地除草剂占除草剂总量的43.09%,而登记在大豆、玉米等作物仅占0.29%。从总体来看,广西农药企业产品以草甘膦、阿维菌素等常规品种为主,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品种的数量及其产量所占还较小,产品市场竞争力弱。二是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从原药品种来看,广西农药企业持有的原药农药登记证老化,登记年限绝大部分在10年以上,缺乏市场竞争力,导致大部分原药品种实际处于未生产状态。从原药和复配制剂结构来看,广西农药产品原药少,复配制剂多。
3.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新农药成分的创制和产业化能力不强。农药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新农药成分创制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风险大。当前农药生产技术正朝高科技、自动化和生物技术方面发展。国际上农药新品种开发速度加快,跨国公司每年都投入巨额资金开发新产品,如先正达、拜耳和科迪华每年的研发投入达到销售额的10%以上。与之相比较,广西绝大部分企业研发投入少,研发能力弱,缺乏完善的创新体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尚不具备新有效成分农药创制和产业化的技术和经济实力,难以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能在低水平上竞争,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农药剂型的创新能力不强。在广西l,354个登记产品中,乳油(EC)、可湿性粉剂(WP)等老剂型的产品仍占据主导地位,超低容量液剂(LD)、悬浮剂(SC)、微囊悬浮剂(CS)等省力化、水基化、缓释型等新剂型产品登记数量较少。
4.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
由于历史的原因,广西69家农药生产企业中,目前还有25家企业没有进入工业园区或者化工园区,其中一些企业位于城区附近、农田周围,导致环保、安全生产措施难以落实,存在一定的生产安全隐患和环境风险隐患。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是农药生产中不能逾越的红线。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和人们环保意识提高,今后农药生产企业将面临着更加严格的环保监管,迫切需要进一步优化广西农药生产企业布局。
5.生产装备水平落后
部分老旧企业经营规模小、生产场地为租用,对生产设备更新投入少,部分生产设备陈旧老化问题突出,生产连续化、自动化水平不高,跑滴漏问题突出。比如个别企业的粉剂生产过程中,采用人工转料、人工包装的落后方式生产,对生态环境和操作工人的健康构成一定的威胁,亟需进一步提高生产装备水平。
6.农药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
从近2年来开展的市场监督检查来看,目前农药市场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委托加工产品质量问题突出。个别企业将委托加工变相为借证生产,将一个登记证委托给多家企业生产,但对受委托方生产的产品质量未尽到相应监督责任。2.委托加工产品标签未标注受委托方的相关信息。3. 产品标签商标不规范。农业农村部在标签核准中不再对商标核查,允许企业根据企业自身经营需要标注商标。一些企业的产品存在标签上违规标注未经注册的商标、商标所占面积超过标签面积的1/9、文字部分的字号大于农药名称的字号等问题。4.草甘膦等灭生性除草剂有效成分含量不足、药肥产品中肥料含量缺乏标准等问题扰乱正常的农药市场秩序。
(一)行政推动,措施有力
一是召开会议强化工作推动。二是印发通知文件强化措施落实。先后印发《2024年广西“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2024年广西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2024年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指导意见》等文件通知,推动广西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措施落实。
(二)监测预警及时,防控指导科学
一是织密病虫害监测预警“捕获网”。截至2023年底,广西累计在全区73个县(市、区)建设省级田间监测站点和病虫观测场168个,全区承担农作物重大病虫系统监测任务的85个专业测报站建设覆盖率达84.7%。二是高标准严要求,及时发布病虫情报。2023年全年全区累计发布农作物病虫情报2056期,2024年截至目前发布病虫情报853期,按照绩效考评指标要求,严格标准抓好病虫情报发布。
(三)狠抓病虫防控,持续推进绿色防控
2023年广西粮食作物病虫总体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主要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2.76亿亩次,防治面积约3.2亿亩次,占发生面积的116%,挽回损失1256.66万吨。未出现因病虫害导致的大面积连片成灾现象。近20年来全区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累计12.62亿亩次,其中2023年绿色防控面积1.62亿亩次(5272.38万亩),绿色防控覆盖率54.45%。累计6个县(区)获评“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5个县(区)获评“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6个基地入选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基地。“释放螟黄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技术模式”入选2023年全国百套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广西2014年开始性诱监控技术的研发与集成应用,截至目前累计推广应用3552.78万亩次。制定了5种害虫性诱测报调查规范、4种害虫性诱防控技术规程、组装了13种性诱为核心的技术模式、集成了3大作物以性诱为核心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近十年来,广西累计投入1.32亿元,持续实施自治区财政补助市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项目,大力示范推广性诱、食诱、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科学安全用药等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集成推广一批经济实用、简便有效、农民乐意接受的绿色防控、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模式,有效提高广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水平。
(四)项目拉动,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1.中央农业防灾减灾和水利救灾
2023年落实两批中央农业防灾减灾和水利救灾资金,组织开展水稻、玉米重大病虫、红火蚁及农区蝗虫等防控工作。
2.自治区财政支农补助市县项目
2023年安排在武鸣、融安、苍梧等37个县(市、区)建设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示范区43个,示范应用理化诱控、放蜂治螟、生物农药防治等绿色植保技术,示范面积约25.75万亩。2024年拟建设28个绿色防控集成示范区。
3.国家植保能力提升工程
一是重大病虫疫情田间监测点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广西累计承担实施国家植保能力提升工程--全国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分中心(省级)田间监测点4个年度项目,推进建设省级病虫信息调度指挥平台、草地贪夜蛾监控管理平台喝迁飞性害虫发生规律分析系统等3个,建设县级病虫信息化平台30个,田间监测站点149个(含在建)。二是广西南宁市国家生防天敌扩繁基地建设项目。建设710㎡生防天敌扩繁基地1个,年自动化饲养米蛾扩繁螟黄赤眼蜂500亿头,可年生防200万亩农田。
4.国家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广西重大病虫疫情区域应急防控设施及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
5.推进统防统治
一是“一喷多促”和水稻重大病虫统防统治项目。2023年广西首次统筹实施农业增产增收攻坚行动,其中开展水稻病虫统防统治150万亩。二是粮食生产激励资金重大病虫统防统治示范项目。2024年自治区农业农村厅部门计划在粮食生产激励县开展粮食作物重大病虫统防统治项目,通过自治区统一购买服务的方式,在60个粮食生产激励县开展粮食作物重大病虫统防统治作业。计划作业面积40万亩。
(五)全方位培训宣传,推动科学防治
一是成功举办首届农作物植保员职业技能大赛,涵盖农作物病虫害识别、农药配置、植保飞防技能等项目,层层选拔,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二是2023年2月28日自治区植保站联合广西植物保护学会举办的“广西植保大讲堂”正式开讲,截止目前,一共开展了15期植保大讲堂,累计培训人数达1.5万人。三是举办各类植保技术培训班。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区全区共举办植保综合技术、科学安全用药技术等培训228期,培训1.13万人/次,累计分发宣传资料4.05万份。四是编印发放《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识别与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主推技术》《草地贪夜蛾识别与防治》等技术挂图、明白纸约21.5万份。五是制作发布网络科普宣传资料。制作发布了【豇豆病虫绿色防控科普专栏】9期,微视频【60秒学习豇豆病虫绿色防控】10集。
(一)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
从全国农药行业整体来看,随着环保监管日趋严格,农药生产企业进入园区是大势所趋。农业农村部对全国人大代表“关于农药企业分类管理适度搬迁工业园区的建议”的回复中明确“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从农药产业布局、结构调整、绿色生产等方面强化规划引导,优化农药产业布局,推动农药工业向生产要素优势区域集中发展,持续推动农药企业分类入园管理,促进农药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健康发展。”广西农药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尽快进行资源整合,通过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兼并和重组,以规模化、集团化为努力方向,逐步形成以大型企业为主、中小型企业协调发展的合理布局。广西要充分利用农药产业以江苏、浙江等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机遇,以广西贵港覃塘区新材料科技园等省级化工园区为重点,通过联合、兼并的形式,引进国内外龙头农药企业,充分利用外来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提高广西农药产业的发展水平。
(二)从严管理园区外企业
加强对园区外企业管理,制定化工园区外农药生产企业管理规范,从严控制位于化工园区外且暂不具备搬迁入园条件的重点农药生产企业,列出“四个一批”(登记备案一批、整顿规范一批、搬迁转移一批、淘汰关闭一批)清单,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不予核发农药生产许可证;对生产条件落后、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要责令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要依法吊销农药生产许可证。
(三)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和科技研发力度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国经济要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实现的粗放型高速增长,转变为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的高质量发展。农药行业也进入创新、绿色、高质量发展时代。广西农药产业以前粗放的生产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必须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需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加大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创新农药的研制力度,推动广西农药行业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四)加大产品登记投入
当今农药行业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要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必须不断登记新产品,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即将过专利保护期、新农药保护期的新农药成分的登记动态,提前做好相关登记准备。
(五)优化产品结构
要进一步发展安全高效、低风险、低残留、环境友好型的农药新品种和新剂型,重点发展针对农田恶性杂草的新型除草剂:针对黄条跳甲、蓟马、实蝇等农业生产难治害虫,开发新有效成分、新剂型和新施药方式,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积极登记开发百香果、茉莉花、罗汉果等广西特色小宗作物用农药品种;积极发展种子处理剂、微囊悬浮剂等剂型产品。
(六)加大对农药剂型技术创新
环境友好型剂型是今后农药剂型发展趋势,要加快替代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甲苯、二甲苯等溶剂和含壬基等表面活性剂,主动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形势,主动与相关的科研院校合作,着力开发省工省力、适应无人机等新型防治器械的新剂型产品。
(七)加大农药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引进
农药创新涉及化工、毒理、环境、植物保护等多个学科领域,横跨实验室基础理论创新、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多个环节,需要在多领域和各环节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建议以区内相关科研院校和大型农化企业为平台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创新人才,瞄准农业生产重大需求,组建由各学科高端创新人才构成的研发团队,加强联合攻关,加快成果转化,推动广西农药产业实现创新发展。
(八)推行清洁高效生产
开发和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大中型企业主要产品生产实现连续化、自动化、大型化生产。小微型企业要积极推进生产设备升级换代,淘汰使用年限长、跑冒滴漏等问题严重的生产设施设备,配置生产效果更高、封闭性更好、自动化程度更高的生产设备。
(九)尝试政府单位、协会、农服企业协同开展重点柑橘作物“黄龙病”统防统治试点工作
柑橘黄龙病是一种毁灭性的植物病害,能够导致柑橘树大量死亡,严重影响柑橘产量和品质,给柑橘种植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威胁到某些地区的柑橘产业存续。黄龙病的传播途径复杂,通过柑橘木虱传播,且一旦感染难以治愈,仅能通过移除病树和控制传播媒介来控制病情。这需要高度组织化的防控措施和多方协作。单一政府单位、协会或农服企业可能在资源、技术和覆盖面上存在局限性,难以独立高效应对黄龙病的大规模爆发。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对病虫害防控的专业化、精准化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政府引导、行业自律与企业服务三者有效结合。协同作战能够整合资源,形成合力。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协会的行业规范和信息交流,以及农服企业的专业技术和服务,共同构建一个高效、科学、可持续的黄龙病统防统治体系,有效应对柑橘黄龙病威胁,保障柑橘产业的稳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十)倡议加强农产品种植规划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品质、安全性和独特性有了更高要求,传统农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市场竞争激烈,需要通过品牌化和特色化来提升产品价值和市场占有率。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地方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建议引导各县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合理规划和调整农业结构,提倡“一县一品”等科学布局,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农业的差异化发展,保护广西水果等农产品价格,减少“果贱伤农”等问题发生。
(十一)强化社会团体互助协作,促进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立
提议广西农资行业协会,联合广西水果协会、广西植保学会等组织,共同推动制定农产品质量标准、种植标准等建议方案,协同促进广西农业种植和农产品发展水平,提升广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形象,促进农业产业的规范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
本次调研得到自治区植保站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指导和帮助。正是他们的无私分享,为我们行业调研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使得我们的调研报告内容丰富、数据详实。这份报告不仅凝聚了协会的心血,更承载着自治区植保站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智慧结晶,它将为广西农业的病虫害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农资行业协会
2024年7月4日
编 辑| 戴玲玲
审 核| 李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