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在桂花的馥郁清香里,我辞别家乡,带着组织的教导、家人的关怀、内心的期待来到滔溪镇,开启了属于我的选调之路。初来之时,我曾反复思索,如何才能成为袁隆平爷爷说的“好种子” 。经过三个月的磨砺与成长,当我回望来时路,母校“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校训又在耳边回响,我的心里也有了答案。
2024年滔溪镇选调生 詹宇星
笃学善思,从学深“有字经”到初悟“无字书”。作为刚刚走出校门、进入机关的年轻干部,当我开始接触镇上的工作时,首先面对的便是本地方言听不懂、乡情特色不清楚、业务知识不熟练等难关,到村民家里搭不上话是常态,甚至会因为说普通话而被电话对面的帮扶对象认为是诈骗。短暂的低迷过后,我及时转变心态,把基层当作人生的新学堂,拜领导同事、村民村干部为师,我的工作本上也记满了乡情村貌、地方风俗、群众诉求、先进经验等内容,偶尔还会标注几句常见俚语。基层如春雨,潜移默化、细水流长地滋养着我。慢慢地,我不再充当“门外汉”、旁观者,而是主动参与到各类事务工作和村民的“鸡毛蒜皮”中来,成为能与村民话家常、熟练完成工作任务的“新滔溪人”。上下求索,从勤走“书山路”到踏实“乡间途”。“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李强总理的这句话是基层工作的最佳诠释,用脚步丈量滔溪大地的过程也是我不断汲取营养、扎根生长的见证。在走访脱贫户、监测户时,我真切地感受到民生艰辛,也被困境下村民的真情和坚韧打动;在调研本地黄精、油茶等种养基地时,我深刻体会到做好“土特产”文章的不易,更进一步理解了“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的含义;在跟着巡察组巡村时,我更直接地了解了各村村情,对这座群山里的小镇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我跟着领导同事翻越一座座山头、细数一片片田地、敲响一户户家门、端起一碗碗擂茶,用最通俗易懂、平易近人的方式与村民交流,向他们传达讲解政策文件,倾听他们最真实的呼声。在这里,我见到了课本上没有的山水,也收获了最难得的知识与真心。不忘初心,从当好“读书郎”到树牢“为民志”。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 对于我们而言,选调事业既是个人的选择,更是青春的使命。在真正接触基层事务之后,我把自己放到了“千家万户”的大事小事里,也更生动地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鲜活与热烈。当我第一次为转入村内的党员办好档案转接业务,第一次在展会帮合作社推销出一款土特产,第一次帮助村民反馈用水问题并督促落实整改到位,这些出现在我人生经历里的“第一次”汇聚成了群众迈向和美生活的“一大步”。青春不以山海为远,只要我们信念坚定,就一定能成为广阔基层大地上最热血充实的追梦人。灵韵安化,人文滔溪,既有延绵不绝、重峦叠嶂的郁郁青山,也有蜿蜒曲折、清澈见底的迢迢流水;而在这里的我们,既要有勇攀高峰、登高望远的胸怀,也要有披星戴月、踏实赶路的定力。有知有行有信仰,我们定能以自己的青春力量激活安化基层和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詹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