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晓彤的季婉婷
如何评价潘汉年??
不好评价,我觉得还是以统战部的评价为准吧。
此人一生最好的注解他自己已经说了。潘汉年:“凡搞情报工作的大多数都没有好下场”。这话是他对袁殊说的,之后不久就被捕了。他大概也想到了后面他的大麻烦要来。
教员也给了评注:“此人不可信用”。其实潘汉年自己也应该明白,他不在可信的队列里面。
其死后5年,1982年才得到平反,追评为“优秀忠诚的共产党员”,被统战部评价为“有大功于党的统一战线事业的忠诚战士”
本来情报工作就很难,他又格外难一点,
潘汉年同志是夹在共产国际(早年),苏联,东北军,中共,国民党,汪伪政权,日寇中间的人。
他的角色注定了他必须左右逢源,虚与委蛇。
知道的太多,得罪人不少,和不该靠近的人又有交集(王明,饶漱石),而他上面也没有更大靠山。他得不到信任太正常。
解放后又有点过于高调,出任上海副市长,在开国时,保了不少相关人。而同期类似的情况,陈赓给鲍君甫写证明材料时,就要小心谨慎的多。
在饶漱石出事后,他以为会牵涉自己,惊慌失措,主动找陈毅坦白面见汪精卫的过往经历,反而让人认定是高岗,饶漱石一党,直接被拿下。需要注意的,高岗,饶漱石之后,都没有得到平反,而他和杨帆却得到了平反。可以看出高饶两人得罪是几乎的所有文官阶层,被抛出来的挨打的,而潘汉年和杨帆真的是被搂草打兔子带进去的(当然也有相关人是否愿意参与平反的问题)。而找陈毅反馈问题甚至说明他有点搞不清派系关系(陈饶关系不好)。
但他是否真的有叛变行为呢,李克农同志向组织提交的反驳内奸嫌疑论据我觉得是清晰的:
中共中央有利用汉奸、叛徒、特务进行情报工作的指示,潘汉年奉命行事;
利用李士群、胡均鹤等争议人物时,潘汉年均有正式的报告;
潘汉年提供的许多情报对中共中央是决策性的,对中共有功;
潘汉年参与了解的组织机密在任务中一直没有被泄漏;
潘汉年的情报网络在当时仍然极其重要,毛泽东、周恩来应知情。
而最后潘汉年被审判的三大罪名是啥呢?
一是1936年投降国民党;
二是抗战期间投靠日本特务机关和秘密会见汪精卫;
三是上海解放后掩护大批特务反革命分子
后面两条大家都熟悉,但第一条1936年的背叛是不是有点意思呢。
潘汉年案事关重大,一切重大的决策都是由毛泽东和中央作出的。1963年1月9日,最高法认定潘汉年罪名之一,“在1936年的国共谈判中投降了国民党”,这项内容明确界定的时间就是“1936年”,其实也就是用只有潘汉年才心知肚明的语言,告诉他判刑的理由。
——孙果达,南京政治学院教授
但1936年潘汉年在干嘛,他在王明(共产国际),斯大林(苏联),张学良之间牵线搭桥在。但这些事情相当部分当时中共中央,并不知道。这事在后期看来,就是一种原罪了。特别是他和王明确实走的近一点这事。
1982年,被平反,是得到了当年同为特科的陈云同志的大力推动的。
评论区有人问是否应该平反。我也觉得应该,他的重大功劳,包括带回密码本,取得和苏联的联系,促成西安事变,重大情报获取,保障了新四军的后勤,策反了不少国民党人士,保护了大量民主人士回国。确实有功,而且他确实没有明确的叛变通敌证据,当年我们也是被共产国际领导的,并不是他有二心,和谁走得近也不是他能决定的。
而至于见到汪精卫一事,他是在饶漱石被捕,要求大家一起检举时和陈毅反馈的,更可能得是揭发饶漱石的一条信息。如前所诉,他和李士群、胡均鹤的接触高层是知道的,按他的描述,面见发生的事发突然,无法请示。对于他这样要和多方接触的人,也合情合理。
我个人认为这事饶漱石知道,但中央不知道。很多人认为他没有上报就是有二心,我觉得我们都是和平年代的人,在他们的时代都活不过半集,没法理解他们的难处。我个人猜想,为什么没有上报?其实也很简单,当时和国民党双方正在为谁和日伪接触的事情打嘴仗。这是完全说得通的。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您的企业在搞卫生评选,上级正在检查,您突然发现您的办公桌上有只小强,您是打死小强用纸包好扔进垃圾桶当做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还是把发现小强的消息说给领导?
所以每次有小朋友梦想成为007,特务或者间谍。
我都推荐他们看看潘汉年,胡底,钱壮飞,熊向晖,袁殊,关露,金无怠的故事,
然后再让自己先判断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意志力和信心。
这不是普通人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