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美食一座城。宣威火腿、德州扒鸡、兰州牛肉面、徽州臭鳜鱼……这些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打造而成的美味佳肴,浓缩着地域风味,蕴藏着民俗风情。
春节假期,家人团聚、品味美食。家乡好风味中,满满的都是乡愁。让我们聚焦各地餐桌,品味非遗美食,感受浓浓年味。
——编 者
“贵客到,吃鳜鱼!”
大年初五,安徽省绩溪县徽顺酒店座无虚席。服务员将臭鳜鱼端上桌,这道味道独特的菜肴,是餐桌的主角。
“臭鳜鱼的味道源于自然发酵,是时间给予了鳜鱼别样风味。”徽顺酒店负责人张光顺从事徽菜制作近30年,是绩溪县烹饪协会副会长、徽菜烹饪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清蒸、红烧、煎炸……鳜鱼做法多样,徽州人为何唯独青睐这份“臭”味?
张光顺告诉记者,徽州多山,并不是鳜鱼的主产区,需要从安庆、池州等沿江一带贩运过来。在交通不便的年代,为防止鳜鱼在运输途中变质,商贩用腌制的方法保鲜,意外促成了这道独特的美味。
臭鳜鱼的腌制步骤繁琐,需要将新鲜的鳜鱼去除内脏,再把炒熟的食盐和花椒均匀涂抹至鱼身,在木桶内层层码放,最后用石块压住。过程中,还要多次翻动,保证腌制均匀。
温度和湿度都会影响鳜鱼的腌制时间,这考验着厨师的功力。“冬天要腌制10天左右,夏天最热的时候,3天左右就能腌好。”从业多年,张光顺熟悉鳜鱼的腌制规律,仅凭木桶内鳜鱼的气味和颜色,便能判断出腌制程度。
色泽红亮的臭鳜鱼上桌,一股独特的气味扑鼻而来。食客余敏丽马上动筷——蒜瓣状的鱼肉放入口中,肉质紧实又丝丝入味,鱼肉上还有肉丁、笋丁,“闻起来臭,吃起来可真香!”
“我们在炒制时加入了五花肉丁,煸出油来,为臭鳜鱼增添一份独特的肉香。再加上绩溪当地采摘的竹笋,让臭鳜鱼更具鲜味。”张光顺说,为了更入味,还要用火炖煮15—20分钟。一道臭鳜鱼,体现了徽菜独特的制作技艺——重油重色重火功。
从农历小年开始,张光顺便一直在后厨忙碌,“除夕当天,包厢都订满了,年后这几天生意火爆,每天能卖出近百条臭鳜鱼。”
绩溪作为徽菜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分布着近千家徽菜馆。近年来,绩溪打造“绩溪金徽厨”劳务品牌。数据显示,绩溪县有1.5万余人从事徽厨及餐饮服务行业,绩溪徽厨县外开设徽菜馆660余家。越来越多绩溪徽厨走向各地,将徽州风味传扬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