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潭:“万人扯绳”闹元宵 非遗传承绽光彩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鲜明的中华文化基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活态呈现和民族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万人扯绳”民俗活动作为临潭县极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民众参与,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将元宵佳节的喜庆氛围推向了高潮。
多彩非遗、匠心传承。正月十四日晚,临潭县第620届“万人扯绳”民俗活动在县城拉开帷幕。活动现场,华灯初上、人声鼎沸,一根巨大的钢丝绳索横跨在开阔的场地之上,绳索两端分别挤满了不同村镇的参与者,大家齐心协力,喊着响亮的口号,奋力拉扯。围观群众的加油声、呐喊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从老人到孩童,都沉浸在这场力量与团结的较量中。可以说,“万人扯绳”见证了临潭的沧桑巨变,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与情怀。
观众 丁峰:“万人扯绳”承载着我们祖祖辈辈的记忆。今年,重启时隔17年之久的扯绳活动,我的内心非常激动。同时,觉得今年年味十足。也希望这份非遗能一直传承下去。
观众 吴晓华:临潭的“万人扯绳”对我们当地群众来说意义非凡。今年是17年后重启万人扯绳,不仅场面宏大,更是有歌舞表演、烟花表演等。与以前相比,今年的万人扯绳更好地把我们临潭的民俗、非遗体现了出来,我也希望以后继续举办下去,把我们临潭的非遗传承下去,把临潭人民团结一心的精神传扬下去。
近年来,临潭县积极抢抓机遇,坚持守正创新,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以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临潭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心,深度挖潜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让群众赏“非遗之美”、品“非遗之味”、享“非遗之乐”,绘就出一幅幅文化强县的“新画卷”,让“临潭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出新光彩、焕发出新活力。
临潭县文化馆馆长 周宁:今年,作为国家级非遗的临潭县“万人扯绳”民俗活动相隔17年重启。目前,我县成功申报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11项省级非遗项目。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非遗保护和传承力度,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打造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品牌活动,持续提升本地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非遗保护工作。
据了解,此次“万人扯绳”民俗活动绳长1808米,重16吨。究其根源,临潭“万人扯绳”民俗活动具有600多年历史,2001年,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2008年,临潭县获得中国拔河协会命名的首个“全国拔河之乡”荣誉称号;2021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扯绳活动,在每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晚上举行,每晚三局,共九局。而2025年元宵节“万人扯绳”活动共由6项重点活动组成,分别为活动开幕式、“万人扯绳”活动、文艺演出、猜灯谜以及“非遗过大年,媒体逛庙会”采访采风活动等。
众多的临潭非遗,宛若洒落一地的明珠,让人沉浸其中、怡然自得。从规模宏大的端午龙神赛会到独具匠心的洮州刺绣工艺,从历史悠久的麻布制作技艺到妇孺皆知的哈尕滩烟火,从阵容壮观的纸马舞到巧手银剪的临潭剪纸,等等,不胜枚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临潭丰富多彩的文化宝库,点缀起临潭非物质文化广阔的天空。
如今,这些独具特色、璀璨夺目的临潭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浪潮中越发生机,展现着临潭独特的文化魅力。
记者 丁海龙 朵国良
投稿邮箱219309871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