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去哪里?郭老师带给你不一样的方式
“那时候,西湖小学在曙光路上,走路上下学,会路过杭州饭店,常有外国人拉放学的小孩子一起拍照,往事如烟。”
“小时候,把西湖当成家,在西湖里摸螺蛳、游泳,藕和莲子好像吃不完一样。”
“80年代我家住在少年宫,上班在浙大,每天上班骑车路过北山街,路过小吃店就吃碗小馄饨。”
“2000年前后,每年中秋,搬个桌子几张凳子和一帮朋友坐西湖边喝酒吃蟹,不亦乐乎。”
点开“郭老师在杭州”视频号,评论底下成了老杭州人的团建,各种各样有过共同回忆的人,因为这个视频号,在评论区再次遇见。
西湖边、宝石山、新新饭店……视频号里,杭六中退休盟员教师郭为民和她的“黄金搭档”冯老师用脚步丈量杭州土地,将过往杭州的“繁花”记忆娓娓道来。
镜头里的郭为民丝毫不像已经退休的人。她教过的学生,偶然刷到视频,一眼认出这位漂亮、大方、有点飒的中学历史老师:“很喜欢郭老师的讲课和为人,一点都没变。”
“口条儿特顺,形象气质又好。”而这么有眼力,发掘这位杭州新晋历史博主的人,正是她的导演儿子祝新。这位中国美术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曾以毕业作品——自编自导的个人首部剧情长片《漫游》入围釜山、柏林等国际电影节。
郭为民和儿子祝新一起参加平遥国际电影展
去年开始,祝新“忽悠”妈妈开启退休后的新工作,做了一个丈量杭城的视频号“郭老师在杭州”,以妈妈作为历史博主的视角重新认识杭城的历史文化。
评论区里自动将视频里提到的这些记忆补全,香格里拉、怡口乐、玛瑙寺……还有小时候记忆里爸爸种的香樟树,住着七邻八舍的民居杂院,玩伴之间流转的连环画等等。
“帮妈妈做视频号,意外让父母辈们找到了一个安放回忆的地方,可以看到时间的流过。”祝新说。“我希望她能找到一个生活的支点去开启一段新的人生。推广杭州的旅游和文化,很适合她,把她的知识转化成在地文化,跟她原先历史教师的身份,有重叠但又有不一样。”
对郭为民来说,这视频号带给她的成就感,也是一个意外——有一条私信让她看了想流泪:你好,不知道说什么,只是谢谢了。你的视频勾起了我童年的记忆,非常想回到那个年代,虽然不富裕,但是很开心。
视频拍摄中的郭为民和祝新
从2023年6月至今,一共发了50余个视频。郭老师把严谨的备课态度,从课堂带到了拍摄中,准备文本材料,提前踩点,向身边的“老杭州”取经,这么一套操作下来,便是20多天过去了。
在一年的磨合期里,有心的粉丝会发现,“郭老师在杭州”变得更加“精致”了。去年祝新还只是手机拍摄,一月1次~2次,从今年开始,祝新换上专业机器,统一了视频包装,“留下的影像,时间会证明它的价值。”
除了分享有关杭州的记忆与历史外,郭为民也在视频号中展示退休后“热辣滚烫”的人生体验。她坚持跑步、爬山、举重,一周两次,风雨无阻。训练房的黑板上,密密麻麻写着她的训练计划:塔巴塔、哑铃坐推、颈后弯举、拉伸……
一年后的她,从“被人安排”到“主动出击”,更大的计划也在路上。郭为民开始调研,她给视频号未来的定位是介绍更平民化的杭州。她要重新认识杭州,用全新的视角看待这座她出生、成长、成家、落根的城市。
1
END
1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出主意
做好事
想办法
做实事
记得点“赞”和“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