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天空没有一丝云彩,蓝得耀眼。秋阳也不再燥热,柔和地洒落在我们的身上、草地上和波光粼粼的河面上。
我微笑地看着孩子像撒欢的小羊,无拘无束地在汉江河畔上奔跑着。微风习习好似温柔的手在抚摸着我们,舒适的感觉透过皮肤,水波一般漾到了心底。
一位头戴旧草帽、端坐在河边垂钓的老人吸引了我的目光。老人的后背挺得很直,像一株年迈却挺拔的苍松。
这片蔚蓝的天空和这位老人的背影,让我想起了背脊同样坚毅而挺拔的姥爷。
我的姥爷十七岁就参加了革命。
戎马一生的他,经历过无数的战火洗礼。艰难的战争岁月,给姥爷留下了一身的创伤和病痛。姥爷晚年时,更是饱受风湿病的折磨,每当天气变化,他受过伤的双腿就会钻心地疼,让他夜不能寐。
和许多古稀老人一样,姥爷时常回忆起那段战争年代,就像一头在夕阳下默默反刍的老牛。他喜欢絮絮地给子女们讲述战争的残酷,告诉他们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曾经饱受摧残和磨难,深情地怀念那些为了解放付出生命的战友们。
可惜的是在我出生后不久,姥爷就去世了。我所知道的姥爷的生平,都是听母亲讲述的。我对他充满了尊敬和崇拜。我知道,在战争年代,像姥爷这样的革命者还有很多很多。
所以,在准备撰写《杜鹃如火》这本革命题材的儿童长篇小说时,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姥爷温暖慈祥的笑容。
《杜鹃如火》内文插图
我虽然不能为姥爷和他牺牲的战友们做什么,但是如果能将那些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绘声绘色、生动传神地写出来,让更多的孩子了解战争年代里革命者是怎样前仆后继为国为民做出牺牲的,百姓曾经度过了怎样的艰苦岁月,他们又怎样坚韧地做了斗争;让孩子们从英雄们的身上学到优秀品质,传承他们不朽的精神,这对我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在撰写前,我收集和整理了很多资料,详细地了解了江西省乐安县的发展历史、革命历程、风土人情,以及乐安县隶属的抚州市乃至整个江西省的革命往事。
在乐安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播洒火种,四处转战。无数优秀乐安儿女响应号召,勇跃参军参战,掀起一次次革命高潮,抗击国民党军的一次次“围剿”,经历了“登仙桥大捷”“大湖坪整编”“五女跳崖”等众多革命事件,血染山河的革命烈士达2300多名。
《杜鹃如火》
内文插图
通过细致地查阅资料,我还了解到乐安县是全国“红军标语”保存最完善的县城,在乐安县的13个乡镇43个行政村60个村小组里,至今保留了3000条红军标语。知道了这些红军标语主要是由红军部队书写的,都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的宣传标语。也知道了什么是“一条标语抵一个军”。
了解的越多,我越是对这片火热的土地充满了敬意,它让我想到了姥爷,想到了那些为国捐躯的革命先辈们,想到了要让更多乐安县、抚州市、江西省,乃至全中国的孩子们,去了解自己的家乡、去走近那段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
如何将3000条红军标语写成有血有肉、触动人心的红色故事?为此,我构思了很长时间。
《杜鹃如火》内文插图
故事从小男孩何开阳对爷爷何润生成长岁月的了解展开,这对爷孙俩度过了一段难以忘怀的时光。在这段日子里,爷爷给何开阳讲述了自己的身世、经历的残酷战争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何开阳感觉自己好像挖掘了一个宝藏,他从没想到爷爷的心里还埋藏着这么多动人的故事。
何开阳是个思想单纯的男孩,他的生活从来都是简简单单的,像一杯清澈的矿泉水。他现在才知道还有像爷爷、金宝、银根和许亮这样不同的人生和生活。那些在历史课本上看到的内容都生动地呈现在了眼前: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红军、宣传标语、国民党政府和白军。
何开阳是一名小学六年级的男生,在他身上有着现代孩子的通病——做事情没有耐心浮躁、沉湎于网络游戏、不爱运动、胆怯、做错事情不敢承认等。在爷爷的帮助下他渐渐意识到这些缺点,一点点地去克服,从而树立起了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杜鹃如火》内文插图
这部长篇小说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我们的祖国曾经饱受的摧残,人民是如何前赴后继、不懈地努力斗争,让现在的孩子们了解幸福生活多么的来自不易,从而像小主人公何开阳那样树立起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希望这本《杜鹃如火》能为孩子们打下健康的精神底色,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让我们一起携手穿越历史,走近那遥远的革命岁月。
如今,姥爷已经去世多年了,虽然我没能亲耳聆听他讲述枪林弹雨和战争的残酷,但是我站在了他和战友们留给我们的这片蔚蓝的天空下,沐浴着明媚的秋阳。这是姥爷、我和我的孩子共同拥有的一片天空,是姥爷和战友们用青春、热血和生命换来的一片自由的天空。
2024年9月30日
于陕西汉中
作者:李燕
开本:16开
定价:35元
出版时间:2024年11月
编辑推荐
江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人民军队在这里创建,革命道路在这里开辟,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万里长征从这里出发。在江西这片热土上镌刻着成千上万的红色印记,《杜鹃如火》以红色标语为切入点,用贴近孩子的生动语言,书写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故事,以小见大地述说了峥嵘岁月里的风云变化。
扫描二维码购买
编辑|雷燕
校对|万静
审核|姜蔚
核发|闵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