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评丨逛古城、看电影、赏非遗,火热的春节经济传递生机与信心
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出游5.01亿人次,国内出游总花费6770.02亿元,两项数据再创新高;全国消费相关行业日均销售收入与去年春节假期相比增长10.8%,其中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同比分别增长9.9%和12.3%;电影春节档总票房突破100亿,刷新历史纪录……据近日央视网等媒体报道,今年春节假期,电影、演出、旅游、餐饮、家电等消费市场活力四射、供需两旺,展现了一个红红火火的开年新局。
人潮涌动的古城景区、生意火爆的年夜饭餐厅、“一座难求”的电影院、排起长队的家电门店……从热门商圈到街头巷尾,这个春节假期,我国消费市场不仅年味十足,还呈现出浓浓暖意和诸多新意。假日消费是观察中国经济活力的重要窗口,春节消费市场亮点纷呈,显示出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与活力。
文旅一直是春节经济的传统消费热点之一。作为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非遗”成为了文旅市场的新关键词。有关出行平台的数据显示,春节假期,“非遗”搜索量同比上涨212%,“非遗体验”搜索量上涨387%。北京庙会、潮汕英歌舞、闽南游神、西北社火……非遗民俗文化活动不仅成为了出行热门选项,相关非遗文创产品和体验活动也成了消费新热点。涌动的“非遗”热潮,让城市更具烟火气,丰富了人们的文旅体验,也让今年的春节消费市场焕发出新活力。
近年来,看电影逐渐成为很多家庭的“新年俗”之一。截至2月5日(大年初八)13时29分,2025年春节档电影总票房(含点映及预售)已突破100亿元,再创新高。电影市场不仅自身火热,还带动了电影院周边餐饮、购物、娱乐等多元消费的增长。一张小小的电影票,蕴藏着人们逐渐增强的文化自信,也为“热辣滚烫”的春节经济再添“一把火”。
当传统消费旺季遇到“两新”政策加力扩围,家电数码产品成为今年春节人们购物车里的“新年货”。春节期间,大屏电视、智能清洁家电等“年货家电”销量攀升;“国补”新政的实施,进一步激发了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购置数码产品的热情。各地家电数码产品门店纷纷通过延长营业时间、提前备货、叠加新春礼盒等举措,满足消费者高涨的换新需求。不难看出,“真金白银”的补贴,让消费者的购买力得到了更充分的释放,进一步激发了春节消费潜力。
透过这些不难看出,走亲访友不再是春节的唯一选择,人们开始寻求、享受更丰富、更多彩的节日体验。兼顾回家和旅行的“分段式过年”、老人来到子女工作生活的城市“反向团圆”、年夜饭餐桌上“即买即送”的半成品“硬菜”……这些过年新趋势、新热点的出现,既是因为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愿意为情绪和体验买单,也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公共服务的提升。更优质的产品、更完善的服务、更良好的消费环境,让人们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得到了更好满足。
春节经济“热气腾腾”,助力全年经济发展“蒸蒸日上”。春节经济赢得的“开门红”,不仅彰显了我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也鼓舞了人心、提振了信心。期待新的一年里,政策给力、市场发力,各方齐心协力,共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活力更强劲释放。
星标🌟【中工网】接收最新最热推文
来源:中工网(评论员 张雪)、图片来自央视新闻、新华社
编校:王莹、潘艺文
编审:张修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