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变分散为聚集
化解资源“碎片化”痛点
长期以来,农村资源主要以单个主体、单块果园、单栋民房、单块土地等“低小散”的形式存在,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出现土地分散“不长钱”、房屋空置“不值钱”、资金零星“不生钱”等困境,一方面是资源闲置,另一方面是村破民穷,“三变”改革,势在必行。安宁市的 “ 三变”改革,主要通过清产核资、确权登记、评估认定、股权量化的形式,将集体土地、林地、滩涂、水域等资源性资产和房屋、建设用地(物)、基础设施等经营性资产的使用权,评估折价后入股到村级股份合作社,变成村集体的资产,为规模开发和吸引投资提供了条件。如后山崀村,党总支牵头成立了5大股份合作社,带领群众拆除大棚,整合土地 200余亩,腾退老旧闲置民房11幢,吸纳入股村民 530户,通过挖掘牧羊湖景区优势,统筹运营花海景区,新建儿童游乐设施,规范马匹管理,划分餐饮摊位,引入科研机构、企业等主体合作运营。村民除获得租金外,还可以通过务工实现就业增收,2022年依托村集体合作社和全资公司发展,旅游产业实现营收75.8万元,辐射带动周边村民增收 350余万元。
游客在牧羊湖景区骑马(图源:“魅力安宁”微信公众号)
农户变单干为组团
打通资源“沉淀化”难点
在安宁,乡村的大部分资源掌握在村民手中,单打独斗不仅不能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加之运营管理、市场开发、经验技术不足等原因,导致很多优质资源不能有效盘活。安宁市通过组建土地、劳务、置业、旅游等合作社,村 “两委”成员带头,鼓励和支持农民以资金、资产或技术入股,充分利用“四议两公开”,合理配置股权,确定折股量化的计算办法,明确到户、配置到人,以股权形式明确持股人在股份经济合作社所持股权的份额。通过股份合作社吸纳村民股份的形式,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取暖”,提升了闲置低效资源的价值。如摩所营村,村党委对集体资产深入摸排,整合资源成立摩所营村集体投资管理公司,下设土地、劳务、置业、旅游 4个股份合作社,262 户村民通过资金入股 238 万元,剩余村民以土地入股。通过打造苗木、花卉、蔬菜、养殖、水果等5大产业园,发展乡街子商业中心,组织开展抓鱼、插花、 观菜花、八街杀猪饭等特色旅游体验活动,盘活了资源资产,增加了村级集体收入。目前,5 个产业园年产值达到 6001.4万元,乡街子入驻 11 家餐馆,带动千余人就业,2022年全村集体收入达到 2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2.67万元。
图源:“魅力安宁”微信公众号
运营变低效为高效
破解产业“低端化”弱点
在资源资产转化方面,安宁市利用组建的村级股份合作社,大力招引公司、企业等新型经济主体作为合作载体,探索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等多种合作模式,通过参股经营、控股经营、独立经营等方式发展产业,着力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提高农村产业发展效率和抗风险能力。如妥睦村,村党总支牵头成立安宁康泽慧全鑫旅游专业合作社,由妥睦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担任合作社理事长,党员干部带头组织运营,合作社相继成立多个项目公司独立经营,整合闲置土地和购买商铺出租,成立物业公司管理小区,投资建设太平新城中心农贸市场,成立安宁腾达出租车有限公司等,通过统一运营、多元经营的方式,2022年,解决 680人的就业问题,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 800万元。2023年,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545.14万元 ,共计分红2860000元,人均分红2000余元,强村富民乡村愿景逐步呈现。
股份变先富为共富
直击增收“ 薄弱化” 困点
安宁的农民,大多以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为主,很容易受市场风险和经济环境影响。因此,安宁市通过“ 三变” 改革试点,入股村级股份合作社的村民每年可以以投资人的身份按股分红,成为产业链、资金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参与者和受益人,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真正让农民变为股民。如石庄村,村委会成立了集体经济联合社,下设土地、劳务、置业、旅游、电商5个子合作社,全村273户农户600 亩土地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保底股金每亩为2200元。2023年石庄村五大股份合作社全面运营实现集体经营性收入141.44万元。其中土地股份合作社共计收入36.21万元;置业股份合作社实现收入37.2万元;旅游股份合作社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和开发会奖旅游项目实现销售收入71.03万元;劳务股份合作社实现就业支出61万元;石庄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实现增加资产3000万(主要是高效节水管网建设项目、农综改项目)。2023年初石庄村举行分红大会,为200多户农户发放了土地股金和分红共 72.4 万元。
来 源 : 莫尔格勒微信公众号
总编审:额尔敦塔娜
编 审:希吉日图雅
编 辑:乌尼日其其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