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头条 | 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

旅行   2024-09-30 19:38   江苏  

  当今时代,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大国博弈日趋激烈,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威胁上升,地缘冲突不断加剧,安全挑战愈发严峻,矛盾风险之多前所未有,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从世界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来看,不少国家陷入“现代化陷阱”。部分学者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也面临着“现代化陷阱”的威胁。

  对于“现代化陷阱”,学术界有不同的分类。有的学者把现代化陷阱分为依附性陷阱、去工业化陷阱、资本至上陷阱、福利过度陷阱和社会动荡陷阱五类。依附性陷阱即依附发达国家、丧失国家自主性而造成的危害。去工业化陷阱即放弃本国建设完整工业体系而造成的危害。资本至上陷阱即过分强调资本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而造成的危害。福利过度陷阱即社会福利保障水平过高,脱离了实际的经济发展水平而造成的危害。社会动荡陷阱即社会转型造成矛盾冲突并催生社会动荡而造成的危害。另有一些学者把现代化陷阱分为李嘉图陷阱(低水平国际分工带来的发展锁定)、拉美陷阱(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收入差距拉大)、“垮掉的一代”陷阱(财富增长带来的精神虚无)、环境库兹涅茨陷阱(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恶化现象)、殖民化陷阱(超级大国发展带来的对外掠夺)。此外,还有其他不同的分类。

  与西方现代化不同,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突出体现为政党优势、制度优势和民族优势。本文拟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就这些优势进行分析阐释。

  中国式现代化的政党优势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优势。2018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拥有8900多万名党员、紧密组织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并在中国长期执政,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此次三中全会《决定》高度评价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提出“六个坚持”的原则,第一条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以伟大的历史主动、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为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并推动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世界上党员人数最多的第一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四个历史时期,分别完成和推进了四件大事:一是“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二是“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三是“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四是“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这四件大事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百余年辉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的丰富经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逐步提升,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在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十分注重党的建设,更着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决定》提出的“七个聚焦”,其中之一就是“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强调“创新和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决定》第十五部分“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的主要内容:一是强调“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党中央领导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二是强调“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以调动全党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完善党的建设制度机制。”三是强调“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健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机制。”四是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以《决定》为指引,党的组织和制度建设必将会进一步完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将不断提高。

  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优势

  《决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制度创新永无止境。中国共产党是在实践中不断前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将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中完善和发展,其独特优势在世界各种制度中将更为突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将发挥更大的效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它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根基和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延续历史、顺应时代的制度。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刻把握改革规律,总结改革开放宝贵经验,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治国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外事体制改革、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生态环境督察体制改革、国家安全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检监察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实推进,一系列推动发展、保障安全的体制机制不断建立和完善,使制度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破除高质量发展制约瓶颈;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随着新领域新实践的开拓而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以填补制度空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提升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决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系十分密切。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决定》中提出的“七个聚焦”,其中第一个就是“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式现代化必将能够规避各种现代化陷阱,顺利实现预定目标。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社会100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我们国家的名称,我们各级国家机关的名称,都冠以“人民”的称号,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基本定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强调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决定》中的七个聚焦之二是“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更加健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达到更高水平。”人民当家作主制度有利于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有利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其独特的内涵和运行机制。一是集中力量规划、设计重大战略项目,即在党中央的集中领导下,明确重大战略的发展重点、次序、路径、方法,确保战略实施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二是集中资源的优势,有限资源首先要满足关键领域、行业的发展需要,缺乏资源或资源不足将难以办成事,甚至无法办成事。故需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用于急需的领域、行业,以确保重大项目的突破。如“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就集中了当时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形成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新中国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赢得了关键领域的高效率发展,增强了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对中国式现代化和强国建设都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国式现代化的民族优势

  “中华民族”是中国古今各民族的总称,也是一个与国家、民族、地域、历史和文化紧密相连的“中国”的代称,并被赋予特殊的象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的“中华民族”,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的“中华民族”,就是与国家、民族、地域、历史和文化紧密相连的“中国”的代称,同时也是民族精神、民族智慧、民族情感和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为什么说中华民族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世界上其他国族所没有的独特优势?

  第一,中华民族是人类历史上形成最早的民族之一。中华民族是由历史上众多的部落、部族和民族在五千多年的“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随着夏王朝的建立,血缘关系过渡到地缘关系,为具有国族性质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第二,中华民族自秦汉以来便形成具有高度统一性的民族,塑造了中华民族基本的文化模式。在秦之前,各国诸侯割据一方,各自为政,各地的文化尚未得到充分的整合。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家就提出综合百家、铸造一统思想的重要性。秦统一全国后,为整合全国文化,进行了一系列整齐划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整合,如全国实行郡县制、统一全国各地的文字、统一全国法律、统一全国的车辆规格和交通规范、统一伦理道德规范、统一度量衡和币制等。使秦之前的多元文化状态转向一元文化的状态。汉代基本上承袭秦制,并整合楚文化,进一步完善秦创立的大一统帝国文化模式。尤其是在统一思想意识、整合全国伦理和道德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秦汉时期实施的各种制度和措施,使我国境内的大多数民族都具有共同的地域、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思想意识、共同的法律、共同的伦理道德,共同的度量衡、共同的交通轨道,形成了中华民族基本的文化模式。

  第三,中华民族创造的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曾对世界各国产生重大影响。中国著名学者梁启超1902年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最早提出中华文明是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古代中国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均对世界上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认为,“造纸与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项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信念、任何占星术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成功所起的作用更大”。美国学者坦普尔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

  第四,中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长河中,大一统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多政权分立是暂时的,最终都以大一统为结局。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统治者,皆以一统“天下”为己任。古代中国不像欧洲那样分成众多国家,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越性之一。

  第五,古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献资料在世界上最为丰富。不仅详细记述了古代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各地区、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民俗,而且还记述了周边许多国家和地区历史、文化、宗教、民俗。近代以来,许多研究周边国家早期历史的学者,均以我国历史文献资料为依据。

  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谱写了波澜壮阔、光耀世界的历史画卷,创造了灿烂辉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中国历史,既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的年代,也有天灾频发、瘟疫流行、内乱不息的时期。尤其是近代以来,外敌入侵,战争和天灾交织更迭。中华民族面对各种灾难,众志成城,戮力同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百折不挠,变革创新,愈挫愈勇,冲破重重险阻,战胜种种灾难,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中华民族在现代化建设中坚持主体性,自信自觉自主自强。中华民族的主体性即在世界现代化浪潮中,不照搬国外现代化发展模式,坚持自信意识、自主立场和自强道路,即在确立现代化发展目标、发展定位和发展道路等方面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任何民族要想在世界民族之林立得住、行得远,并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吸引力,就必须有民族的主体性。中华民族的主体性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是中华民族继续走自身发展道路的保障,也是保障我们祖先创造的独特文明世代延续、继续在世界文明中保持强大影响力的基础。

  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先民团结奋斗,共同开拓了辽阔疆域和锦绣河山,共同书写了源远流长、举世瞩目的中华民族历史,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自强不息、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必将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神,顺利开创与众不同的现代化新道路。

  综上所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多种独特的优势,政党优势、制度优势和民族优势,尤为突出。这些优势有利于避免现代化陷阱,有利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顺利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充满信心,坚持独立自主立场,发扬自觉自强精神,凝心聚力、奋发进取,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来源:理论网
编辑人:陈枫
审核人:巫以筠

发布人:林松

往期回顾

●哔哩哔哩电子竞技俱乐部签约落户太科城!相关话题冲上热搜啦!

太科城⇋祝塘镇 共振向上,未来可期!

●用文明,点亮星夜 🤩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湖韵新安
新安地处太湖之滨、京杭大运河之畔,是无锡的南大门,也是无锡高新区(新吴区)行政中心所在地,被誉为太湖之滨的一颗璀璨明珠。辖区面积23.8平方公里,7.8公里长的太湖湖岸线,让这里水色波光,风景宜人。
 最新文章